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损伤定位

损伤定位

损伤定位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0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3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395480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无损检测新技术交流会、第2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等;损伤定位的相关文献由1027位作者贡献,包括聂振华、马宏伟、姜绍飞等。

损伤定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3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95480 占比:99.94%

总计:395735篇

损伤定位—发文趋势图

损伤定位

-研究学者

  • 聂振华
  • 马宏伟
  • 姜绍飞
  • 欧进萍
  • 安永辉
  • 袁慎芳
  • 任伟新
  • 裘进浩
  • 倪一清
  • 朱宏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珂苑; 卢瑞; 韩淋臣
    • 摘要: 为了研究初始抗弯刚度不确定的简支箱梁损伤定位,利用基于位移影响线二次差值提出的跨中位移影响线差值指标(γ),考虑箱梁的结构特点和损伤特点,通过测量损伤前后移动荷载作用下的主梁跨中挠度即可基于跨中位移影响线差值指标建立损伤定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某一点(x_(1+m))和其相邻两点连线的斜率都发生了变化,则损伤长度小于等于区间长度m,损伤出现在区间[x_(1),x_(1+m)]或其对称区间[l-x_(1-m),l-x_(1)]。对于箱梁独特的截面特点,当损伤出现在不同位置均可通过分析损伤前后的γ数据点图进行损伤定位,但不能判断损伤的具体大小和位置。
    • 方圣恩; 黄继源
    • 摘要: 为简化损伤识别流程,避免动力模型修正的复杂性,首先,将挠度曲线和位移影响线相结合,针对移动荷载作用下的中小跨径桥梁结构提出准静态挠度曲面的概念;其次,基于虚功原理推导挠度曲面的解析表达式,并给出实际应用时的矩阵表达方式;然后,以简支梁和连续箱梁桥为例,提出采用梁损伤前后的挠度曲面差来定位损伤;最后,对一变截面连续箱梁桥的上部结构模型进行静力加载,通过实测挠度数据构建箱梁桥损伤前后的挠度曲面,根据挠度曲面差实现对损伤的定位。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对变截面箱梁同样适用,损伤定位只需根据结构损伤前后的实测挠度数据;挠度差曲面的峰值对应于损伤位置,峰值高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损伤程度的变化。
    • 侯艳芳; 杨泽华; 胡卫兵; 郭靖
    • 摘要: 提出了基于互相关系数和互相关峰值变化率的古建筑木结构损伤识别和定位方法。以随机振动结构的某一测点为参考点,计算其他各测点与参考点的加速度响应之间的互相关函数,将所有的最大值组成互相关峰值向量(Cross-Correlation Peak Vector,CCPV)。以两组CCPV之间的互相关系数作为损伤因子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以结构损伤前后互相关峰值的变化率作为损伤识别指标,对结构进行损伤定位。以西安钟楼为工程背景,建立一榀木框架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损伤后,损伤因子的数值明显降低,可以有效识别结构的损伤;结构损伤前后峰值变化率最大的相邻两个测点对应着损伤单元的两个节点,可以准确确定结构的损伤位置,同时可以根据损伤因子和峰值变化率的变化范围估计结构的损伤程度。
    • 朱高亮; 王志凌; 钟永腾
    • 摘要: 针对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中较难检测的封头部位,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超声导波阵列的在线监测方法。首先,建立压力容器封头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利用窄带Lamb波模拟结构损伤源的散射信号;其次,将被监测区域离散成稀疏点,对每个稀疏点的回波信号提取阵列波达时间差作为导波阵列的稀疏特征信息,并计算损伤回波信号的波达时间均方根值(RMS),形成基于有限元模型的损伤稀疏特征样本库;最后,通过计算实测损伤回波信号均方根值与损伤稀疏特征样本库匹配成像,像素点最高的位置即为损伤位置。试验结果表明,模拟损伤距离定位误差为20 mm,角度定位误差为1°,与实际损伤位置较为符合,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缺陷的位置。
    • 项长生; 原子; 周宇; 李凌云
    • 摘要: 针对曲率模态指标存在的对振型节点附近损伤不敏感、需要较密集测点等缺陷,在曲率模态的基础上引入广义局部信息熵,推导了广义局部曲率模态信息熵的公式,建立了相应的损伤指标并针对高阶振型的特点对指标进行改进.提取并处理简支梁损伤模型的动力参数,将曲率模态和广义局部曲率模态信息熵分别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对损伤进行识别并对比了两种参数的识别结果,研究了测点数量对指标精确度的影响,通过损伤钢梁模态试验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较好地定位及定量损伤,在靠近振型节点处指标识别精度高于曲率模态.
    • 韩庆华; 马乾; 党大智; 徐杰
    •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无监督模式下的结构损伤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器集群BLSTM模型的结构损伤定位方法。通过传感器集群BLSTM模型的建立,对不同位置处传感器的虚拟脉冲响应函数进行了预测,进而通过基准工况与未知工况模型预测残差的信息熵,构造了一种新的损伤识别指标,并依此进行损伤定位。通过8自由度质量弹簧系统试验、工字钢梁模型试验,以及桁架结构数值模拟,对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研究提出的基于传感器集群BLSTM模型的结构损伤定位方法,可以对结构的单一位置损伤和多位置损伤进行准确定位,且可通过同一位置处损伤指标的变化对损伤程度进行判别,即使在外界环境变化和较高的噪声干扰下,仍能取得较好的损伤定位效果,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抗噪声干扰能力。
    • 张春伟; 朱勇叙; 李梓阳; 夏岩磊
    • 摘要: 针对实际工程中某正放四角锥网架结构进行了1064种损伤工况的动力计算,定义了归一化固有频率,面向网架节点分别分析了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对结构各阶固有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损伤位置对各阶固有频率的影响模式有显著差异,而损伤程度对其影响模式相似,未在本质上影响损伤模式性态;各阶固有频率对损伤位置的响应分布较为开展,包含了损伤模式的个性化信息。据此建立了描述网架结构损伤模式的BP神经网络,对其进行了训练学习,并在实际应用中验证了其损伤定位的可靠性。
    • 张凡; 徐旭; 李义丰
    • 摘要: 针对板状结构的微裂纹成像和评估问题,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在三维铝板中建立了埋藏型微裂纹,并采用对称激励的方式,在板中激励出S模态的Lamb波。利用多信号输入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 MUSIC)算法,对传感器阵列捕捉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测算板中位于远场的微裂纹方向角。而后通过设置多组传感器阵列进行交叉定位,从而实现对板状结构中可能存在的微裂纹的大范围、高精度定位成像。以此为基础,对阵列信号进行波束成形算法处理,实现对信号的空间滤波,以减少其他方向的杂波对阵列信号的干扰;通过对处理后的阵列信号进行分析,计算其非线性参数,实现对裂纹损伤几何信息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所构建的微裂纹定位成像算法在较高的环境噪声干扰下仍具备较好的损伤成像能力,且计算出的非线性参数与微裂纹厚度和宽度密切相关,可以有效评估微裂纹程度。
    • 姚俭
    • 摘要: 桥梁作为交通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实现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桥梁结构在设计、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外部环境因素以及桥梁材料自身的性能劣化,桥梁结构各组成部分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国内外每年都会出现桥梁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运营过程中对桥梁结构的主要构件进行损伤检测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传统的桥梁安全检测方法比较笨拙。文章研究利用超声导波对构件进行损伤检测,这种损伤检测方法具有速度快、检测范围广的优点,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实时在线监测。最后,结合ABAQUS有限元结果,对实验中不同杆长和损伤位置的工况进行定量分析,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 颜津玮; 曹善成; 徐超
    • 摘要: 针对基于结构振型参数的损伤定位方法抗噪性差、对微小损伤不敏感以及对多损伤识别性能低等问题,基于振型低秩性与损伤分布稀疏性提出了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多损伤识别方法。首先,使用高斯-拉普拉斯算子(Laplacian of Gaussian,简称LoG)求解曲率模态;其次,利用鲁棒主成分分析提取曲率模态中损伤诱导产生的奇异值进行损伤定位;然后,提出了一个鲁棒损伤定位指标用于融合多个曲率模态的损伤信息;最后,使用带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数值模拟与实验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无需无损结构参考信息,便可准确地定位复合材料层合板中多个小面积损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