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智力劳动

智力劳动

智力劳动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55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5篇、专利文献2295篇;相关期刊299种,包括前线、求实、生产力研究等; 智力劳动的相关文献由384位作者贡献,包括肖川、B·A·苏霍姆林斯基、任书体等。

智力劳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5 占比:13.40%

专利文献>

论文:2295 占比:86.60%

总计:2650篇

智力劳动—发文趋势图

智力劳动

-研究学者

  • 肖川
  • B·A·苏霍姆林斯基
  • 任书体
  • 任平
  • 刘瑞君
  • 周丹
  • 孟庆祥
  • 宋素红
  • 张鹏侠
  • 杨承训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具有特定内容的智力创作作品是直接从事文学、艺术、科学作品创作活动的智力劳动的产物,而不是其他智力劳动,如技术发明的产物。作品表达的必须是属于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内的思想、理论、概念、感情、情节、人物形象等内容,而不是其他智力活动,如商标、专利设计的内容。
    • 段曼; 刘超
    • 摘要: 编辑是古老的职业之一,甲骨、简策以及帛书等典籍,之所以入藏流传后世,离不开编辑的选存编订。将编辑作为一门科学,专门建立学科以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在我国起始于上世纪50、60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通过创造性劳动,进行选题策划、组稿实施、审稿加工等智力劳动,最终输出并生产推动社会进步、读者需要并欢迎的精神文化产品,其中蕴含的编辑思想和能动过程充分体现了编辑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 缪玉杰
    • 摘要: 随着信息革命的蓬勃发展,人类步入了数字经济时代,意味着在工业时期创建的劳动价值论将面临一定的挑战。在数字经济时代,人们的劳动方式正发生变化,智力劳动的运用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了基于现阶段时代背景下的新解释。所以,分析数字经济时代的背景,对智力劳动及其价值论进行梳理,并且整合其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 方建国
    • 摘要: 自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以来,物质生产和物质商品一直是经济学关注的对象,而非物质商品问题的研究少有涉及。但是非物质商品已经作为社会消费品在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和物质商品一起构成了人们生活、生产的日常需要。以数字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形态中,非物质生产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非物质要素投入创造商品品牌价值,非物质商品越来越成为人们消费的主要商品。物质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次性的,且会发生边际价值递减现象;而非物质商品的使用价值却在重复使用,其价值在普及中爆发式递增。智力劳动通过互联网在“社会关系中创造价值”的规律已经表现出来,智力劳动的异质性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量非物质商品的价值存在着操作性困难。这对传统商品及其价值理论形成实践性和实质性的挑战。
    • 摘要: 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晶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具有特定内容的智力创作作品是直接从事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创作活动的智力劳动的产物。而不是其他智力劳动,如技术发明的产物。作品表达的必须是属于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内的思想.理论、概念.感情情节、人物形象等内容,而不是其他智力活动,如商标、专利设计的内容。
    • 摘要: 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具有特定内容的智力创作作品是直接从事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创作活动的智力劳动的产物,而不是其他智力劳动,如技术发明的产物。作品表达的必须是属于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内的思想、理论、概念、感情、情节、人物形象等内容,而不是其他智力活动,如商标、专利设计的内容。
    • 杨嵘均
    • 摘要: 自达拉斯·斯麦兹开启了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立场分析“受众商品”的讨论以来,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就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虽然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已经管窥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洞见,但是学界对此仍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并建构中国的传播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十分必要。具体而言,需要将智力劳动及知识价值论确立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上的时代创新,并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上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播政治经济学。只有运用智力劳动及知识价值论,才能做出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以知识价值论为基础的智力劳动与资本增殖矛盾运动的理论发展,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
    • 王春平
    • 摘要: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人工智能技术,其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极大便利。人们可以依靠人工智能创作出一些"作品",而这些"作品"是否属于传统《著作权法》中保护的作品,是近年来理论与实务界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拟从著作权法对"作品"的定义角度,分析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属于"作品",是否应得到相应法律保护。
    • 夏荣珊; 潘金刚
    • 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劳动形式正在发生变化,智力劳动的广泛运用,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了基于现时代背景下的新解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着重对资本主义初期机器大工业背景下的人类劳动实践进行剖析,但马克思在其劳动价值理论的延展性和对未来劳动形式可能发生某种变化的前瞻性上是做到详尽的.所以立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本身、其研究方法和当今社会的应用(即实践视角)对"劳动价值过时论""智力劳动取代论"等背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有力的批判刻不容缓.
    • 魏翔琪
    • 摘要: 检索知识产权关键词,百度百科给了一个具有“法治概念”性质的解释:知识产权也称“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这种解释,通常会让人们产生知识产权只属于律师所从事的业务领域的印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