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梯田文化

梯田文化

梯田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1年内共计79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农业经济、旅游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267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思想战线、云南社会科学、致富天地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等;梯田文化的相关文献由79位作者贡献,包括付广华、王清华、丽达等。

梯田文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1.7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267 占比:98.18%

总计:4346篇

梯田文化—发文趋势图

梯田文化

-研究学者

  • 付广华
  • 王清华
  • 丽达
  • 卫伟
  • 唐娜
  • 曾豪杰
  • 杨翠霞
  • 汪力娟
  • 陈燕
  • 倪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星余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庄浪县建成了举世闻名的百万亩梯田,率先实现梯田化,赢得了“全国梯田化模范县”的美誉,在建设梯田的过程中,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梯田文化,激励着全县人民奋勇前进,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竞争的影响,梯田文化面临着继承和发展的困境,梯田文化需要在新的时代升华和丰富,亟须赋予新的生机和活力,认识庄浪梯田文化面临的困境,探索继承与发展是新时代给予的历史命题.
    • 本刊编辑部(整理)
    • 摘要: cqvip:梯田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的一个奇迹。我国的梯田以修筑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数量众多而闻名于世。梯田是我们祖先在农耕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山地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既能保持水土,又能增加作物产量,能直接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千百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在丘陵和山区修建了各种梯田,这对于改善既有的农耕条件,增加粮食产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由此派生出了不同地域的农耕梯田文化。我国梯田的悠久历史和相伴而生的灿烂梯田文化对于当今休闲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 王通
    • 摘要: 土家族传统梯田文化蕴含了丰富的生态知识,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土家族梯田结构分为水源、沟、坎、丘、路五部分;其建造要经过选取水源,建造排水系统,修建丘和坎三步.建造梯田是土家族在恶劣环境下迫不得已的选择,改变了原初的景观呈现样态,但创造的生态知识可跨越传统与地方场域的鸿沟,在现代坡耕地水土保持与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完善现代休耕制、培塑生态反哺观等方面极具代表性,有助于建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 高明
    • 摘要: 云南省元阳县具有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本文基于态势分析法(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WOT),分析了元阳县牛角寨镇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如何做到开发与传承保护并重的具体建议.
    • 石湘玉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农业文化受到人们的关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议题。而梯田农业文化作为农业文化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人类农业文明的重要产物,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其现今的发展状况也值得人们关注。
    • 董云川; 曾金燕
    • 摘要: 哈尼族文化传统场域的衰落与学校场域对梯田文化传承的忽视,共同构成了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危机.祖祖辈辈延续至今的"梯田"仍然是生活于特定地域的哈尼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栖息地.学校是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延续的关键场域.教育要担当文化传承的责任,努力促进校内外场域之间的良性互动,时刻为多元文化"化危为机"、步入现代赓续之路创造必要条件.
    • 丽达; 卫伟; 杨翠霞
    • 摘要: 梯田生态系统是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智慧结晶,也是一种典型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生态系统,蕴含着深厚的传统农耕文明,但其文化服务尚未得到科学界定。以2015千年生态系统评估(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为框架,归纳总结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概念发展、分类框架以及研究历程,提出梯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要点和内涵,总结了梯田文化服务的相关价值种类,最后探讨其未来扩展方向。主要发现:(1)文化服务成为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生活功能,区别于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是连接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桥梁。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e Ecosystem Services,CES)的发展经历起步、缓慢发展、逐渐成熟共3个阶段,目前对CES的需求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2)梯田文化创造了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状态,是研究现代人类农耕文化的典型范例,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多元化特征,与其他类型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内涵有明显区别。(3)梯田生态系统在资源匮乏的干旱区域的文化服务较为缺乏且有难以量化的问题,而其文化供给关系与人员结构、文化整体维度(人类文化-乡村文化-梯田文化)具有协同的整体性。(4)从时间尺度、空间维度、文化结构、人地关系、整体视野的角度探讨梯田文化服务的框架,从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文化视角,提出了遗产悠久性、格局特殊性、娱乐休闲性、技术工艺传承度、灵感象征性等14类梯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初步探讨了定量评价的相关标准。
    • 丽达; 卫伟; 杨翠霞
    • 摘要: 梯田生态系统是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智慧结晶,也是一种典型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生态系统,蕴含着深厚的传统农耕文明,但其文化服务尚未得到科学界定.以2015千年生态系统评估(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为框架,归纳总结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概念发展、分类框架以及研究历程,提出梯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要点和内涵,总结了梯田文化服务的相关价值种类,最后探讨其未来扩展方向.主要发现:(1)文化服务成为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生活功能,区别于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是连接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桥梁.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e Ecosystem Services,CES)的发展经历起步、缓慢发展、逐渐成熟共3个阶段,目前对CES的需求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2)梯田文化创造了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状态,是研究现代人类农耕文化的典型范例,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多元化特征,与其他类型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内涵有明显区别.(3)梯田生态系统在资源匮乏的干旱区域的文化服务较为缺乏且有难以量化的问题,而其文化供给关系与人员结构、文化整体维度(人类文化-乡村文化-梯田文化)具有协同的整体性.(4)从时间尺度、空间维度、文化结构、人地关系、整体视野的角度探讨梯田文化服务的框架,从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文化视角,提出了遗产悠久性、格局特殊性、娱乐休闲性、技术工艺传承度、灵感象征性等14类梯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初步探讨了定量评价的相关标准.
    • 郝亚鑫(文/图)
    • 摘要: 云南省元阳县攀枝花乡猛弄村民族刺绣历史悠久,村民刺绣技艺精湛。这里出产的绣品题材选自当地的山川河流、飞禽走兽等,并融入梯田文化元素,独具风格。在上海对口帮扶元阳过程中,帮扶干部携手当地村民将猛弄司署、猛弄文化广场、猛弄土司绣品坊、猛弄民绣衍生馆化零为整,建成猛弄民绣传承实训基地。
    • 刘野娇
    • 摘要: 哈尼族是一个国际性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和东南亚的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支系较多,其服饰绚丽多姿,极富内涵.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服饰从样式、颜色、图案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哈尼族以梯田农耕文化为核心、以自然为主的文化信仰.文章列举红河州境内哈尼族服饰中的部分图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解读服饰图案中的文化内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