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扬子地块

扬子地块

扬子地块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48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安徽地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岩石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等;扬子地块的相关文献由407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日祥、白立新、吴汉宁等。

扬子地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17.2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1.19%

专利文献>

论文:548 占比:81.55%

总计:672篇

扬子地块—发文趋势图

扬子地块

-研究学者

  • 朱日祥
  • 白立新
  • 吴汉宁
  • 李三忠
  • 刘平华
  • 刘鑫
  • 朱维光
  • 杜利林
  • 涂荫玖
  • 王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石玉涛; 高原
    • 摘要: 本文采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使用华南流动地震台阵(HN Array)和国家地震台网记录的近场波形资料,分析华南块体上地壳介质的地震各向异性特征.结果显示,华南块体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整体表现为近东西向,与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结合华北块体地震各向异性特征,推测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和菲律宾板块北西向俯冲作用,是中国大陆东部中上地壳各向异性的重要构造背景,导致中国大陆东部表现出近东西向的构造应力特征.苏鲁—大别造山和江南造山带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发生明显区域性变化,揭示了块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局部复杂构造特征和应力分布特点.研究显示,各向异性观测结果会因地壳结构的多样性变得复杂,通过江汉盆地的地震各向异性特征揭示出盆地内存在不同尺度的应力场.研究认为,岩石组分对中上地壳地震各向异性有重要贡献,华夏块体东部广泛存在的变质岩导致东西华夏块体各向异性偏振方向存在明显差异.
    • 甘雨; 徐兵; 王彬; 胡有山; 江伟; 穆军青
    • 摘要: 四川会理黑箐铜矿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康滇地轴中段,为典型的黎溪式铜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会理群通安组二段二层石英白云石大理岩中,属沉积变质型铜矿床。矿体受层位及岩相控制明显,成矿作用与围岩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铜矿主要富集在Al_(2)O_(3)低、CaO高、MgO高的层位中;围岩的硅化、碳酸盐化等蚀变有利于元素的局部迁移富集。
    • 徐丽娟; 李萍; 刘铮; 王国昌
    • 摘要: 在扬子地块西缘出露有大量的新元古代岩浆岩,这些岩石对于重建罗迪尼亚超大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云南峨山岩体的花岗闪长岩和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位于826.6±2.5 Ma,而花岗闪长岩有着较年轻的结晶年龄818.3±2.8 Ma,花岗闪长岩比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有着更低的Si02含量,但是更高的Al203、MgO、Fe203、Ti02和P205含量.在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上,两种岩性呈现出相似的特征,都是具有右倾的稀土元素配分样式,呈现出Eu负异常,相对于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更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富集Nd同位素组分[εNd(t)=-7.92~-5.08)],而花岗闪长岩与之有着相似的Nd同位素值[εNd(t)=-8.30-4.71].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可能的岩石学成因是变质火成岩源区在826 Ma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峨山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并且残留下来了一个麻粒岩化的源区;麻粒岩源区在818 Ma时再次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具有A型属性的峨山花岗闪长岩.结合前人的数据和本文的研究,认为扬子西缘在新元古代时期是一个活动大陆边缘,而华南地块当时在罗迪尼亚的位置更可能是在边缘而不是中心.
    • 赵锴; 蔡永丰; 冯佐海; 徐天德; 周云; 刘风雷; 胡荣国; 刘昊茹
    • 摘要: 为阐明扬子地块西缘中元古代大地构造演化特征,本文对扬子地块西缘苴林地区花岗岩展开了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两个代表性花岗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分别给出了1063±9 Ma和1064±6 Ma的年龄.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苴林地区花岗岩具有高硅钾、贫镁钙、低磷钛特征,其A/CNK平均值为1.37,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右倾"海鸥"型,具负Eu异常,富集高场强元素Zr、Th、Hf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Ba、Sr、P、Ti等元素;样品具有相对富集的Nd同位素组成,其εNd(t)值为-9.90~-4.53.综合研究表明,苴林地区花岗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表现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前人研究认为,苴林地区花岗岩是古老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形成于后碰撞或后造山的拉张环境,其形成与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密切相关.
    • 曹雨; 周翊; 许嘉乐
    • 摘要: 目前,地学界对于扬子地块南缘桂北元宝山地区超基性岩体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主要存在岛弧环境和地幔柱环境有两种争议.作为基性岩浆早期结晶的产物,超基性岩石中的铬尖晶石可以作为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的重要指示器.文章对元宝山地区新元古代超基性岩石中的铬尖晶石形貌特征及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观察,发现铬尖晶石主要以粒状或浑圆状包裹体赋存于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矿物中.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测试表明,铬尖晶石化学成分相对富Cr、Fe,贫Al、Mg和Ti.根据铬尖晶石成分反演计算,元宝山岩体的母岩浆为低钛拉斑质玄武岩浆.结合铬尖晶石TiO2-Al2O3、Al2O3-Cr2O3及Fe3+-Cr-Al图解和矿物岩石组合,认为元宝山地区超基性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
    • 吕宏斌; 叶高峰; 金胜; 魏文博; 董浩; 张乐天; 谢成良; 尹曜田
    • 摘要: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秦岭造山带在大地构造上南接扬子地块、北接华北地块,是特提斯构造域和古亚洲洋构造域的转换带.本文基于对一条起始于扬子地块,穿过秦岭造山带和鄂尔多斯地块,到达河套地堑的南北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研究,探讨秦岭造山带和其北侧的鄂尔多斯地块、南侧的扬子地块之间的接触关系,以及青藏高原物质东北向逃逸等地学问题.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张量阻抗分解和维性分析等工作,并对剖面进行了二维反演,获得岩石圈电性结构模型.根据电阻率模型认为:在秦岭造山带北部发现大规模"瓶颈状"分布的低阻异常体(C2),可能为华北、华南地块双向俯冲前缘地幔物质的上涌通道,或者是青藏高原中、下地壳物质沿秦岭造山带中构造薄弱位置向东逃逸的通道;在秦岭造山带和大巴山弧形带边界处发现南倾的低阻异常(C1),解释为大巴山弧形带北缘的逆冲断裂在电性上的反映;电性结构模型中,扬子地块高阻异常体(R2、R3和R4)向北倾斜至秦岭造山带下方,而北部鄂尔多斯地块的高阻异常体(R5和R6)向南倾斜至秦岭造山带下方;高阻异常通常被认为是稳定岩石圈的反映,据此推断这两组相向俯冲至秦岭造山带下方的高阻异常是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向秦岭造山带下方汇聚的电性结构探测依据;鄂尔多斯地块南、北电性差异较大,北部中、下地壳大规模分布电阻率值在3~100Ω·m之间的低阻异常体,可能为地幔上涌导致的局部熔融或含盐流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 宋志冬; 颜丹平; 邱亮; 张翼西
    • 摘要: The Weng'an Dome i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between the Hubei-Chongqing-HunanGuizhou dome group in near N-S direction and the Qianzhong Uplift in the E-W direction.Ou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Weng'an Dome is essentially a superimposed tectonic dome.Caledonian, Indosinian and Yanshanian unconformities are developed and well retained in the Weng'an Dome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Unconformity characteristics corresponding to key tectonic events and age constraint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reconstructing regional geology and tectonics.Our result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Weng'an Dome experienced three major deformations during the Paleozoic and Mesozoic.It is a superimposed tectonic dome with cratonic basement.The S2/AnS2, T2/AnT2 and J2/AnJ2 unconformities are distinguishable within the Weng'an Dome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and they correspond to the Caledonian, Indosinian and Yanshanian tectonic movements in the Yangtze Block, respectively.And (2) The ages of unconformities, constrained by using detrital zircon U-Pb method, demonstrate that the Caledonian, Indosinian and Yanshanian tectonic events occurred during 426-415, 246-233 and 168-150 Ma, respectively.Through structural and chronological analyses of unconformities, we also explore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dome, which shall contribute to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dome structure.%瓮安穹隆位于近南北向的鄂渝湘黔穹隆群构造带与东西向黔中隆起的过渡区域, 本质上为一构造叠加穹隆.瓮安穹隆及周缘发育并完好地保留了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不整合面.这些对应于关键构造事件的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和年代限定是进行区域和大地构造重建的重要手段.研究结果表明: (1) 古生代以来瓮安穹隆及邻区构造格局出现3次重大变动, 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等3个关键演化阶段, 是前震旦陆壳基底上的叠加穹隆.早古生代以来, 瓮安穹隆及邻区主要发育中志留统顶面 (S2/AnS2) 、中三叠统顶面 (T2/AnT2) 、中侏罗统顶面 (J2/AnJ2) 不整合, 分别与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构造运动有关. (2) 根据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统计结果, 瓮安地区及邻区加里东运动的发生时间为426~415 Ma, 印支运动的发生时间为246~233Ma, 燕山运动发生的时间为168~150 Ma.对瓮安穹隆出现的不整合进行构造及年代学分析, 从而进一步探讨穹隆的构造演化, 将有助于对穹隆构造的深入研究.
    • 张燕; 邹灏; 李欣宇; 刘行; 李阳; 王良坤; 潘宏杉
    • 摘要: 扬子地块西缘的新元古代花岗岩体是记录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的良好地质载体(Li et al.,2003;Zhao et al.,2008;李献华等,2012)。灯杆坪花岗岩体位于四川省崇州市范围内,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地块西缘与青藏—滇西褶皱区接触带附近,处于龙门山逆冲推覆断裂构造带的中南段,花岗岩体发育在映秀—北川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中。本次研究在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灯杆坪花岗岩体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石学鉴定的基础上,通过锆石U-Pb年代学测年和全岩主量与微量元素分析的研究,分析了灯杆坪花岗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了灯杆坪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探讨了该地区古生代花岗岩的岩浆源区性质、构造地质背景以及岩石成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