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治逻辑

政治逻辑

政治逻辑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34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6501篇;相关期刊257种,包括四川行政学院学报、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宪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安徽省第三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第三届“政治、法律与公共政策”年会会议等;政治逻辑的相关文献由37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小平、林尚立、王立峰等。

政治逻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7 占比:2.00%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6501 占比:97.96%

总计:16845篇

政治逻辑—发文趋势图

政治逻辑

-研究学者

  • 张小平
  • 林尚立
  • 王立峰
  • 亓光
  • 任剑涛
  • 傅义强
  • 公方彬
  • 刘佳
  • 刘宗洪
  • 包心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学锋; 杨世伟
    • 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复兴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源于党的历史贡献,最终取决于人民的信任重托。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逻辑: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具有优秀政治品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堪当领导民族复兴大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征程的启航者、掌舵者和开拓者,引领和确保民族复兴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 陈宝胜; 冯昊
    • 摘要: 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拓展为基于国有企业属性的“属性责任”分析框架,以国网浙江电力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考察国有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实践面向与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呈现出系统内防控、自愿性公益、执行式参与、主体性治理四类行为,体现了市场属性驱动其履行市场责任的市场逻辑、社会属性驱动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逻辑、政治属性驱动其履行政治责任的政治逻辑、公共属性驱动其履行公共责任的公共逻辑。文章创新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分析框架,回应了否定国有企业需要履行多重责任的理论质疑,阐明了国有企业需要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履行多重责任的内在逻辑,提出了优化国有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制度环境的政策建议。
    • 苏洁; 卿晓秋
    • 摘要: 司法目的和实施形式都离不开国家的意志,与国家政治密不可分,政治属性是司法与生俱来的属性。司法与政治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双向关系,司法的有效运行可以维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与正当性,而政治价值的正确导向又为司法公信力提供了可能。当前,我国司法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深入探索司法与政治的逻辑关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法治逻辑中找寻司法改革的方向,对于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 牟龙飞
    • 摘要: 中国的民主类型属于共和主义民主,强调政治共同权力,反对政治分裂。中国共产党创造政治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统一战线。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起着创造政治成果的作用。人民政协达成共识的根本途径是团结和民主。基本路径包括四个方面,即:制度路径、价值路径、组织路径和个人路径。人民政协形成共识的功能不仅体现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三大功能上,还可以通过一个单独功能形成人民政协功能的二级结构。凝聚共识的功能是基本功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三大工作职能。
    • 杨莉芸
    • 摘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引领新时代基层协商民主创新发展。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民主的实现必须依靠四大机制,即党建理念灌输机制、基层组织嵌入机制、平台共建机制和业务对接机制。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民主的落地必须搭建四大实践平台,即组织动员平台、协调服务平台、听证议事平台和智慧协商平台。
    • 王立峰
    • 摘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十个坚持”的首要经验,彰显了“坚持党的领导”的时代价值。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色,具有独特的政治逻辑。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诠释了坚持党的领导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印证了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必然性,政党中心主义分析视角提供了坚持党的领导的认知维度,“宪法为上、党章为本”的法治原则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了制度合法性。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才能保障法治中国建设的顺利实施。
    • 王晓琳
    • 摘要: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上,所有表决事项均获高票通过。可以说,“高票通过”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一个重要的政治现象,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上,所有表决事项均获高票通过。可以说,“高票通过”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一个重要的政治现象,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那么,“高票通过”现象是怎么形成的?“高票通过”现象意味着什么?探寻和揭示“高票通过”背后的政治逻辑和制度密码,对于了解中国社会、读懂中国民主、全面把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内涵和优势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罗建文; 杨希双
    • 摘要: 政治势能是指某一政治组织或政治团体本身所具有的、在其政治生活和政治运动中所呈现出来的发展态势和影响能量,这种政治的态势和能量就是它的政治影响力和政治作用力的根本体现,也是这个政治组织在社会历史的政治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政治绩效和政治威力,是这个政治组织在社会变革中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势能包含着强势大气的价值信念引领力、历史使命判断力、基础组织承载力、政治资源组织力、克敌制胜战斗力、严密制度保障力、刚性执行贯彻力、理性反省纠错力等重要内容,从而保证了党的政治决策和政治路线的正确制定和坚决执行,使中国共产党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从而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政治秘籍。
    • 阮海波
    • 摘要: 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工具发现,国家与农民在围绕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与如何激励种粮上存在张力,张力的结果是农业妇女化、兼业化、“去粮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难与种粮人相对贫困。国家遵循的是政治逻辑,目的是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民遵循的是经济逻辑,理性小农以家庭经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种粮不能帮助农民实现“发家致富”。国家的“政府要粮”行为与“农民要钱”行为之间难以耦合,国家的政治逻辑存在单向性与单一性问题,忽视了农民的经济逻辑、需求层次逻辑、市场逻辑。因此,以市场逻辑调节国家政治逻辑与农民经济逻辑之间的张力,构建具有包容性的“一体两翼”的多重种粮逻辑关系,以协调多重逻辑(国家、农民、市场)的合力,实现国家的“种粮增产”,农民的“种粮增收”与“种粮致富”的双羸结果。
    • 唐亚林
    • 摘要: “过上好日子”,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理想。人民对需求的认知及其追求与政府对需求的有效回应和统筹满足这二者间的有机互动既构成一个社会的需求观,又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人民追求“过上好日子”梦想的发展起点与发展命题。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及其具体体现,历史方位是社会奋斗目标的制定依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确立与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建构,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提供了发展依据和发展动力。中国共产党通过构建新型制度和治理体系,以及以政治建设统领自身建设和执政建设的方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伟大生活梦想提供了发展保障与发展核心。创造“过上好日子”的高度发达生产力和文明新形态基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逻辑的最高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立基“过上好日子”需求观与累积性奋斗目标,形成了融发展起点与发展命题、发展依据与发展动力、发展保障与发展核心于一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框架,塑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政治逻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