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放射性气溶胶

放射性气溶胶

放射性气溶胶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277篇,主要集中在原子能技术、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43037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福建质量管理、西南科技大学学报、核技术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辐射防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放射性气溶胶的相关文献由784位作者贡献,包括马英豪、张志龙、陈祥磊等。

放射性气溶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48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43037 占比:99.67%

总计:43178篇

放射性气溶胶—发文趋势图

放射性气溶胶

-研究学者

  • 马英豪
  • 张志龙
  • 陈祥磊
  • 傅翠明
  • 沈福
  • 孟丹
  • 卢正永
  • 李静韬
  • 杨屹
  • 张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贺金鹏; 顾卫国; 刘海洋; 王德忠
    • 摘要: 核电厂在运行中为了保证反应堆运行安全,需要对由泄漏冷却剂转化的气溶胶粒子进行连续监测。气溶胶粒子在裂缝中输运沉积。本文对气溶胶粒子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长直裂缝中低雷诺数下气溶胶粒子的输运沉积情况。研究发现,气溶胶粒子在裂缝中输运受到空气流速,气溶胶粒径,裂缝尺寸等因素的影响。在低雷诺数下,随着裂缝长度增加,能够穿透高度为0.5 mm的裂缝的气溶胶粒子的最大粒径不断减小。当粒径大于600 nm时,气溶胶粒子受重力作用更明显,气溶胶粒子的穿透率随粒径增大而减小。在粒径为600 nm时达到最大,穿透率接近100%。当粒径小于600 nm时,气溶胶粒子的穿透率随粒径减小而减小。综合考虑粒子和直裂缝的尺寸大小,得出长直裂缝中能达到最大穿透率的气溶胶粒子窄度为0.15%。
    • 雷舒畅; 吴浪; 王海军; 林晓艳
    • 摘要: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海藻酸钠-丙烯酸-丙烯酰胺(SA-AA-AM)吸水性树脂降尘剂,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对SA-AA-AM树脂的吸水率、雾滴颗粒的粒径分布及其对模拟放射性铯粉尘气溶胶的降尘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SA-AA-AM树脂的降尘机制。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对SA-AA-AM树脂喷雾雾滴颗粒粒径分布影响不显著,90%以上雾滴颗粒粒径小于1μm;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SA-AA-AM树脂吸水率和降尘效率均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0.4%时,SA-AA-AM树脂的吸水率最高达到420.21 g/g;当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3%时,在降尘30 min内,SA-AA-AM树脂对模拟放射性铯粉尘气溶胶的降尘效率最高,达90.94%,比水的降尘效率提高10.84%,比粉尘自然沉降效率提高57.55%,比改性前SA的降尘效率提高了50.91%,表明SA-AA-AM树脂对模拟放射性铯粉尘气溶胶具有显著的降尘作用;粉尘沉降过程中颗粒物粒径从3.278μm增加到4.068μm,说明SA-AA-AM树脂雾滴与模拟放射性铯粉尘气溶胶颗粒发生了明显的凝并作用。SA-AA-AM树脂雾滴颗粒作用于粉尘颗粒,通过相互碰撞、黏附、凝并和团聚作用形成颗粒粒径更大的团聚体,团聚体因重力作用而被沉降。
    • 阳金珉; 王昊; 张磊
    • 摘要: 为评估氡子体粒径分布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研究了粒径扫描法、低压撞击器法和丝网扩散法的3种氡子体活度粒径分布测量方法。依据气溶胶结合理论,以粒径扫描间接测量法作为气溶胶活度粒径参照,在氡室环境和室内环境开展了低压撞击器法和丝网扩散组法测量氡子体活度粒径比对研究。研究表明:撞击器法、丝网扩散组法2种直接测量方法测得的活度几何粒径均值与间接测量法一致性较好;撞击器法在氡室内测量粒径略微偏低,在室内低活度浓度环境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丝网扩散组在粒径300 nm以下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粒径大于500 nm时误差较大不再适用;在室内低活度环境下,丝网扩散组法受限于测量灵敏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大。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环境的氡子体粒径分布测量。
    • 张俊新; 谷懿; 万前银; 刘秋实; 林文钊
    • 摘要: 取样滤膜是放射性气溶胶连续监测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过滤性能会直接影响系统的探测效率;此外,α能谱拖尾会增大核素识别难度,降低气溶胶核素的测量精度和升高最小可探测活度.针对现在最常用的混合纤维素(Mixed Cellulose Ester Membrane,MCEM)滤膜、疏水性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滤膜和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滤膜,以探测效率和α能谱拖尾为指标,开展了不同浓度和多种孔径下滤膜吸附性能实验,完成了在不同滤膜孔径、氡浓度下滤膜吸附性能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天然放射性气溶胶测量时,选用MCEM滤膜作为取样滤膜时探测效率最高,选用疏水性PTFE滤膜作为取样滤膜对α能谱测量拖尾影响最小.不同氡浓度下,同种滤膜(MCEM滤膜和疏水性PTFE滤膜)孔径选用和天然放射性气溶胶最大值粒径接近的0.45μm时探测效率最高,滤膜孔径大小对α能谱拖尾的影响不明显.另外,同种滤膜相同孔径下,探测效率随着气溶胶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本研究为不同条件下天然放射性气溶胶监测中取样滤膜的最优选取提供参考.
    • 方芳; 曹磊
    • 摘要: 针对矿采和涵洞作业过程中,氡析出而引起放射性气溶胶的形成机制进行讨论,对其物理迁移规律进行初步分析,摸索控制对策.简析作业过程中氡析出来源和放射性气溶胶(氡钍射气子体)物理迁移规律,巷道内空气流速、温度等参数是变化和不均匀分布的,气溶胶和粉尘粒子迁移时不断发生截断、沉降和二次迁移,氡及其子体的迁移沉降与粉尘粒子的迁移沉降具有耦合相关性.矿采和涵洞作业引起的放射性气溶胶迁移规律研究,有助于开展职业性肺部损伤和肺癌危害的进一步研究,从而改进控制对策.
    • 任宏正; 李永国; 俞杰; 梁飞; 李世军
    • 摘要: 本文介绍了放射性气溶胶净化领域的技术原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放射性气溶胶净化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对气溶胶净化技术进行了分类阐述,叙述了物理过滤、干式静电捕集、鼓泡洗涤、雾化固定、加压溶气气浮、氧化电场捕集技术的不同点、优缺点、使用场景及研究进展.分析阐述各型气溶胶净化技术的工作机理,并对各型净化技术进行列举总结、横向比对.结合净化技术的工程应用实际及工程化应用进展,对放射性气溶胶净化技术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沈福
    • 摘要: 针对核设施人工放射性气溶胶与氡钍子体粒度具有明显差异,利用这种差异,设计了一种带有氡子体与人工放射性核素粒度分离、负压抽真空已达稀薄空气层的监测仪器.实现进一步降低天然辐射氡钍子体干扰,提高监测灵敏度.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以最小可探测活动衡量方式的探测灵敏度较无粒度分离装置提高2?15倍;该技术在人工放射性与天然氡钍子体粒度有显著差异,氡钍子体水平越高,优势越明显.
    • 向香鑫; 闫志克
    • 摘要: 核电站在正常运行期间,会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气体及放射性气溶胶,核辅助厂房通风系统需要对厂房及不同辐射防护分区的房间建立不同的负压状态,以保证气载污染物有序排放。介绍了核辅助厂房负压保证的目的及意义,对当前压水堆的核辅助厂房的负压控制方式进行了说明,并对比分析了目前核电站2种负压保证系统的优劣。
    • 王晨华; 谢东; 丁伟; 杨晓敏; 王汉青
    • 摘要: 分层空调作为一种节能空调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大空间厂房中。以核工业某高大空间厂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单侧中送、对侧下回和双侧中送下回两种气流组织条件下厂房室内热环境和放射性气溶胶迁移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单侧中送、对侧下回的气流组织形式,采用双侧中送下回的气流组织可以较好满足厂房热环境及放射性气溶胶控制,通过提高局部排风速度,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放射性气溶胶浓度。
    • 李建伟; 马英豪; 孟丹; 杨屹; 畅祥; 杜旭红
    • 摘要: 采用传统工控机作为控制/处理器的放射性气溶胶在线监测仪体积大、集成度低,在恶劣环境下容易因计算机死机、系统故障等导致仪器运行中断,为此研制了一种新型放射性气溶胶在线连续监测仪.该仪器在以高性能ARM嵌入式系统为核心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下,较好地实现了α能谱平滑、寻峰、峰位校正,天然氡钍及其子体放射性气溶胶扣除等关键技术,有效地提高了仪器的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监测仪进行了超过72 h的普通实验室环境的运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仪器对α和β气溶胶的探测限分别为0.046 Bq/cm3和0.29 Bq/cm3.此外,通过相关试验对监测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了验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