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日据时期

日据时期

日据时期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9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7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5069篇;相关期刊224种,包括统一论坛、台声、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20届中国电影学博士论坛、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两岸三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等;日据时期的相关文献由32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诠林、萧成、陈小冲等。

日据时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7 占比:6.90%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29%

专利文献>

论文:5069 占比:92.80%

总计:5462篇

日据时期—发文趋势图

日据时期

-研究学者

  • 李诠林
  • 萧成
  • 陈小冲
  • 朱双一
  • 汪毅夫
  • 周翔鹤
  • 宋帮强
  • 岳春梅
  • 王晓云
  • 何绵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丽
    • 摘要: 日据时期,与其殖民扩张和统治相呼应,日本殖民者在台湾倡导新剧,“皇民化剧”(1937~1945)与“皇民化运动”共生灭,利用文本叙事“建构”台湾的方式蒙蔽大众,确保日本文本话语的霸权统治地位,给台湾民众带来沉重的心灵阴影和严重的精神创伤。审视日本文化殖民主义的本质、危害和影响,以期在求同存异的文化共识下,进一步深化两岸戏剧研究。
    • 向青松
    • 摘要: 日本占据台湾后,制定了“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发展方针,让台湾成为日本国内粮食和原料供应地;同时也试图通过移民手段加强对台湾的控制,以达到同化台湾人之目的,故日本对台湾移民的重心在“农业移民”。官营、私营农业移民交叉与并时进行,致使在台湾东、中、西部建立了诸多日本移民村。作为跨界“他者”的日本农业移民与台湾农民不断交互,原地域、文化边界的区隔逐渐实现交融,最终建构起“熟人社会”。1945年台湾光复后,在台的日本农业移民被遣返日本,踏上回归之路,脱离了生活多年的台湾本土。日据时期在台的移民生活成为第一代日本农业移民以及“湾生”的第二代日本人的历史记忆。
    • 董建辉; 张雪婷
    • 摘要: "皇民化"运动是1937—1945年间日本殖民者对台湾民众推行的一场旨在全面改造台湾民众身份的政治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殖民者主要从日语的进一步普及、宗教信仰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日本化及传统姓名的更改这四个层面对台湾高山族进行形塑。貌似文化同化措施背后所隐藏的其实是殖民者图谋通过外部的强力介入,从文化、身份和政治认同等方面对高山族进行全面改造的本质。通过"皇民化"运动的"洗脑"教育,不少高山族青年产生了虚幻的日本"国民"意识,甚而积极参加"高砂义勇队",充当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机器和炮灰。从长远来看,"皇民化"运动对高山族的形塑也埋下了少数人后来持"台独"错误立场的思想祸根。
    • 曲艺; 于孝廉; 迪力胡玛尔·木巴热克
    • 摘要: 文章以《满洲建筑杂志》中有关混凝土材料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列表分类和统计对比,归纳日据时期发表的混凝土相关论文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从这些研究者的混凝土相关研究内容,总结出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开展的混凝土材料的研究方向。
    • 罗桂林
    • 摘要: 20世纪30年代,在日据当局的主导下,以殖民地台湾为主题的鸟瞰图集中出现。这些鸟瞰图既具备地图的实用性,又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在被大量生产出来后,以多种型制在市场上流通,广受读者欢迎。鸟瞰图不仅呈现了台湾最新的地理知识,也展示了全岛的资源分布和依附性发展,显示出殖民当局掌握了“鸟瞰”式统治全岛的能力。鸟瞰图在构图方面,总是将官署、神社等所谓日本“内地”元素置于中心位置,并进行细节描绘和放大处理。在对旅游路线的规划中,除了介绍自然名胜,还楔入种种“帝国”符号,将旅游建构成“帝国”精神的归化之旅。以鸟瞰图为代表的文化殖民活动,在台湾五十年殖民史研究中是十分值得重视的方面。
    • 闫曼悦
    • 摘要: 近代日本试图通过“同化”政策形塑台湾民众的“日本认同”,将台湾纳入日本国家体系中。这种有别于当时其他帝国主义的殖民方式源于其独特的殖民价值观及知识化过程。近代日本将西方理论与其封建时期的传统价值结合,在对台湾殖民统治的过程中形成具有等级秩序的殖民价值观,并将这种殖民价值观外化为地理、“国民”和“文明”的知识内容,通过学校教育形塑台湾民众的“日本认同”。日本殖民者“同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让台湾民众顺从日本的殖民统治,以便掠夺台湾资源。这种“日本认同”形塑不仅使部分台湾民众对“国家”认同产生错乱,甚至使“亲日”思潮遗留至今。
    • 高静
    • 摘要: 吕赫若,被誉为“台湾第一才子”,是日据时期台湾极具代表性的乡土作家。基于吕赫若独特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母题,学界对吕赫若的研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学术视野也不尽相同。通过对吕赫若研究的梳理分析与总结,可以宏观把握数十年来吕赫若研究领域的方向和动态。在横纵交织的学术视域下,综述吕赫若研究的整体概貌,以期推动吕赫若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 吴巍巍; 陈丹妮
    • 摘要: 郑成功信仰是台湾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日据时期,为了全面掌控台湾,日本殖民政府对台湾宗教状况展开全面调查。基于对郑成功血统、形象、精神的认知和对郑成功信仰政治功效的判断,日本殖民政府在肆意压制台湾传统宗教发展的同时,以延平郡王祠改号“开山神社”事件为标志改造和吸纳郑成功信仰,从而体现日本统治台湾的“合理性”。通过延平郡王祠改号、改列县社社格、吸纳郑成功信仰进入神道体系等一系列改造,郑成功信仰产生“异化”,并在建筑形态、祭祀活动、精神价值等方面表现出较为浓重的日本色彩,日本殖民统治者操纵台湾民众思想信仰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 林娟芳
    • 摘要: 日本的台湾文学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文艺评论家尾崎秀树从反省日本帝国殖民主义的立场出发,以压迫与抵抗的视角去认识和研究台湾文学和历史。到20世纪80年代末,以若林正丈、松永正义为代表的学者将台湾的近代史和文学视为中国近代化和五四新文学的一个嫡系,且在压迫与抵抗的殖民历史下生成发展而来。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引入西方文化研究、语言民族主义、国家民族等理论。
    • 龚爽; 佟银霞
    • 摘要: 日据大连时期,日本试图通过在大连推行金建来破坏中国传统的银建,以此达到分裂并同化大连的目的.日本推行金建的行为严重侵害了大连的主权,破坏了大连经济的正常运行,损害了中日商人群体的利益.因此,金建受到了中国商人以及大部分日商的强烈反对,日本最终决定取消金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