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扭转效应

扭转效应

扭转效应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7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9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39212篇;相关期刊172种,包括福建建筑、广东土木与建筑、建材发展导向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风工程研究生论坛、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2014年年会暨第二十三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第四届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国际会议等;扭转效应的相关文献由745位作者贡献,包括高长银、孙宝元、周德源等。

扭转效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9 占比:0.83%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39212 占比:99.07%

总计:39582篇

扭转效应—发文趋势图

扭转效应

-研究学者

  • 高长银
  • 孙宝元
  • 周德源
  • 王颖
  • 白国良
  • 张伟强
  • 朱成泰
  • 钱敏
  • 高彬森
  • 代慧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学斌; 孟鑫; 周文武; 梁新华; 马西章; 马林
    • 摘要: 研究目的:为有效利用槽形梁的主梁参与挡风作用,在兰新高铁新疆百里风区段大量使用了预制简支槽形梁结构。本文通过弯曲静载试验、底板横向静载试验、动车组行车试验,对槽形梁的抗弯刚度、抗裂性、底板下缘横向拉应变、自振频率、动力系数、动力增量、梁端转角、振幅、振动加速度等指标进行分析,验证槽形梁结构的静动力性能,为后续的设计优化提供依据。研究结论:(1)槽形梁弯曲静载试验要将跨中截面的弯矩和扭矩同步模拟到,可采用两侧腹板加载点荷载纵向相同、横向不同的方法;(2)槽形梁截面或者荷载不对称时,可将两侧腹板挠度换算至截面形心处而得到结构纯弯曲产生的竖向变形;(3)槽形梁设计抗弯刚度和静活载挠跨比是两个不同的值;(4)槽形梁实际抗弯刚度大于设计刚度,抗裂性能满足规范要求,底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受力是安全的;(5)槽形梁动力性能满足动车组以250km/h及以下速度运行时相关验收标准的要求;(6)本研究成果可为槽形梁的设计优化和相关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 于琦; 刘明国; 芮明倬
    • 摘要: 北京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项目由一个173m×173m的“森林屋盖”和覆盖在下方的两座“山体”组成,屋盖和山体由144根不规则布置的异形截面钢柱支承。主体结构体系可分为屋盖系统、山体结构和地下结构三部分。介绍了本项目的地基基础设计及各部分结构体系与布置。建筑外围的通高玻璃幕墙设计为自承重体系,主体结构仅为其提供平面外支承。针对屋盖系统整体抗侧刚度偏弱的问题,在部分钢柱和核心筒间设置屈曲约束支撑(BRB),阐述了BRB的设计原则,分析了设置BRB支撑的钢柱在小震和中震作用下的内力。结果表明,BRB在提高屋盖系统抗侧刚度的同时,也可降低钢柱在中、大震作用下的内力。结构整体扭转效应显著,设计中通过控制竖向构件的轴压比和剪应力水平,并在平面中部扭矩较大的柱下采用了一种三向转动铰支座,确保了结构不发生扭转破坏。为确保屋面结构的整体性,从构件性能目标、屋面板和构件设计方法等方面对屋面结构进行了加强。给出了异形钢柱与屋面结构和楼面结构的连接节点构造,该节点构造既保证了结构的可靠连接,也满足了建筑造型和机电功能的要求。
    • 晋会杰; 杨娜; 高长银
    • 摘要: 以圆形石英晶片作为研究介质,对其在扭转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束缚电荷密度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基础上采用分割电极法进行实验测量,通过对比理论计算得到的束缚电荷密度值和实验测量所得到的束缚电荷密度值充分证明压电石英晶片存在着扭转效应,为设计新型的压电扭矩传感器提供了理论基础。
    • 沈国辉; 李保珩; 郭勇; 赵峥; 潘峰
    • 摘要: 针对输电塔的扭转效应,提出顺线路方向扭转响应和扭转等效风荷载的理论计算方法,分析扭转模态和相干函数对扭转响应的影响,进行气弹模型风洞试验以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给出同时考虑扭转与平动的风振系数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所提出顺线路方向扭转响应计算方法与风洞试验结果非常接近,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得以验证;扭转响应计算中应同时考虑水平向与竖直向的相干函数;顺横担方向来流时的扭转响应理论计算结果小于风洞试验值,原因是此时杆件间的遮挡效应产生特征湍流;塔身的扭转放大系数可忽略,横担的扭转放大系数不可忽略,最大值为1.1.
    • 邓尚敏
    • 摘要: 文章介绍了退台式体型收进高层建筑结构方案的比选确定过程。重点分析由于裙房与退台塔楼刚质偏心引起的扭转效应,提出了减少扭转效应及其对结构不利影响的设计思路和加强措施。针对退台建筑特点,在塔楼底部两层的建筑端部增设斜撑,形成过渡层,避免在体型收进的结构薄弱部位出现竖向抗侧力构件的转换,合理优化退台塔楼侧向刚度,减小地震作用效应。
    • 张恺; 张涛; 莫智耀; 张路
    • 摘要: 郑州某高层办公综合体项目,地上结构包括2栋高层塔楼、2个多层裙房、1个单层大门,并设置满铺地下室。首先对项目的防震缝设置方案进行了系统分析。随后,对项目的地基基础选型进行了多方案对比分析。同时,对2栋高层塔楼扭转效应偏大的结构不规则属性及其设计加强措施进行了具体研究。最后,针对B栋塔楼首层顶板楼板不连续和穿层柱不规则属性,提出了系统的设计加强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用合理的防震缝设计方案、合理的地基基础选型方案、系统的结构不规则设计加强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整体结构的工作性能,结构设计整体合理、安全且经济。
    • 董方园; 蒋芳明; 余江滔; 朱奇云; 王汉鹏
    • 摘要: 为研究超高延性混凝土(ultra-high ductile concrete,UHDC)面层加固立贴式砖木结构的可行性,以及探究UHDC面层对砖木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一栋缩尺比为1/2的立贴式砖木结构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未加固和UHDC面层加固两种情况下的振动台试验,比较未加固结构和UHDC加固结构的动力特性、破坏模式、位移响应、扭转效应和基底剪力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在选定台面激励下,未加固砖木结构不能满足现行规范的抗震设防要求,需要进行抗震加固后才可继续使用;UHDC面层显著提高了砖木结构的刚度,降低了结构的刚度退化,从而有效控制了大震作用下的结构损伤,提升了结构的抗震性能;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UHDC加固砖木结构的x向层间位移角为3.96‰;UHDC面层减小了砖木结构由于结构不对称造成的扭转效应;UHDC面层加固结构比碳纤维布加固结构的抗震性能更好。UHDC面层加固砖木结构能够满足中国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8度抗震设防要求,初步证明了UHDC用于震损结构修复和现存建筑房屋加固是切实可行的。
    • 郑震云; 刘金凤; 戴云景
    • 摘要: 实际工程中,由于质量和刚度的不完全对称、地震作用位置与刚心的不重合、地震动中扭转分量等因素影响,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扭转效应。文章通过对结构动力学的运动方程及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分析,对结构的扭转机理进行阐述,并通过算例加以说明。分析表明:当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完全对称时,只有地震动中的扭转分量才会引起结构的扭转反应。
    • 岳阳; 武志奎; 李峰; 张元海
    • 摘要: 简支波形钢腹板-混凝土组合箱梁扭转效应显著,文中根据组合箱梁受力特性,结合传统混凝土箱梁扭转分析理论,研究组合箱梁在集中偏心荷载作用下的扭转效应.结合相关文献的实验值,对偏心荷载下截面扭转翘曲正应力和扭转翘曲剪应力值进行修正,并通过ANSYS软件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波形钢腹板-混凝土组合箱梁跨中作用偏心集中荷载时,扭转双力矩和弯扭力矩在跨中具有最大值,扭转翘曲应力在跨中截面处腹板底板交点处有最大值;跨中截面翼缘板自由端部翘曲剪应力为0 Pa;考虑扭转效应时跨中截面扭转剪应力均为弯曲剪应力的49%;理论计算值与ANSYS软件计算值误差小于10%,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
    • 杨子烨; 邓洪洲
    • 摘要: 为研究长横担输电塔扭转向等效静力风荷载的计算方法.以弹簧-多质点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多自由度扭转向振动方程,并从频域角度对方程进行求解;在考虑一阶扭转振型贡献的基础上,采用惯性风荷载法提出了扭转向等效静力风荷载的计算公式;基于塔架结构顺风向体型系数及准定常理论,对塔架节段的扭转向风荷载谱进行推导;针对直流输电塔特有的几何构型及动力特性,提出简化模型并对振动方程及风荷载谱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化;以准东-华东±1 100 kV输电工程角钢塔为例,将采用上述方法的得到的输电塔主材、斜材及横隔材轴力与动力时程分析及我国规范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规范方法相比,上述方法能提高主材、斜材和横隔材的设计可靠度,特别对塔身斜材及横隔材的可靠度提高较大,分别达98.5%及89.8%以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