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整脊

整脊

整脊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9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0561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光明中医、内蒙古中医药、实用中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全国第六次中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第六届世界中医骨科学术交流暨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创建十周年纪念大会、中国特种针法应用与针灸临床学术交流会等;整脊的相关文献由475位作者贡献,包括韦以宗、丁绍余、田新宇等。

整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1 占比:0.9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0561 占比:99.05%

总计:20758篇

整脊—发文趋势图

整脊

-研究学者

  • 韦以宗
  • 丁绍余
  • 田新宇
  • 许学猛
  • 何宗宝
  • 刘俊昌
  • 李勇涛
  • 范宏元
  • 蔡海霞
  • 陈剑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叶沈早; 陈朝明
    • 摘要: 嗅觉障碍病因众多,主要包括鼻-鼻窦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及头部外伤。针灸治疗嗅觉障碍疗效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优于西医治疗。该文介绍针刺结合整脊治疗外伤性嗅觉障碍验案1则,患者可能因外伤致鼻腔黏膜水肿、嗅神经损伤而出现嗅觉丧失,发病初期给予糖皮质激素鼻腔局部应用疗效欠佳,后接受针刺结合整脊治疗后逐渐恢复嗅觉功能。
    • 王树强; 过圣华; 李明举
    • 摘要: 目的:评价源自张朝纯教授的中医整脊手法联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整脊手法和内服颈舒颗粒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整脊手法,治疗30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和疼痛评分经过治疗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经过治疗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整脊手法联合颈舒颗粒可进一步提高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王依群; 李勇涛; 李先海
    • 摘要: 目的 探究整脊配合呼吸疗法治疗习惯性寰枢椎错位引起的眩晕头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4例寰枢椎关节病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单纯的整脊,观察组在进行整脊的同时再配合呼吸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上的差异.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为90.47%,对照组为78.57%,两组对比有效率差异较为显著(P<0.05),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 在寰枢椎错位引起的眩晕头痛的治疗中,进行整脊治疗配合呼吸疗法,能够取得良好且持久的效果,且患者对治疗效果有很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并进行应用.
    • 王保军; 王志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整脊手法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的效果及其对腰椎功能、活动度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某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8月107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53例采用牵引治疗,观察组54例采用整脊手法联合牵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活动度及血清炎性因子.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ODI评分(10.52±2.25)分、VAS评分(2.66±0.85)分较对照组(14.82±3.01)分、(4.85±0.78)分低,JOA评分(22.23±3.15)分较对照组(20.04±3.11)分高(P<0.001);观察组治疗后直腿抬高角度(69.35±9.68)°、腰椎屈曲(1.65±0.36)cm较对照组(62.48±8.98)°、(1.20±0.28)cm大(P<0.001);观察组治疗后TNF-α(23.01±3.24)pg/mL、IL-6(10.08±2.04)pg/mL及hs-CPR(6.01±0.21)mg/L水平均较对照组(27.08±3.31)pg/mL、(13.05±2.71)pg/mL、(7.86±0.18)mg/L)低(P<0.001).结论 整脊手法联合牵引可改善LDH患者炎症水平,提高腰椎活动度和临床疗效.
    • 殷文昊; 郭庆军; 蒋涛; 李曼; 张飞
    • 摘要: 目的 观察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结合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DH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所增加(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可以有效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减轻患者的眩晕症状.
    • 王宣尹; 邝梓君; 袁烁; 陈浩然; 叶丽妮; 曾诚
    • 摘要: 对近年来原发性痛经的肌肉骨骼致病因素及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效果与机制进行综述.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子宫和骨盆解剖结构密切相关,子宫位置、骨盆结构、骨盆周围肌肉和韧带等的改变,都可能造成子宫骨盆血液循环障碍,局部代谢异常,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子宫收缩增强,导致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中医非药物疗法如整脊、推拿、局部针刺、肌肉拉伸、运动疗法等可改善原发性痛经的疼痛以及其他症状;部分疗法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中医非药物疗法的疗效机制可能与恢复和改善子宫与骨盆的解剖结构,使周围神经、肌肉、韧带、血管发生微观改变有关;在分子生物学机制方面,可能与调节前列腺素的分泌有关.中医非药物疗法可减轻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赖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望成为原发性痛经的补充和替代疗法.
    • 金春峰
    • 摘要: 目的 观察中医整脊加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予整脊加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予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治疗前后疼痛感进行评价;采用颈椎功能评定量表(ASCS)对2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10 d和随诊6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0 d和随诊6个月AS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使用整脊加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颈椎功能,减轻患者疼痛.
    • 严立新; 温建民(指导)
    • 摘要: 34岁的曹先生是位程序员,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都在坐着,因此时常觉得腰背酸痛、头晕脑涨。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到医院进行整脊按摩后,顿觉神清气爽、肌肉舒展,体态也挺拔了不少。后来在网上了解到,整脊可以调节不良体态、治疗各种疾病,甚至还能让人长高,曹先生也想带着家人去整脊
    • 唐润科; 伍兰萼; 徐梦博; 江崛; 肖帝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刀松懈术联合整脊对脊柱侧弯患者疼痛程度及失能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三小定点整脊治疗,试验组接受针刀松懈术联合整脊治疗.比较两组的Cobb角矫正效果,疼痛程度及失能情况.结果 治疗后6个月,两组的Cobb角小于治疗前,且试验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Cobb角矫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两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松懈术联合整脊可有效减轻脊柱侧弯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脊柱形态恢复,提高生活能力.
    • 殷文昊; 郭庆军; 蒋涛; 李曼; 张飞
    • 摘要: 目的观察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结合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DH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所增加(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可以有效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减轻患者的眩晕症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