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下肢淋巴水肿

下肢淋巴水肿

下肢淋巴水肿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6957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双足与保健、光明中医、护士进修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3年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暨第一届全国激光美容大会(第二届全国颅颌面专题研讨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七次换届暨学术交流会等;下肢淋巴水肿的相关文献由36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丽娟、张慧珍、罗庆华等。

下肢淋巴水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 占比:0.5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6957 占比:99.38%

总计:17063篇

下肢淋巴水肿—发文趋势图

下肢淋巴水肿

-研究学者

  • 张丽娟
  • 张慧珍
  • 罗庆华
  • 钟巧玲
  • 刘兆喆
  • 刘凤
  • 孔为民
  • 宋奎全
  • 李金兰
  • 付艳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玲玲; 陈敏; 涂素华; 王琴
    • 摘要: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下肢淋巴水肿、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126例卵巢癌根治术患者分为系统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63例。常规护理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系统护理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有效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下肢淋巴水肿缓解率、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评价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系统护理组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缓解率高于常规护理组(95.24%vs.76.19%,P<0.05),且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也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两组患者焦虑自估量表(SAS)、抑郁自估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系统护理组低于常规护理组(P<0.0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1),且系统护理组改善情况优于常规护理组(P<0.01)。系统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护理组(95.24%vs.65.08%,P<0.01)。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卵巢癌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症状,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 刘江涛; 周艳丽; 李文忠; 乔灵敏; 周宏图; 袁士鑫
    • 摘要: 下肢淋巴水肿是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由该病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该病早期使用针灸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水肿状态,达到疏通经络、化瘀利水之效,从而改善患者肢体活动障碍,减轻患者家庭经济与心理负担。该文介绍针灸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淋巴水肿致肢体功能障碍验案1例,并简述中西医治疗现状。
    • 周小珍
    •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辅助放化疗病人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2021年3月医院收治的98例宫颈癌术后辅助放化疗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病人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宫颈癌术后辅助放化疗病人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33.67%(33/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每日站立时间、术后放化疗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宫颈癌术后辅助放化疗病人发生下肢淋巴水肿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765,95%CI(1.509,9.390),P=0.004]、每日站立时间≥6 h[OR=3.196,95%CI(1.335,7.648),P=0.009]、术后放化疗时间≥1.5个月[OR=2.628,95%CI(1.111,6.217),P=0.028]、淋巴结清扫数目≥20个[OR=3.254,95%CI(1.281,8.267),P=0.013]是宫颈癌术后辅助放化疗病人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辅助放化疗病人发生下肢淋巴水肿与年龄、每日站立时间、术后放化疗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密切相关,针对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或减少下肢淋巴水肿发生。
    • 刘明月; 李莹; 郭丹丹; 李敏; 孙艳霞
    •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下肢淋巴水肿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及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4月30日,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17篇文献,样本量为5375例,包括14项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开腹手术(OR=2.21)、旋髂淋巴结(CIN)切除(OR=5.19)、淋巴结切除数目(OR=2.06)、辅助放疗(OR=2.92)、FIGO分期≥Ⅲ期(OR=1.84)、肿瘤组织学分级≥G3(OR=1.28)是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OR=0.46)是保护因素。结论手术方式、CIN切除、淋巴结切除数目、放疗、SLN活检术、FIGO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对子宫内膜癌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的影响较大,尚不能确定年龄、肌层浸润深度、化疗等的影响水平;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淋巴水肿危险因素相关研究存在差异,仍需进行更多高质量研究明确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
    • 刘高明; 胡进; 刘媛媛; 袁美芳; 李吉英; 肖倩
    •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为临床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将253例宫颈癌手术后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采用1∶2配对将未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5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口社会学、术前及术后生活行为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下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术前/术后长时间站立或坐立等身体保持同一姿势、术后上班、术后日常生活活动(以家务活或农活为主)是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夫妇同住及夫妇+子女同住、术前日常劳动强度大、术前规律运动、术后运动频次高是保护因素(P<0.05,P<0.01)。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高危人群及时进行健康教育,积极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以预防和减少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 张培; 张恒亮; 祁艳; 王焱
    • 摘要: 目的分析FIGO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根治性术的FIGO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年龄、体重、肿瘤分期等一般资料,并电话或门诊随访患者1年,统计其下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并分析其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1年发现,126例患者中出现26例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0.63%,其中Ⅰ度占84.62%(22/26),Ⅱ度占15.38%(4/26),未出现Ⅲ度淋巴水肿。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不同、是否辅助放、化疗、术后引流时间长短、淋巴结清扫数目、是否规律运动和持续站立时间不同的患者出现下肢淋巴水肿的概率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辅助化疗、辅助放疗、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多、长时间持续站立是术后出现下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规律运动则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FIGO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较高,其中高龄、辅助放疗、辅助化疗、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多、长时间的持续站立是术后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规律运动锻炼为保护因素,临床上可对此类患者实施针对性实施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术后出现下肢淋巴水肿的概率。
    • 梁昌敏
    • 摘要: 目的探讨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联合手法淋巴引流对宫颈癌患者放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85例宫颈癌放疗后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联合手法淋巴引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变化及淋巴水肿改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淋巴水肿改善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联合手法淋巴引流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放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改善其淋巴水肿治疗效果。
    • 何敏; 胡蓉娟; 林玉霞
    •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预测模型的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福建省某三甲医院收治的26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建模组,2019年5月—2019年11月收治的47例宫颈癌患者作为验证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高危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通过验证组验证模型的效能。结果22.8%(61/268)的患者出现下肢淋巴水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盆腔淋巴结清扫、放疗、术后平均站立时间是下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P<0.05),风险预测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72(95%CI:0.712~0.832),灵敏度为64.3%,特异度为78.7%,约登指数为0.430。模型的外部验证结果显示,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86.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效能,可以为医护人员及时对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淋巴水肿高危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借鉴。
    • 黄烈弥; 任国兴; 吴念; 张鼎; 孙瑞; 张伦
    • 摘要: 目的研究改良综合消肿疗法(complex decongestion therapy,CDT)对妇科盆腔肿瘤术后中重度下肢淋巴水肿(lower limb lymphedema,LLL)的疗效。方法随机将妇科盆腔肿瘤术后中重度LLL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39例)和改良组(39例)。对照组患者用传统CDT治疗,包括手法淋巴引流(manual lymphatic drainage,MLD)、多层低弹力绷带包扎、功能锻炼以及自我皮肤护理;改良组用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替代MLD,其余不变。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以卷尺测定患肢周径,计算肢体体积(lower limb volume,LLV),淋巴水肿相关症状量表评价淋巴水肿症状,多频生物电阻抗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细胞外水分比率,超声显像检测皮肤全层增厚度、皮下组织增厚度、深筋膜增厚度、皮下组织回声评分、皮下组织形态评分,对患者情绪进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对照组、改良组患者患肢周径、LLV、细胞外水分比率降低,淋巴水肿症状改善,皮肤全层增厚度、皮下组织增厚度、深筋膜增厚度、皮下组织回声评分、皮下组织形态评分降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改良组患者治疗后患肢周径、LLV、细胞外水分比率降低,淋巴水肿症状改善,深筋膜增厚度、皮下组织回声评分降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CDT可改善中重度LLL,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且治疗效果优于传统CDT,不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在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上优于对照组改良消肿疗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颜丽
    •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癌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联合信息支持疗法预防下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宫颈癌手术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联合信息支持疗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患者采取健康教育联合信息支持疗法,可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降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