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晋剧

晋剧

晋剧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298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音乐、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8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老年世界、文史月刊、文化月刊等; 晋剧的相关文献由25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国光、杜蓉、荆晶等。

晋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8 占比:100.00%

总计:298篇

晋剧—发文趋势图

晋剧

-研究学者

  • 李国光
  • 杜蓉
  • 荆晶
  • 赵明柱(摄)
  • 宋婧
  • 张浩
  • 李敏
  • 武超
  • 郭鸿宾
  • 齐红梅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馥坤; 张敬云
    • 摘要: 钢琴三重奏《晋剧印象》是一部为钢琴与两把小提琴而作的三重奏作品,将晋剧的曲牌和音调作为主要创作元素,运用室内乐的演奏形式和创作技法,展现了晋剧音乐的韵律美。本文简要介绍了钢琴三重奏《晋剧印象》的创作特点,重点阐释了作品中钢琴演奏技法的特点,旨在通过具体演奏技法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晋剧音乐与室内乐艺术创新融合的可能性,力图探寻晋剧艺术传承发展的新路径。
    • 方金良
    • 摘要: 作为胡琴类板面弓弦乐器,板胡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乐器,长期流行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各个地区。自古以来,板胡在戏曲伴奏中就一直处于突出位置,如河北梆子、晋剧、豫剧、秦腔、蒲剧、眉户剧等地方戏曲都是以板胡作为主要乐器。经过长期的演变发展,豫剧板胡目前已进入比较成熟的时期。早期的豫剧板胡只是几个部件的简单拼装组合,在音乐表现力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豫剧板胡在形制、音色、音域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变化和显著提高,可谓日新月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将原有的平头改为“如意头”“龙头”,新世纪以来又推出“提琴头”“大弯头”“祥云头”“大象头”等等。其次是“千金”的变化。由原来捆绑在琴秆上的“死千金”变成了带有轨道的“活千金”,用来调整把位高低,后来又改为“变调”千金,即多个千金的联合体,分可变5个调、7个调两种。由于其能够瞬间变调,操作方便,受到板胡初学者的青睐,现已得到逐步推广。第三是壳和底座的变化。现在的壳是大壳内套小壳,正面安扩音罩,底座由原来的小平座换成了大包托。
    • 王洪涛
    • 摘要: 晋剧须生王珍如在晋剧艺术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形成了她收放自如、沉稳压台的表演风格。从赴北京夺“梅花奖”到主动打造新剧目、塑造新角色,再到传承晋剧艺术,她始终抱着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把对晋剧事业的热爱全部投入到了晋剧艺术的教学、研究、传承之中。
    • 王丽
    • 摘要: 晋剧旦角的身韵、戏曲元素和表演动作都是需要学生长期练习的,因此,晋剧旦角身韵对于演员表演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晋剧旦角表演练习过程中,利用科学合理的旦角身韵练习方法和模式,可以提高演员的练习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有利于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效果。本文从旦角练习好身韵的重要意义开始分析,介绍了在晋剧行当中旦角身韵主要的练习方法,分析了晋剧旦角身韵练习的意义,为晋剧旦角表演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练习方式。
    • 摘要: 孝义木偶戏是流传于山西省孝义市及周边市县,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地方特色剧种之一。宋代由汴京地区传入,属杖头木偶戏。孝义木偶造型简洁粗犷,神态灵活生动,机关奇巧适用,极具北方特色。木偶戏的曲调有孝义秧歌干板腔、皮腔,中路梆子(晋剧),后来又加入碗碗腔。木偶戏最初独立成班,后来和皮影合成一个班社,即"灯影班",7到9个人即可开台演戏,俗称"七紧八慢九消停"。
    • 冯昕煜
    • 摘要: 祁太秧歌和晋剧均为流行在山西晋中地区的剧种,由于两者地理位置的邻近性和所使用方言的相似性,使得两个剧种在发展过程中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笔者通过在田野调查中对祁太秧歌艺人刘翠英访谈得知,祁太秧歌与晋剧在舞台音乐、音乐演奏方法上基本相同,属于“姊妹剧种”。故笔者由此为出发点,在本文中试图厘清两剧种在音乐传承上的关系。
    • 任南南
    • 摘要: 晋剧文创产品设计的原则包含为生活而生的实用性设计理念,基于消费需求的情感化设计策略,突显美学价值的形式美法则,传承文化内涵的艺术性符号构建等,以晋剧文创产品设计为中心,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促使晋剧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延续和发展。目前将晋剧相关视觉元素应用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还比较少,但随着国家对晋剧文化重视程度的提升,文创产业的发展,融合了晋剧视觉元素的文创设计会越来越精,晋剧文化也会在岁月的更迭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推进晋剧视觉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 于小军
    • 摘要: 山西省晋剧院新创大型晋剧现代戏《阳光下的红丝带》是山西省晋剧院的又一部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该剧编剧为晋剧院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张俊海,特聘北京曲剧团青年导演席凯担任导演,作曲、唱腔设计为晋剧院一级作曲岳永明,配器、指挥特邀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国家一级作曲任新宁,舞美设计特邀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边文彤,服装、造型设计均为本院专业设计人,青年须生演员李明星饰演主角郭保平。该剧以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的事迹为原型。
    • 武超
    • 摘要: 近几年,山西省晋剧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山西省晋剧院团队以丰富发展和传承三晋文化为使命,团队主抓剧目创作、剧目质量、人才培养,连续出击,力争每年创作一部新戏。除《名疏记》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外,后续创排的大型现代戏《阳光下的红丝带》也成为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21年,晋剧院再次拿出一部新编现代戏《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 王嘉
    • 摘要: 由山西省晋剧院创作演出,黎中城、程惟湘、王涌石编剧,石玉昆导演,栗桂莲主演的晋剧《党的女儿》,是一部反映在内战时期一名普通党员不屈不挠、坚定信仰、顽强斗争的好戏。在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剧院领导决心将该剧和新编现代戏《阳光下的红丝带》作为党课,送进校园,送进公园,深入乡村,配合党史学习教育进行演出宣传。20世纪50年代,由表演艺术家田华主演的电影《党的女儿》以及20世纪90年代创排的歌剧《党的女儿》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