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木糖

木糖

木糖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3589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5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2790篇;相关期刊322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加工过程、微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5年年会、全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等;木糖的相关文献由6129位作者贡献,包括肖林、王成福、徐勇等。

木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5 占比:20.76%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1.50%

专利文献>

论文:2790 占比:77.74%

总计:3589篇

木糖—发文趋势图

木糖

-研究学者

  • 肖林
  • 王成福
  • 徐勇
  • 孙鲁
  • 勇强
  • 余世袁
  • 程少博
  • 覃树林
  • 莫世清
  • 杜瑞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彦勋; 梁文欧; 李康准; 刘婧; 陈昆平; 黄敏
    • 摘要: 通过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优化了以油茶果壳为原料酸水解法制备木糖试验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包括固液比、酸浓度、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结果表明,稀酸预处理过程中各因素对油茶果壳木糖提取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固液比>温度>稀酸浓度。得到稀硫酸预处理油茶果壳制备木糖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9.13,硫酸溶液浓度3.00%,水解温度89°C,处理时间2h,此条件下验证油茶果壳酸水解法制备木糖的得率最高为27.69%。
    • 李宏博; 桑雅丽; 周继宏; 胡晓敏; 王文博; 张建南
    • 摘要: 运用沉淀-浸渍法制备改性型固体酸,采用稀土硝酸盐、氧化物、硝酸锆分别与硫酸铁、硝酸铝、硅酸钠按照一定的摩尔比进行反应,经硫酸酸化焙烧后合成5种改性固体酸,对固体酸的固态形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探究了此类固体酸的催化性能,通过单因素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玉米芯水解产生木糖质量分数的影响,筛选出催化效果最佳的固体酸。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实验研究,探究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木糖质量分数的影响,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为催化剂用量0.02 g、反应温度70°C、反应时间3 h,在上述条件下,Eu_(2)O_(3)改性型固体酸催化效果最好,水解生成的木糖质量分数为14.65%。
    • 于中玉; 林楠; 黄佳琪; 郑明珠
    • 摘要: 以糯米淀粉为原料,探究不同添加量木糖对糯米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糖的添加使糯米淀粉的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大幅降低,崩解值和成糊温度升高;随着木糖添加量的增加,糯米淀粉的硬度逐渐升高,胶黏性逐渐降低;木糖使糯米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糊化焓值升高,当木糖添加量为10%时(以糯米淀粉质量计),糯米淀粉的起始糊化温度从61.44°C增至66.06°C,峰值糊化温度从68.25°C增至74.32°C,糊化焓值从11.31 J/g上升至14.77 J/g;木糖使糯米淀粉的透光率升高,当木糖添加量为10%时,淀粉的透光率提升了3倍。
    • 马欣宇; 詹鹏; 卿彦; 刘进; 黄一磊; 余志强
    • 摘要: 采用水热耦合稀乙酸预处理技术对速生杨木进行拆解,研究了乙酸质量分数、固液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杨木木糖去除率和纤维素拆解分离得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乙酸质量分数0.5%、固液比1∶20、温度170°C、反应时间30 min条件下,木糖去除率为92.9%,纤维素拆解分离得率为94.0%。通过对水热残渣和预处理液的结构与成分分析,表明水热耦合稀乙酸预处理是一种温和的拆解分离方法,其主要去除杨木纤维中半纤维素的木糖成分,将大部分木糖转化为低聚木糖,同时对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破坏较小,从而保护纤维素、提高纤维素酶的可及度。
    • 徐州; 刘宇轩; 徐成凤; 呼延梓涵; 罗沙; 李伟; 刘守新
    • 摘要: 以D⁃木糖为炭源,月桂酸钠为模板剂,硼酸为掺杂剂,通过水热炭化方法制得硼掺杂分级多孔炭球(BPC_(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_(2)吸附-脱附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顺磁共振波谱(EP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重(TG)分析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月桂酸钠作为介孔造孔剂的同时,通过与D⁃木糖间的氢键作用使有机-有机自组装过程自发进行并形成窄尺寸分布(2~5μm)规整炭球;硼酸在水热中催化炭源脱水降解,并以BC_(3)、BCO_(2)和BC_(2)O的形式掺杂在炭球上,掺硼后炭球与水表面接触角降低,润湿性提高。经CO_(2)活化、月桂酸钠高温分解以及胶质炭球的堆积分别产生微孔(0.5~1.2 nm)、介孔(3.14~35.00 nm)和大孔(60~146 nm)并形成分级结构。当硼酸加入量为0.9275 g时多孔炭球(BPC_(S)⁃1)的电化学性能最佳,在6 mol·L^(-1)KOH三电极体系中电流密度为0.5 A·g^(-1)时,比电容达287.12 F·g^(-1);两电极体系中电流密度为0.5 A·g^(-1)时比电容达151.34 F·g^(-1),能量密度达5.3 Wh·kg^(-1);电流密度为5 A·g^(-1)时进行1000次充放电循环,电容保持率仍达96.43%。
    • 祖林鹏; 邓斌; 杨成; 王章鸿; 刘涛泽; 刘庆友
    • 摘要: 为实现竹笋加工废弃笋壳(BSS)的综合利用,将笋壳逐级提取甾醇、木糖后产生的笋壳渣(BSSE)作为吸附材料,选用典型的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MB)和典型的阴离子染料酸性大红(AS)作为吸附质,研究BSSE对阳离子染料和阴离子染料的吸附特征及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溶液初始pH的增大,BSSE对MB的去除率大体呈上升趋势,而对AS的去除率大体呈下降趋势;当MB溶液和AS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均为100 mg/L时,BSSE的最佳投加质量浓度为1.5 g/L,此时去除率分别可达99.5%和95.7%;BSSE吸附MB的过程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和Elovich模型,吸附可自发进行,以化学吸附为主,物理吸附为辅;吸附AS的过程较好地符合Langmuir和Elovich模型,吸附可自发进行,以物理吸附为主,化学吸附为辅。
    • 王美鑫; 战雅微; 马腾飞; 李志强
    • 摘要: 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开发制备高附加值的半纤维素化学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半纤维素由于其复杂和不均一的结构致使研究和利用受到限制,存在着易降解、收率低、纯化困难、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木质纤维原料中半纤维素及其解聚产物的提取率成为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文章对近年来提取半纤维素及其解聚产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简述了提取半纤维素的不同预处理方法,并分析了一定的降解方法得到半纤维素的解聚产物——木寡糖和木糖;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竹材半纤维素提取技术与工业应用提出了建议;最后,结合发展趋势,特别是针对竹材应用领域,指出了未来半纤维素及其解聚产物的发展方向。
    • 范一敏; 张利华; 陈献忠; 曹钰
    • 摘要: 为探究酵母菌以木糖为底物生产D-阿拉伯糖醇的可行性,该研究以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CU-208为出发菌株,通过代谢工程构建利用木糖生产D-阿拉伯糖醇的菌株。在验证了热带假丝酵母内源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D-arabitol dehydrogenase,ARD)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如下代谢改造:先敲除木酮糖激酶(xylukinase,XKS)基因,以阻断木糖进入磷酸戊糖途径,同时过表达上游木糖醇脱氢酶(xylitol dehydrogenase,XDH)基因,构建菌株FYM01;再敲除ARD基因ard,减少菌株对D-阿拉伯糖醇的消耗,构建菌株FYM02;然后,过表达来源于圆红冬孢酵母菌的外源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D-arabitol dehydrogenase,ADH)基因,从木酮糖合成D-阿拉伯糖醇,构建菌株FYM04;最后,过表达内源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ZWF)基因,以增强辅酶NADPH供应,构建菌株FYM05。结果发现,基因ard参与代谢D-阿拉伯糖醇;代谢改造获得的菌株FYM05,以葡萄糖为辅助碳源,利用木糖生产D-阿拉伯糖醇,菌株FYM05摇瓶发酵的D-阿拉伯糖醇产量为11.35 g/L,是出发菌株的11.7倍。该研究通过代谢工程手段成功构建了1株能够利用木糖生产D-阿拉伯糖醇的重组热带假丝酵母,为热带假丝酵母工业化生产D-阿拉伯糖醇奠定基础。
    • 钱朋智; 张梅娟; 郭宏文; 王韬; 王艳菊
    • 摘要: 本研究对甜菜渣的水解工艺、中和工艺、脱色工艺、摇瓶发酵工艺和功能糖纯化工艺以及单糖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菜渣的最佳水解工艺为:固液比1∶9,硫酸浓度1.2%,温度122°C,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甜菜渣还原糖得率为24.84%。最佳中和工艺为:pH 3.5,脱色时间30min。最佳摇瓶发酵工艺为:脱色液浓度为75%,发酵时间6h能达到最好效果,葡萄糖含量由7.69%降至0.5%,去除率可达93.5%。纯化后的甜菜渣功能糖纯度为99.59%,离子色谱确定了其单糖组分主要为阿拉伯糖和木糖,两种单糖物质的量比为1.66∶1.00。本研究为甜菜渣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为以后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王明; 栾韬; 赵建志; 李洪兴; 鲍晓明
    • 摘要: 木糖的有效利用是木质纤维素生产生物燃料或化学品经济性转化的基础.30年来,通过理性代谢改造和适应性进化等工程策略,显著提高了传统乙醇发酵微生物——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木糖代谢能力.因此,近年来在酿酒酵母中利用木糖生产化学品的研究逐步展开.研究发现,酿酒酵母分别以木糖和葡萄糖为碳源时,其转录组和代谢组存在明显差异.与葡萄糖相比,木糖代谢过程中细胞整体呈现出Crabtree-negative代谢特征,如有限的糖酵解途径活性减少了丙酮酸到乙醇的代谢通量,以及增强的胞质乙酰辅酶A合成和呼吸能量代谢等,这都有利于以丙酮酸或乙酰辅酶A为前体的下游产物的有效合成.文中对酿酒酵母木糖代谢途径改造与优化、木糖代谢特征以及以木糖为碳源合成化学品的细胞工厂构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综述,并对木糖作为重要碳源在大宗化学品生物合成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