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93349篇;相关期刊659种,包括党史纵横、团结、广东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2多学科视野下的中国基督教本土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11董必武学术研讨会、林森与近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等;三民主义的相关文献由1213位作者贡献,包括曾成贵、周兴樑、周渝等。

三民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6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3349 占比:99.67%

总计:394632篇

三民主义—发文趋势图

三民主义

-研究学者

  • 曾成贵
  • 周兴樑
  • 周渝
  • 宋进
  • 张磊
  • 张莉
  • 李伟
  • 陶季邑
  • 黄志高
  • 于维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陶季邑
    • 摘要: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邓演达提出进行包括“民权革命”在内的“平民革命”,以打倒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军阀、官僚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封建官僚政治;主张建立以农工为基础、农工与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政权,该政权由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领导,对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军阀、官僚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实行专政;将“国民大会”和“国民会议”合而为一,按农工占60%、其他各职业团体和准职业团体占40%的比例,派代表组建“国民会议”,实行联邦制,同时坚决反对军阀割据式的“联省自治”和无政府的“分治合作”。邓演达的这些民权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新民权主义,按其基本性质来说是新民主主义的纲领,比孙中山的新民权主义更加接近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民主主义政治思想,对日后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民主主义政治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亦不无裨益。
    • 陶季邑
    • 摘要: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邓演达提出进行包括“民权革命”在内的“平民革命”,以打倒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军阀、官僚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封建官僚政治;主张建立以农工为基础、农工与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政权,该政权由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领导,对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军阀、官僚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实行专政;将“国民大会”和“国民会议”合而为一,按农工占60%、其他各职业团体和准职业团体占40%的比例,派代表组建“国民会议”,实行联邦制,同时坚决反对军阀割据式的“联省自治”和无政府的“分治合作”。邓演达的这些民权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新民权主义,按其基本性质来说是新民主主义的纲领,比孙中山的新民权主义更加接近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民主主义政治思想,对日后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民主主义政治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亦不无裨益。
    • 刘南燕
    • 摘要: 致力黄埔从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到1927年上半年,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邓演达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国共合作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为反帝反封建的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贾书衡
    • 摘要: 在从1919到1949年的30年间,中国国民党曾多次对五四运动进行诠释。总体来看,检讨和批判是国民党五四运动诠释的基调,建构三民主义记忆是国民党五四运动诠释的重点,自相矛盾是国民党五四运动诠释的常态。对国民党五四运动诠释的特点进行归纳,有助于研究国民党的五四运动诠释为何会走向破产。
    • 罗诗承; 章义和
    • 摘要: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部分,集中阐述了国家和人民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的入侵和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一批有识之士糅合了自身所学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和传统民本思想的部分观念,形成新式的民本观,希望借此救国救民。孙中山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和西方民主观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三民主义”为核心的革命民本观,并以“民”为核心,阐述了他重铸中华民族精神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伟大理想。
    • 王宪明
    • 摘要: 近年来,有学者把《星期评论》当作五四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刊物,把其主编者戴季陶当作这一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人物。考察《星期评论》创刊的语境与宗旨,研析戴季陶在该刊所发文章及其思想主张,证明戴季陶及其主编的《星期评论》不仅不能代表这一时期中国先进分子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最高水准,甚至根本没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衡量一个人是否是马克思主义者,是否传播马克思主义,不是看他知识上对马克思主义是否熟悉,而是要看他是否相信马克思主义并愿将之付诸实践。
    • 姚俭建
    • 摘要: 在农工党的历史上,第二次全国干部会议(简称二干会议)是一次重要的会议。它开启了农工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征程。深入研究二干会议的背景、内容和历史贡献,无疑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一、二干会议的特殊历史背景历史上,农工党的前身与国民党有一定组织渊源关系。最初,因不满国民党右派背叛大革命,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等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三民主义,筹建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党前身,简称临委会)。
    • 周福振
    • 摘要: 一些《民报》学人使用“社会主义”的术语,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广泛的宣传。然而,还有一些《民报》学人直接将“socialism(社会主义)”翻译为民生主义。他们共同构建了三民主义中关于民生主义的理论。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异化了社会主义,但是也推动了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且奠定了后来国共两党进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理论基础。
    • 刘锐
    • 摘要: 黑暗与迷茫(1840-1919)五千年,文明史,源远流长;华夏地,好儿女,历经沧桑。鸦片战,南京约,国家蒙难;丧主权,失领土,民族危亡。兴洋务,求自强,甲午梦灭;变旧法,百日新,书生康梁。孙中山,共和倡,三民主义;辛亥年,武昌城,革命枪响。北洋府,袁世凯,窃国篡位;军阀乱,闹割据,更是猖狂。我中华,该如何,富强自立;我同胞,四万万,举国迷茫。
    • 谌祥勇
    • 摘要: “大同”学说是中国近代思想转型的关节点之一,近代以来,“大同”是传统儒学话语中为数不多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语汇。近代几位思想家对“大同说”的重新阐释和褒举促使其得到广泛传播和接受。而在此过程中,“大同说”内在的思想重心却巧妙地完成了转换。从维系社会秩序和政治主体自我完善的价值期许变成了平等社会理想的实现,大同的重心从道德逐渐转向“人民”。近代“大同说”在两方面实现了思想的转型:其一,大同思想本身的“境界”意涵转变为现代“权利”话语结构;其二,藉由大同思想的转型,中国近代社会也实现了历史意识的转型。因此,重新探析近代“大同说”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适应性问题,也有助于理解“大同说”在当下中国的思想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