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李诗

李诗

李诗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专利文献1101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史知识、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等; 李诗的相关文献由124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易安、祝匡武、CC等。

李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10.20%

专利文献>

论文:1101 占比:89.80%

总计:1226篇

李诗—发文趋势图

李诗

-研究学者

  • 朱易安
  • 祝匡武
  • CC
  • 丁小琪
  • 三石
  • 仇媛媛
  • 何新传
  • 余欢欢
  • 党银平
  • 兰息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费毅
    • 摘要: 李诗忆,1991年生于上海,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博物馆、画廊与当代文化研究专业硕士,上海守白艺术有限公司CEO,上海市黄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派剪纸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李诗忆出身于艺术世家,她的祖父李廷益、父亲李守白是沪上著名剪纸艺术家。她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致力于将新生代海派文化解读方式融入国际设计理念,关注城市灵感,传达手工技艺价值。她曾代表上海非遗项目海派剪纸参加韩国丽水世博会、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博会、上海第一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展演等,由她领衔的“忆想天开”团队已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海派文化引领品牌,她本人被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遴选进入“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李诗忆曾经提出“传统文化需要当代表达,需要传承定力,需要创新智慧”。如今,迈入而立之年的她,正走在这条充满阳光的文化大道上。
    • 余欢欢
    • 摘要: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写道,“让小说去细细探索并且保护人的具体的生活,对抗‘存在的遗忘’;让小说可以永恒观照‘生活世界’。”[1]这是作家记录时代特有的方式,也是实现文学的社会价值的必经之路,因为“作家是个公民,要就社会和政治的重大问题发表意见,参与其时代的大事”[2],这种责任与使命决定了作家们热衷于书写现实,李诗德也不例外。
    • 兰息
    • 摘要: 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板桥内一轩临流,名曰"我取",取"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意也。芸曰:"格律谨严,词旨老当,诚杜所独擅。但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非杜亚于李,不过妾之私心宗杜心浅,爱李心深。"是夜,月色颇佳,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芸曰:"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
    • 闫佳(文/摄影); 麦延
    • 摘要: 如果羽毛球队是一个班级的话,李诗沣肯定不是那位最先被人记住的同学。他往往是坐在边上跃跃欲试却又会有些羞于举手,但是,如果老师能暗中推上一把,他总能有条不紊地讲出自己的见解。在青年赛时期,不管是当后辈还是当主力,李诗沣都是话不多、暗自跟自己较劲的队员。在他跨入成年赛场、走进血雨腥风的世界男单舞台后,李诗沣越发有了自己的气场和胆识。渴望成长的他善于追根溯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汲取能量,每当有了新的判断和想法,执行力很强的他没有怕的。
    • 潘玉毅
    • 摘要: 立春一过,冬天的雪也化了,但春的气息仍未浓郁。那情状,就好像母亲舍不得女儿远嫁,留了一宿又一宿。"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江南,鸭子原是第一个报春的信使,但今年不知何故,连它都躲了起来。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在哪里呢?难道如女儿红的由来一样,大自然也在酿着春天这坛酒,而风雨,都是佐料——执冬之笔,酿春之美,着实是好一场酝酿。所以,不独山在等着,水在等着,连人们也等着这一坛子春天。相传李白有一句诗:"冬雪一天酿春醉。"意思是说,冬雪纷纷冷酷无情,但是她酿造出的春天最是醉人。明代才子唐伯虎也写过一副对联:"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与李诗有异曲同工之妙。春日里,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连空气里都溢满醇香。而山野间,清泉叮咚,野果子散发着诱人芳香,不惟孩童,连大人也被它们诱惑着走近。
    • 摘要: 江里:你以为古代的“犮表”就是你投槁、人家登稿这么简单?你得把诗写在驿站、寺庙或各大景点的墙上,送给朋友或领导也行,在通讯条件落后的唐朝,等你的诗流传开来恐怕早过一年了,而此时还没听过这首诗的李白又在另一个地方写出了它,结果就是惊现两个“李白”,需要“鉴抄”。子玉:李白传世的诗连他作品总量的1/10都不到,如果当面PK,你确定自己的“李诗储量”能把李白打成抄袭者?还“双峰并立”呢,你不身败名裂就行。
    • 徐晓东
    • 摘要: 李商隐系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极富独创性,诗中最为人传诵的是他的无题诗,他的诗为唐诗开拓出新境界.清初评论家吴乔说:"唐人能自辟宇宙者,唯李、杜、昌黎、义山."[1]李诗侧重抒写人生感慨,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这在前人诗歌中不多见.这些诗词语绮丽,意义隐晦,自清以来,注家峰起,聚讼纷纷,莫衷一是.在此,我不揣浅陋,谈谈自己的理解.
    • 陈才智
    • 摘要: 李白和杜甫难辨日月,共辉大唐。二人都荟萃前贤,而渊源不同,各自分承风骚之脉,正自有日常与风流之异:李白侧重感发情兴,杜甫则侧重描绘家常。李诗的主导风格,形成于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的渴望与追求,气度风流,一泻千里,为其显著特征;而杜诗的主导风格,却是在“安史之乱”的前夕开始形成,滋长于其后数十年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苦难之中,在艺术上千汇万状,笔触更加走向日常。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