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掌侧入路

掌侧入路

掌侧入路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2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53453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现代诊断与治疗、河南外科学杂志、实用手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组织移植与再植再造研讨会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华东地区手外科学术年会、2015全国糖尿病足综合治疗、北京手足修复与重建学术研讨会等;掌侧入路的相关文献由56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世桐、宁仁德、方闰等。

掌侧入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2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3453 占比:99.85%

总计:153677篇

掌侧入路—发文趋势图

掌侧入路

-研究学者

  • 吴世桐
  • 宁仁德
  • 方闰
  • 毕程浩
  • 余健
  • 刘伟
  • 刘岩
  • 刘翔
  • 卢代刚
  • 唐光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作者

    • 帅奇; 杨文龙; 黄三廷; 雷超; 张航城; 王皓
    • 摘要: 目的:观察经掌侧入路行掌背侧松解截骨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采用经掌侧入路行掌背侧松解截骨治疗的11例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比较手术前后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及患者疼痛,腕关节背伸、掌屈、旋转,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口并发症,末次随访Gartland-Werley评分:优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0.9%。术后患者疼痛、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行掌背侧松解截骨治疗中老年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术后临床疗效较好,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活动范围也较术前明显改善,骨折再移位风险低。
    • 吴杰
    • 摘要: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背侧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治疗后桡骨恢复情况、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围手术期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握力、腕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周及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2周、1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周VAS评分低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术后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周、1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VAS评分低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术后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住院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掌侧入路手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增加掌倾角、尺偏角,同时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减少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鲁鹏
    • 摘要: 目的:观察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与手法复位改良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DR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于本院治疗的70例不稳定DRF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将采用手法复位改良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20例患者纳入小夹板固定组,将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切开复位固定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掌倾角与尺偏角、桡骨短缩、腕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切开复位固定组治疗优良率(92.00%)高于小夹板固定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切开复位固定组掌倾角与尺偏角大于小夹板固定组,桡骨短缩小于小夹板固定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切开复位固定组腕关节桡偏、背伸、掌屈角大于小夹板固定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切开复位固定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00%)低于小夹板固定组(30.0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不稳定DRF患者中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且并发症少,有利于恢复桡骨高度、掌倾角与尺偏角,有良好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改善腕关节活动度,可作为治疗不稳定DRF较为有效方法。
    • 单战; 李乔; 吴金春; 杨军
    • 摘要: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手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到2020年6月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收治的76例手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38)。对照组采用背侧入路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掌侧入路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疼痛度及临床指标以及腕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6个月的疼痛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PRWE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Mayo腕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舟骨骨折通过掌侧入路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可提升疗效及腕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度,促进愈合,值得应用。
    • 盛翔; 晏正梅; 吴俊彪; 薛建喜; 应志强
    • 摘要: 目的 研究改良henry入路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治疗的6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掌侧入路,观察组行改良henry入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治疗后腕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52.69±5.25)min和显露骨折时间(14.63±2.36)min较对照组(71.06±6.89)min、(21.32±3.25)min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Werley评分(2.16±0.69)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henry入路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中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 苟中坤; 王占伟; 吴泉玲; 董玮; 赵崇伟; 刘海英
    • 摘要: 目的:研究背侧与掌侧入路治疗腕舟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疗效。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42例腕舟骨陈旧性骨折或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1例。背侧入路组开展经背侧入路行腕舟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切开复位内固定、自体骨移植术。掌侧入路组实施经掌侧入路行腕舟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切开复位内固定、自体骨移植术。术后持续跟踪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康复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背侧入路组手术时间为(73.45±12.33)min,长于掌侧入路组的(64.21±10.9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入路组腕关节功能Mayo评分优良率为95.24%,略高于掌侧入路组的85.7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骨折不愈合、腕舟骨缺血性坏死及腕部活动时疼痛不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背侧与掌侧入路治疗腕舟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疗效相当,且安全性亦无明显差异,均可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然而,掌侧入路方式具有手术时间较短的优势。
    • 邓有清
    • 摘要: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复位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1月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20例行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获得100 d的随访。依据患者随访期间内固定术复位失败发生情况分为复位失败组及复位成功组。查阅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因素纳入,经Logistic回归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复位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2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访期间发生内固定复位失败41例(18.64%),复位成功179例(81.36%)。复位失败组粉碎性骨折、患侧月骨凹塌陷、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桡骨远端背侧骨块加压固定情况与复位成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粉碎性骨折、患侧月骨凹明显塌陷、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未进行桡骨远端背侧骨块加压固定情况均是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复位失败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复位失败的危险因素可能为粉碎性骨折、患侧月骨凹明显塌陷、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未进行桡骨远端背侧骨块加压固定。
    • 尚驰; 段虹昊; 史少岩; 李刚
    • 摘要: 目的:观察掌侧入路取桡骨远端松质骨移植内固定治疗舟状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收集腕舟状骨骨不连患者4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采用联合掌侧入路取桡骨远端松质骨移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桡动脉茎突返支蒂桡骨瓣移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分。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腕关节背伸、屈曲、尺偏、桡偏、握力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活动范围评分和功能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屈曲和背伸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较于桡动脉茎突返支蒂桡骨瓣移植,掌侧入路取桡骨远端松质骨移植内固定治疗舟骨骨不连具有更好的疗效。
    • 杨玉红
    • 摘要: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入路锁定接骨板(LPHP)固定术后复位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8月在商丘市中医院接受掌侧入路LPHP固定术后复位良好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复位良好组;并选择同期在商丘市中医院接受掌侧入路LPHP固定术后复位不良的34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复位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入路LPHP固定术后复位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基础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不良组患者骨质疏松症占比、B/C型骨折占比、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占比、高能量创伤占比高于复位良好组,规律康复训练占比低于复位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入路LPHP固定术后复位不良与骨质疏松、骨折AO分型、TFCC损伤、高能量创伤及康复训练密切相关。
    • 林柳陆; 罗涛; 彭建; 张云航; 殷子敬; 黎成成
    • 摘要: 目的 比较掌侧入路下保留与不保留旋前方肌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21例.两组均选择掌侧入路,A组予以保留旋前方肌治疗,B组予以切开旋前方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1、3个月前臂旋转及腕关节功能活动度.结果 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1.40±0.25)周短于B组的(11.70±0.37)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3个月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侧入路下无论是否保留旋前方肌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若关节面复位理想,都能获得理想的骨愈合和良好的腕关节功能,但在早期前臂旋转功能康复方面,保留旋前方肌更有优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