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上颌骨

上颌骨

上颌骨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841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3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385篇;相关期刊316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12次全国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专题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医学摄影与图像大会、2012全国口腔护理新进展研讨会等;上颌骨的相关文献由2130位作者贡献,包括沈国芳、刘洪臣、石冰等。

上颌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3 占比:34.46%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42%

专利文献>

论文:1385 占比:65.12%

总计:2127篇

上颌骨—发文趋势图

上颌骨

-研究学者

  • 沈国芳
  • 刘洪臣
  • 石冰
  • 胡敏
  • 赵铱民
  • 王延荣
  • 江宏兵
  • 程杰
  • 马莲
  • 唐友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顾月光; 沈剑欢; 倪洁丽; 郭舒瑜; 闫忠义; 张阳
    • 摘要: 背景:牙槽嵴裂患者植骨后骨存量的保留十分关键,目前对骨存量的研究多为二维测量,即使部分研究应用三维测量,也仅仅是应用锥形束CT进行单一的测量,测量的成骨量差异较大.目的:通过锥形束CT结合Mimics软件探讨牙槽嵴裂患者植骨1年后哪个部位的成骨效果较好,并分析尖牙萌出及术前缺损区大小对骨存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1例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髂骨移植1年后患者,采用锥形束CT结合Mimics软件分区域测量每例患者上颌骨牙槽嵴裂缺损区体积(整个牙槽嵴裂缺损区)及牙槽骨牙槽嵴裂缺损区体积(靠近口腔部缺损区),分析这两个区域的成骨效果,并分析尖牙萌出是否对骨存量产生影响.结果 与结论:①牙槽嵴裂患者骨移植后,上颌骨牙槽嵴裂缺损区成骨量相对较低,牙槽骨牙槽嵴裂缺损区成骨量相对较高;尖牙萌出前缺损区的成骨量高于尖牙萌出后缺损区(P<0.05);牙槽嵴裂缺损区术后成骨效果与术前缺损区体积大小无相关性.②结果表明,牙槽骨部分牙槽嵴缺损区成骨效果高于整个缺损区,临床应以牙槽骨缺损区成骨效果为基准指导后续的正畸及修复治疗;另外,植骨应在尖牙萌出前进行.
    • 顾月光; 沈剑欢; 倪洁丽; 郭舒瑜; 闫忠义; 张阳
    • 摘要: 背景:牙槽嵴裂患者植骨后骨存量的保留十分关键,目前对骨存量的研究多为二维测量,即使部分研究应用三维测量,也仅仅是应用锥形束CT进行单一的测量,测量的成骨量差异较大。目的:通过锥形束CT结合Mimics软件探讨牙槽嵴裂患者植骨1年后哪个部位的成骨效果较好,并分析尖牙萌出及术前缺损区大小对骨存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1例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髂骨移植1年后患者,采用锥形束CT结合Mimics软件分区域测量每例患者上颌骨牙槽嵴裂缺损区体积(整个牙槽嵴裂缺损区)及牙槽骨牙槽嵴裂缺损区体积(靠近口腔部缺损区),分析这两个区域的成骨效果,并分析尖牙萌出是否对骨存量产生影响。结果与结论:(1)牙槽嵴裂患者骨移植后,上颌骨牙槽嵴裂缺损区成骨量相对较低,牙槽骨牙槽嵴裂缺损区成骨量相对较高;尖牙萌出前缺损区的成骨量高于尖牙萌出后缺损区(P<0.05);牙槽嵴裂缺损区术后成骨效果与术前缺损区体积大小无相关性。(2)结果表明,牙槽骨部分牙槽嵴缺损区成骨效果高于整个缺损区,临床应以牙槽骨缺损区成骨效果为基准指导后续的正畸及修复治疗;另外,植骨应在尖牙萌出前进行。
    • 周柯; 王琰; 刘小胜; 梁海彬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肋软骨块进行鼻小柱基底填充的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2016年7月-2019年7月共收治139例鼻部形态欠佳伴鼻基底凹陷的就医者,所有就医者鼻整形的同时均使用块状肋软骨作为填充材料进行鼻基底凹陷填充。术后随访数月,评估就医者术后鼻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就医者满意度。结果:经过6-36个月的随访,139例就医者的鼻基底凹陷及鼻部外形得到明显改善。无上唇麻木、影响表情等并发症发生,仅1例就医者双侧鼻翼基底填充物术后7 d诉单侧齿龈沟有异物感,行手法复位后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在鼻整形的同时进行自体块状肋软骨填充能够改善鼻部外形及面部比例关系,并发症发生情况少,就医者术后满意度高。
    • 郑凯耀; 欧阳可雄; 朴正国; 陈浩
    • 摘要: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及下颌支部。发生于上颌骨且毗邻上颌动脉翼腭部的囊肿较少见,本案报道了1例多次复发,行多次手术,并毗邻腭降动脉的上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 摘要: 在现实工作中不少口腔医务工作者、口腔医学生对“”与“颌”的内涵与适用范围存在一定的疑惑,经常会出现不必要的误用、错用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本刊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的国家规划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和《学》,特对“”与“颌”的内涵与常用词组予以介绍。1.“”与“颌”的内涵“”,是指上下颌牙齿发生接触的现象或接触关系,包括静止和运动时的接触状态。“颌”源于颌骨,多与上颌骨、下颌骨及其相关的口腔解剖内容相关。
    • 刘伟涛; 王怡然; 王雪东; 周彦恒
    • 摘要: 目的:使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研究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前方牵引后上颌及周围骨缝的三维变化,探讨该变化与颧颌缝成熟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上颌前移的影响因素,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6例上颌后缩患者,使用随机化区组设计分为单次扩弓组和反复扩缩组(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2000034909),患者7~13岁,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反[牙合],头影测量显示ANB角0.05)。反复扩缩组治疗后,颧颌缝标志点和A点矢状向前移量之间相关性较强(P<0.01),回归分析R^(2)=42.5%。结论:与上颌单次快速扩弓相比,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前方牵引对于早期治疗上颌后缩可能效果更佳;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前方牵引后,颧颌缝作为上颌矫形力作用的主要骨缝之一,其矢状向前移量与上齿槽座点的前移量相关性较强。
    • 翟建佳; 储顺礼
    • 摘要: 随着种植技术的日益成熟,种植覆盖义齿逐渐成为无牙颌患者恢复美观和功能的常规修复方式,其提高了无牙颌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种植覆盖义齿的种植体因素、附着体因素、咬合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等对剩余牙槽嵴的影响进行综述。现有研究提示医师在进行义齿设计时,首先需要在术前考虑患者的口腔黏膜及颌骨条件,选择适宜尺寸的种植体以确保种植体周围余留充足的骨量;其次在选择附着体类型时应充分考虑种植体的数目、位置及A-P距,并适当降低牙尖斜度以避免过大的侧向力对牙槽嵴造成危害;最后还应在术后定期复查,以维持义齿更长久的使用时间及无牙颌患者更充足的骨量。然而影响颌骨吸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未来还应对患者戴义齿的习惯和次数,口腔卫生和营养状况,全身疾病和服药情况等多种因素进一步探究。
    • 胡明静; 王志勇
    • 摘要: 目的探讨颌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提高口腔医生对颌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认识。方法对2011至2021年间就诊于南京市口腔医院的8例颌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3:1,初次发病平均年龄为(32.13±15.00)岁;病变好发于下颌骨,病理表现为轻度异型性的成纤维细胞及大量胶原纤维呈波浪状交错编织。Vimentin 100%强阳性,α⁃SMA阳性率为62.5%,β⁃catenin细胞质阳性率为62.5%,初发患者Ki⁃67均低于5%,S⁃100蛋白100%阴性。影像学表现为界限清楚不规则的单房或多房透光性病变,伴或不伴周缘硬化。初次治疗时,5例患者采用刮治术,其中2例患者复发,且预后不良;3例患者采用扩大切除术,均无复发。结论颌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依靠组织病理确诊;该肿瘤复发率较高,目前最佳治疗方式为手术扩大切除;局部刮治容易复发,预后不良。
    • 郭玉兴; 赵宁; 王佃灿; 王洋; 郭传瑸
    • 摘要: 目的探讨以带蒂颊脂垫为基础的双层软组织封闭技术修复药物相关颌骨坏死(MRONJ)手术后上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采用以带蒂颊脂垫为基础的双层软组织封闭技术修复药物相关颌骨坏死手术后上颌骨缺损的10例MRONJ患者纳入研究。患者的手术方式为上颌骨部分切除(部分患者行蝶骨翼突下段切除),去除上颌窦内炎性软组织,保留上颌窦黏膜,同期采用带蒂颊脂垫于上颌窦底和口腔黏膜软组织间衬垫,形成双层(颊脂垫和口腔黏膜)软组织封闭。对此10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原始疾病及用药情况)、临床症状、影像特征、手术治疗效果、疼痛评分及功能状态评价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乳腺癌5例,肺癌2例,前列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和肾癌各1例。10例患者均应用了唑来膦酸,平均用药时间为34月。6例患者出现上颌骨暴露,4例患者出现牙龈软组织瘘管,出现临床症状的平均时间为5.6个月。5例患者有拔牙病史,3例有根尖周炎(2例曾行根管治疗),1例有牙周炎,1例牙齿自然脱落。10例患者病变位置均为上颌后牙区。CT影像常见上颌窦底附近有死骨分离现象,多数患者上颌窦腔内充满炎性软组织。随访期内8例患者一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2周颊脂垫部分坏死,经黏膜伤口处排出,术后1月瘘口自行封闭;1例患者术后2月MRONJ症状复发,手术处偶尔肿胀、流脓,再次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患者疼痛及功能状态在手术后较手术前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上颌骨MRONJ常见于后牙区,采用带蒂颊脂垫为基础的双层软组织封闭技术修复上颌骨切除后缺损,有利于封闭口腔-上颌窦瘘,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张天铭; 陈琼荣
    • 摘要: 患者男性,27岁。因发现口腔新生物半个月余,腹痛2天,于2020年5月13日入院。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口腔上颚见一形状不规则新生物,表面无出血,左侧上颌骨肿胀(图1);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等其余临床症状与体征。入院后外周血检测结果显示:血清蛋白电泳及尿本周蛋白无异常。PET-CT提示:左侧上颌窦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大小7.1 cm×4.2 cm×4.5 cm,并向外侵犯;肺、肾等器官以及骨质和淋巴结见多发结节影(图2)。患者行右肾周肿块穿刺活检和右侧腹股沟淋巴结局部切除活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