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日本留学

日本留学

日本留学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46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71篇;相关期刊325种,包括神州学人、看世界、做人与处世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十三届青年学术讨论会等;日本留学的相关文献由372位作者贡献,包括日本九州英数学馆国际言语学院、佚名、小岩井等。

日本留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6 占比:28.4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171 占比:71.49%

总计:1638篇

日本留学—发文趋势图

日本留学

-研究学者

  • 日本九州英数学馆国际言语学院
  • 佚名
  • 小岩井
  • 李庚道
  • 米学如
  • 肖洁
  • 陈荣
  • 上善若水
  • 于洋(整理)
  • 五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墨涵
    • 摘要: 留学,旧称“留洋”。由此可见,在我国,远赴海外学习知识是早已有之的事情。为人所熟知的留洋名士有鲁迅、李大钊等。其中,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曾远赴日本留学,后于1927年被奉系军阀抓捕,在人生最后的时光中,李大钊于狱中写下了《狱中自述》回忆自己的一生,当提到过去的留学经历时,李大钊写道:“(北洋法政学堂)卒业后我仍感学识之不足,乃承友朋之助,赴日本东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留东三年,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值洪宪之变而归国,暂留上海。”如果不是李大钊同志于狱中写下了这些肺腑之言,如今的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他的留学初衷。
    • 陈荣
    • 摘要: 甲午一役,清政府遭受重击,对日本的态度也由鄙夷逐渐转为崇拜,尤其是羡慕和憧憬其维新的成就.而20世纪初轰轰烈烈的赴日留学浪潮,就是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不断加深的状况下的一次积极探索.有识之士的建言献策、清政府的鼓励留学政策、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等都使得当时的年轻人大批赴日.这些留学生翻译大量日本书籍和创办杂志报刊,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在启发民智、促进民族觉醒以及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陈荣
    • 摘要: 甲午一役,清政府遭受重击,对日本的态度也由鄙夷逐渐转为崇拜,尤其是羡慕和憧憬其维新的成就。而20世纪初轰轰烈烈的赴日留学浪潮,就是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不断加深的状况下的一次积极探索。有识之士的建言献策、清政府的鼓励留学政策、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等都使得当时的年轻人大批赴日。这些留学生翻译大量日本书籍和创办杂志报刊,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在启发民智、促进民族觉醒以及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李崇寒
    • 摘要: 李公馆暴露了,去哪儿把会开完?1921年7月30日夜,从前门迅速离开的一大代表们辗转来到步行十分钟的李达住处商讨对策。自1920年夏结束日本留学生活返回上海后,李达便受陈独秀邀请担任《新青年》杂志编辑,借住在他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家中,不久与同来借住的王会悟结为夫妻,婚礼就在陈独秀家客厅举行,彼时陈独秀已经赴粤,婚事由其夫人高君曼张罗。
    • 陈荣
    • 摘要: 甲午一役,清政府交相煎迫,创痛巨深。经此重击,清政府对日本的态度也由鄙夷逐渐转为崇拜,尤其是羡慕和憧憬其维新的成就。而20世纪初轰轰烈烈的赴日留学浪潮,是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不断加深的状况下的一次积极探索。日本政府也对庞大的留学生群体进行整备和安置,而"日本式"的接收及管理政策,背后反映的是日本文化中所固有的实用主义倾向。
    • 侯爱兵
    • 摘要: 牵一“问”动全场“我在日本留学时有一位老师叫横泽利昌,他是一直带了我6年的专业课老师。我最感谢他的一点,是他帮助我找到了‘我是谁’。这个很重要,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大学时代找到‘你是谁’‘你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那时,这位老师只要见到我,就会换着法地问我:‘阿迅,你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阿迅,你自己最拿手的东西是什么?’‘阿迅,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老师问了我6年的时间,我慢慢考虑、慢慢做决定,就是我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说着说着我就真信了,信着信着,我的脚步就向那里迈出,走着走着,路就通了,通着通着,就有了一个更大的舞台。你们也可以问问自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如果真想成为什么,你就每天在心里默念它,然后每天向这个方向走那么一点点儿。”
    • 商棋
    • 摘要: 留学日本的费用比在美、欧要低得多.而且日本文化习俗和中国比较相近,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会把日本作为留学目的地.据统计,每年去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在3万到4万人。犬浪淘沙,经历过疫情的冲日本留学市场有哪些变化?本刊采访了济南三道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同(三道留学)创始人之一李俊姿。
    • 付道峰; 赵春芳
    • 摘要: 鲁迅先生为何要到东京留学呢?我们或许可以从他的《呐喊·自序》找到答案,因为父亲的病,家庭日益贫困,需要把家里的东西典当换了钱买药。“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在这里鲁迅先生用了“侮蔑”一词,在鲁迅先生看来这是非常屈辱的,但父亲还是“魂系归去”,家庭一下子陷入穷困之中。在母亲的哭泣下,鲁迅先生“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去了在当时人们视为“将灵魂卖给鬼子”的南京水师学堂。总结一下的话,因为处于困境,希望走出困境,鲁迅先生才到日本留学
    • 李新宇
    • 摘要: 众所周知,作为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的成就很辉煌,但他的学历似乎并不体面:论旧学,他考过秀才却名落孙山;论新学,他只有南京矿路学堂的一纸文凭;虽然在日本留学7年,但除弘文学院那所留日预备学校的之外,他再没有获得别的毕业证书。那么,是什么支撑他取得了非凡成就?又是什么使蔡元培、夏曾佑这样的进士和翰林。
    • 王炯华
    • 摘要: 李达(1890—1966),号鹤鸣,湖南今永州零陵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李达直接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他的名字与中国共产党成立是连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代理书记1919年7月,时在日本留学的李达在国内发表的文章中就萌发了建党思想。1920年2月中旬,李大钊在送陈独秀离京去天津的途中两人相约建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