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未成年犯罪人

未成年犯罪人

未成年犯罪人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1年内共计107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专利文献1173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青少年犯罪问题、人民检察等; 未成年犯罪人的相关文献由152位作者贡献,包括姚建龙、冯诗涵、张学军等。

未成年犯罪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8.36%

专利文献>

论文:1173 占比:91.64%

总计:1280篇

未成年犯罪人—发文趋势图

未成年犯罪人

-研究学者

  • 姚建龙
  • 冯诗涵
  • 张学军
  • 李昂霖
  • 刘晓梅
  • 吴宗宪
  • 张娟
  • 李文峰
  • 梁文彩
  • 武志坚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谭祎瑶
    • 摘要: 社区矫正制度在规避未成年人因监狱服刑而引发的“交叉感染”风险以及使其顺利回归社会方面具有独特价值.虽然目前我国在关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立法规定以及实践运行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整体来看,该项制度的运行仍存在制约因素.优化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运行机制,一方面需要重塑矫正理念,以“柔性化”的社会关护与“刚性化”的规制与惩罚理念相结合,并将其贯穿于制度适用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则需要整合现有的诉讼程序资源、完善《刑事诉讼法》与《社区矫正法》的相关规定,在规范层面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制度进行细化.最终实现促进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与刑事诉讼程序的有效对接,改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适用困境之局面.
    • 杨子明
    • 摘要: 未成年犯罪人专门矫治教育替代收容教养并贯彻以教育为主的理念。但未成年犯罪人专门矫治教育制度还存在司法程序不规范、适用年龄下限缺位、缺乏被害人参与等问题。未成年犯罪人专门矫治教育制度应以恢复性司法为视角,从明确适用年龄下限、完善司法程序以及设计分级分类矫治教育措施等方面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矫治教育。
    • 李嘉虹; 张学军
    • 摘要: 未成年犯罪人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在面对身份歧视、资源缺乏和社会关系疏离的情况下,容易陷入一种权能缺失状态.从囊括多重视角的增权视角出发,协助被耻辱烙印化的未成年犯罪人在矫正过程中增加权能,负起个人责任,提升自我形象以减少社区对自己的偏见和去除负面标签,有助于其建构起新型关系网络,获取自我发展的资源,并最终得到恢复性矫正.他们从无权到增权的改变,需要挖掘社区资源,安排社区矫正项目,进行综合教育,使其树立矫正的意识,增加自我效能感.
    • 冯诗涵; 李昂霖
    • 摘要: 加强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工作,既可以降低未成年犯罪人再次犯罪的风险,又可以达到庭审工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当前我国在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着法律体系不够完备、刑事审判机制有待健全及少年法庭作用未得以充分发挥等不足。结合詹红荔的工作法和"法官妈妈"尚秀云的工作模式,需要进一步明确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的工作理念,落实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的基本原则,完善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的具体措施等。
    • 冯诗涵; 李昂霖
    • 摘要: 加强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工作,既可以降低未成年犯罪人再次犯罪的风险,又可以达到庭审工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当前我国在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着法律体系不够完备、刑事审判机制有待健全及少年法庭作用未得以充分发挥等不足.结合詹红荔的工作法和"法官妈妈"尚秀云的工作模式,需要进一步明确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的工作理念,落实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的基本原则,完善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的具体措施等.
    • 齐文远; 夏凉
    • 摘要: 在刑事司法视阈下,应厘清"未成年人犯罪"这个基本范畴,并统一使用"未成年犯"这一概念;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面,应注重犯罪个体内在原因的研究及国外保护处分制度的借鉴;在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的基本立场方面,应坚持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并加强对未成年犯适用非监禁刑(社区矫正)以及减刑、假释的实证研究,同时排除罚金刑的单独适用;而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实证研究的具体阶段包括定位准备、实证分析、对策研究;还应加强对司法机关案件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利用.
    • 冯诗涵; 李昂霖
    • 摘要: 加强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工作,既可以降低未成年犯罪人再次犯罪的风险,又可以达到庭审工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当前我国在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着法律体系不够完备、刑事审判机制有待健全及少年法庭作用未得以充分发挥等不足.结合詹红荔的工作法和"法官妈妈"尚秀云的工作模式,需要进一步明确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的工作理念,落实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的基本原则,完善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的具体措施等.
    • 汤君
    • 摘要: 恢复性司法理念关注治疗、道德教化、社区参与和社区观护、互相尊重的对话、谅解、负责、道歉和补偿,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契合了未成年犯罪人犯罪矫治和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但实践中,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由于理念偏颇和制度架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不符合矫正未成年犯罪人的需要,缺乏实质有效性.基于恢复性司法理念审视,我国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着统一立法阙如、充分的参与协商缺乏、矫治措施单一老化、社会力量参与偏离预期等问题,应当通过渐进式立法、确立被害人社区矫正角色、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优化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丰富社区矫正措施等途径予以优化,以推进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制度的持续性发展.
    • 吴宗宪; 张雍锭
    • 摘要: 家庭不仅是未成年缓刑犯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对未成年缓刑犯开展社区矫正的重要场所之一,家长监管、教育方式及亲子关系等家庭环境因素对社区矫正效果影响巨大,而家庭环境的改善又得益于亲职教育.有针对性的强制亲职教育,可以进一步增强其效果.强制亲职教育是亲职教育的发展,是指对未能有效履行监护职责以致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的监护人开展的教育,在我国未成年缓刑犯社区矫正中构建强制亲职教育制度意义重大,且具有一定的基础,可从强制亲职教育的确立、实施和评估三个层面着手建构.
    • 焦迎娜; 苏春景
    • 摘要: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罪犯占当年刑事罪犯总数的比例逐年下降,但是出现了低龄化、暴力化、侵害后果严重化等倾向,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究其原因,道德教育不力是重要的一方面,具体表现在:道德教育“缺位”导致道德认知欠缺,道德教育“薄情”导致道德情感低俗,道德教育“无力”导致道德行为失范.针对该情况,矫正者应以品格教育为切入点,重塑道德观念,激发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基本途径有,吸取传统文化精华,夯实道德认知教育;激发道德情感,为道德教育注入动力;落实道德行为,为道德教育提供落脚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