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上睑提肌

上睑提肌

上睑提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外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1003篇;相关期刊41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四届东南亚地区医学美容学术大会 等;上睑提肌的相关文献由197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加平、刘菲、尹飞等。

上睑提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1003 占比:99.80%

总计:41087篇

上睑提肌—发文趋势图

上睑提肌

-研究学者

  • 于加平
  • 刘菲
  • 尹飞
  • 杨军
  • 蔡茂季
  • 党群
  • 刘二华
  • 刘畅
  • 喻小龙
  • 宋迪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乔玉平; 尹昱; 吕佩源; 赵振彪
    • 摘要: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5岁,主因脑出血术后6个月于2019-05-30入院。患者于本次入院6个月前情绪激动后出现手麻,随即意识丧失,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头颅CT示脑干出血,行去骨瓣减压术,因左眼睑闭合不全导致暴露性角膜炎行左睑缝合术,现遗留意识障碍,四肢活动障碍就诊于作者科室。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达220/160 mmHg,平时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剂、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家属诉血压控制于140/90 mmHg左右;脑梗死病史1年余,未遗留明显后遗症。
    • 王倩倩; 郭娟
    • 摘要: 背景:单侧上睑下垂常见于中脑病变及面神经病变,常累及动眼肌核。全面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是诊断和治疗上睑下垂的必要条件。单侧上睑下垂通常被认为是由神经肌肉连接或动眼神经病变引起的。在此,我们报告一个由脑桥梗死引起的单侧上睑下垂的病例。病例报告:患者,71岁男性,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中风、乙型肝炎、梅毒等病史。右侧上睑下垂是该病人的最初症状。约12小时后,患者出现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右侧肢体瘫痪。面神经传导速度未见异常,初步排除面神经病变引起。结合患者头部MRI提示左侧脑桥急性梗死,查阅相关文献后,考虑与患者右侧上睑下垂相关。结论:其原因可能是梗死累及支配提上睑肌的神经纤维束,但目前的头颅MRI无法检测到。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单侧孤立性眼外肌麻痹可能提示后循环脑梗死。
    • 卢建锋; 张国辉
    •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上睑提肌缩短前徙术治疗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长兴县人民医院和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65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改良上睑提肌缩短前徙术治疗,对于双侧上睑下垂且严重程度不同的患者,先矫正较严重的一侧,半年后再矫正另一侧。随访患者至术后6个月,记录矫正数值及回缩数值,进行术后评估,评估指标包括矫正效果、眼睑对称性及并发症。结果术前,52例(65侧)上睑下垂患者眼睑下垂(3.20±0.44)mm,上睑活动(4.56±0.47)mm。术中缩短前徙上睑提肌长度(15.50±2.30)mm。术后6个月,患者眼睑下垂(1.44±0.26)mm,上睑活动(11.84±0.61)mm。术后患者眼睑下垂程度较术前减轻,上睑活动度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上睑有0~2.5 mm回缩,平均0.9 mm。矫正效果良好54侧,中等8侧,差3侧(其中矫正过度1侧),良好及中等占比95.38%。双睑对称性良好45例,中等5例,差2例,良好及中等占比96.15%。3侧发生眼睑闭合不全,1侧有睑缘成角畸形,并发症发生率6.15%。结论改良上睑提肌缩短前徙术治疗上睑下垂符合正常的解剖生理,效果良好,外形自然,操作简便,并发症较少,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龙希任(综述); 李高峰(审校)
    • 摘要: 重睑成形术是美容外科最常见手术,越来越多的就医者开始追求自然、稳定的自然型重睑,重睑成形术的目标也正逐渐向重建生理性重睑的趋势发展,探索单睑与重睑的组织结构差异对指导手术有着重大意义,该文简要概述国内外关于上睑睑板前组织的研究进展,为术者更好地认识、研究和改进重睑术及造福就医者提供一定参考。
    • 张慜晨(综述); 高伟成(审校)
    • 摘要: 局部精细解剖学是美容手术的重要基础。作为上睑的主要功能性组织结构,上睑提肌-Müller肌复合体是提升上睑以完成睁眼动作的主要动力来源。因此,深入认识、理解上睑提肌-Müller肌复合体及其毗邻结构的精细解剖学,是有效开展并发展上睑美容整形手术的前提。本文对有关亚洲人上睑提肌-Müller肌复合体及其毗邻结构的组织解剖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旋; 席庆春; 赵玲玲; 方明松; 曹林; 桑鹏飞; 刘畅
    •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筋膜鞘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术中上睑提肌复合体的缩短方式,寻找一种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方法 2016年10月至2020年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整形修复外科将24例(男6例,女18例,年龄10~73岁,平均34.4岁)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0只患眼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眼行联合筋膜鞘悬吊+上睑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矫正,对照组20眼用联合筋膜鞘悬吊+上睑提肌复合体缩短术矫正,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矫正效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1周及第3、6个月分别进行随访,两种方法在术后各时间段矫正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后1周时较对照组减少.结论 联合筋膜鞘悬吊+上睑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早期并发症较少、疗效可靠,但需改良术式以获得更加持久的效果.
    • 晏青; 曹川; 张家平; 王涛; 毕胜; 袁希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结膜上穹窿联合筋膜鞘(conjoint fascial sheath,CFS)悬吊、部分上睑提肌(levator muscle,LM)缩短术与单纯CFS悬吊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远期疗效.方法 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南医院整形外科对收治的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126例(220只眼),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104只眼),其中双侧重度36例,一侧重度、另一侧轻中度32例,采用单纯CFS悬吊术.观察组58例(116只眼),均为双侧重度,采用改良CFS悬吊术+LM缩短术.结果 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效果.观察组非复发上睑回退(0.51±0.11)mm、上睑形态满意率(96.55%)、眼睑完全闭合率(65.52%)、上睑迟滞发生率(37.93%)、1年复发率(5.17%),对照组非复发上睑回退(1.21±0.19)mm、上睑形态满意率(79.41%)、眼睑完全闭合率(39.42%)、上睑迟滞发生率(86.54%)、1年复发率(21.15%),两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结膜上穹窿CFS悬吊、部分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正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操作安全,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林喜风; 周显玉; 吕璘; 杨军; 刘菲
    •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联合筋膜鞘-睑板-上睑提肌联合切除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 对27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采用联合筋膜鞘-睑板-上睑提肌联合切除的方法给予矫正.对于双侧上睑下垂患者,需先矫正更严重一侧眼睑,待半年后再矫正对侧眼睑.术后最短随访6个月,进行术后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矫正效果与对称性.结果 全部27例(38侧)中,29侧充分矫正,8侧中等矫正,1侧矫正不足.对称性评估中,20例达到良好对称,6例达到中等对称,1例对称不佳.术后4侧眼睑闭合不全,未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联合筋膜鞘-睑板-上睑提肌联合切除术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有效方法,通过保留上睑正常的解剖关系,能够获得更好的术后外形效果.
    • 俞文娟; 张伟; 肖潮; 粟娜; 韩钰博; 陈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睑板和上睑提肌联合切除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有效性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重度上睑下垂患者238例(268眼),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119例,134眼)应用额肌悬吊术,研究组(119例,134眼)应用睑板和上睑提肌联合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的近期治疗有效性、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QOL)评分变化.结果 研究组矫正率为61.9%,显著高于对照组(45.5%,P0.05);治疗后,两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评分更低(P<0.05).结论 应用睑板和上睑提肌联合切除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近期效果显著,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