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损伤控制理论

损伤控制理论

损伤控制理论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451698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双足与保健、健康之路、中国农村卫生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骨与关节疾病高峰论坛、2013年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70场)——骨科热点讨论等;损伤控制理论的相关文献由20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付彬、吴国志、宾小兰等。

损伤控制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51698 占比:99.99%

总计:1451810篇

损伤控制理论—发文趋势图

损伤控制理论

-研究学者

  • 李付彬
  • 吴国志
  • 宾小兰
  • 张伟
  • 李侠
  • 邓庆芬
  • 陈荣
  • 魏巍
  • 严坤
  • 严栋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黄瑞珍; 胡带玉; 曾焰辉; 董佩文; 熊俊琴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损伤控制理论(damage control operation,DCO)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1例四肢多发骨折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DCO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院内死亡率、心理状态[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髋关节功能评定表评分(Harris hip score)、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疼痛程度(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少于对照组,院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HAMA、HAMD、VA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Harris评分、BI、QLQ-C30评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HAMA、HAMD、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BI、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DCO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可缓解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不良情绪和疼痛程度,提高患肢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院内死亡率。
    • 李付彬; 高乐才; 左建刚; 马超; 刘官磊; 魏金栋
    • 摘要: 目的:探究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科下肢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82例下肢创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骨科下肢创伤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实施损伤控制理论指导下的创伤治疗方案。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创伤后成长情况[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分]、膝关节功能[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量表(AOFAS)评分],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24%vs.80.49%,P>0.05);两组PTGI、KSS、AOFAS各项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4%vs.19.51%,P<0.05)。结论: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骨科下肢创伤救治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创伤恢复情况及踝膝关节功能,在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方面亦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周芬; 管义祥
    • 摘要: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干预。对比两组救治效果、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的伤情严重程度(IS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干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中可提高救治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时娟; 胡琴; 朱小芹; 孙超
    • 摘要: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干预中引入损伤控制理论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104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损伤控制理论干预并在护理中严格落实损伤控制理论。比较两组骨折复位质量、手术情况、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院距确定性手术时间、确定性手术时长、体温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干预中引入损伤控制理论可改善患者手术情况,促进骨折复位及术后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和死亡发生。
    • 陈昌敏
    • 摘要: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中运用损伤控制理论对骨盆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2019年1月-2020年10月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5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运用损伤控制理论。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及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运用损伤控制理论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 邓庆芬
    • 摘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理论救治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救治及干预,观察组接受损伤控制理论救治方案,比较2组格拉斯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术后,观察组GCS评分为(13.02±1.95)分较对照组(8.92±1.07)分高,观察组ISS和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2.76±1.29)分、(13.92±1.36)分,较对照组(19.17±1.84)分、(19.89±2.04)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理论救治方案可快速纠正休克,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提高患者生理机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 郭登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腹部外伤患者救治期间采取损伤控制理论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急诊救治急性腹部外伤患者88例进行观察分析,以双盲法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取损伤控制理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救护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监测各组患者护理前后体温、凝血功能变化,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救护后恢复进食、排气、住院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通过急救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体温、凝血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 急诊腹部外伤患者救护期间予以损伤控制理论护理干预效果确切,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应用.
    • 饶福涛; 曾诗晨
    • 摘要: 骨盆骨折多因严重创伤导致,可导致个体生理功能严重障碍,如凝血功能异常、酸中毒、低体温等,目前治疗难度仍较大,其中开放性骨折多因高能量外部力量导致,被认为是致命性骨折,病死率居高不下.目前骨盆骨折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而损伤控制理论注重严重创伤后患者的病理变化,强调保护个体的潜在生理功能以及适当改善已经发生的内环境紊乱,可减少骨盆骨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骨盆骨折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是目前骨盆骨折外科的关键干预手段.但骨盆骨折外科治疗中损伤控制理论的应用价值尚不明确.
    • 杨凤华; 梁小艺; 林雪君
    • 摘要: 目的:分析以损伤控制理论为主导的急诊干预模式对骨盆骨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98例骨盆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诊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以损伤控制理论为主导的急诊干预.观察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00%VS18.00%,P<0.05).结论:以损伤控制理论为主导的急诊干预模式可以提高骨盆骨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运动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 邓庆芬
    •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理论救治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8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救治及干预,观察组接受损伤控制理论救治方案,比较2组格拉斯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术后,观察组GCS评分为(13.02±1.95)分较对照组(8.92±1.07)分高,观察组ISS和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2.76±1.29)分、(13.92±1.36)分,较对照组(19.17±1.84)分、(19.89±2.04)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损伤控制理论救治方案可快速纠正休克,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提高患者生理机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