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戴南组

戴南组

戴南组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8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天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621篇;相关期刊40种,包括沉积学报、古地理学报、石油天然气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等;戴南组的相关文献由202位作者贡献,包括朱筱敏、仇永峰、张喜林等。

戴南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4.7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621 占比:95.24%

总计:1702篇

戴南组—发文趋势图

戴南组

-研究学者

  • 朱筱敏
  • 仇永峰
  • 张喜林
  • 林春明
  • 周健
  • 姚玉来
  • 张霞
  • 梁兵
  • 毕天卓
  • 董桂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毕天卓; 刘金华; 葛政俊
    • 摘要: 为加强江苏油田隐蔽油藏的滚动勘探,选择发育典型构造-岩性油藏的马家嘴—联盟庄地区开展研究,通过沉积体系、储层特征、油气来源、油气运移等方面的研究,提出研究区油气藏类型主要发育两种,在北部次级断层附近发育构造-岩性油藏,斜坡区发育岩性上倾尖灭油藏和砂岩透镜体油藏。对储层发育情况开展地震预测,刻画砂体边界,认为M3、M4、M2井一线南侧的斜坡区是岩性上倾尖灭油藏和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有利区,也是下一步的滚动勘探方向。
    • 张琴; 朱筱敏; 毛凌; 孙祖宇; 周琛; 苏康; 杨立干
    • 摘要: 金湖凹陷戴南组储层总体为一套中低孔-中低渗碎屑储层,次生孔隙是本区最有效、最重要的孔隙类型,而搞清次生孔隙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成为下一步有利储层预测的关键.文中综合利用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参数等资料,对戴南组储层的岩石类型、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次生孔隙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从溶蚀作用的发育条件入手探讨了次生孔隙的成因,以期为下一步有利储层预测和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认为,金湖凹陷戴南组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于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滨浅湖,受沉积相带控制,储层类型复杂,以不等粒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为主,不同地区岩性存在差异.根据岩性三角图,砂岩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砂岩成分成熟度中等偏低,结构成熟度中等.戴南组砂岩孔隙度峰值分布在12.0%~14.0%,渗透率峰值分布在1~10 mD.不同沉积环境和地区储层物性也存在一定差异.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储层物性最好,平均孔隙度约19.4%,平均渗透率约134.2 mD,岩性以细砂岩为主,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和中部.扇三角洲物性次之,平均孔隙度约12.5%,平均渗透率约6.2 mD,岩性以含砾不等粒砂岩为主,位于桐城断裂带东南部便1井附近.滨浅湖亚相的储层物性最差,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约8.3%,平均渗透率约2.3 mD.戴南组储层孔隙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类,以次生粒间溶蚀孔隙为主.溶蚀孔隙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粒间溶孔多由粒间碳酸盐胶结物如方解石、白云石、铁方解石等溶蚀后形成,粒内溶孔主要是长石及碳酸盐岩屑被选择性溶解而形成,可见白云石晶粒溶解留下的铸模孔.戴南组储层中的原生孔隙相对较少,主要以石英次生加大后的残余粒间孔的形式存在,发育于埋藏较浅的井如新庄1井、关1-1井.戴南组储层孔隙经历了由原生到次生的演化过程.总体上,在浅于约1100 m,储层主要处于早成岩A阶段,以原生孔隙为主.在1 100~1 500 m,储层处于早成岩B阶段,形成混合孔隙段.超过1 500 m,储层进入中成岩A阶段,原生孔隙消失殆尽,基本上以次生孔隙为主.戴南组储层存在3个次生孔隙发育带:第一次生孔隙发育带在1 200~1 600 m,分布于埋藏相对较浅-中等的井区;第二次生孔隙发育带分布在1 800~2 800 m;第三次生孔隙发育带在2 900~3 000 m左右.第一、二次生孔隙发育带次生孔隙的绝对值较大,说明溶蚀作用较强.戴南组储层次生孔隙发育与方解石、白云石胶结物的溶蚀及长石碎屑和碳酸盐岩岩屑的溶蚀有关.烃源岩成熟排烃是次生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碳酸盐胶结物发育提供了次生孔隙发育的物质基础;长石的溶蚀对次生孔隙发育有一定的贡献;次生孔隙的形成与黏土矿物的相互转化有一定的关系;断裂活动进一步促使了次生孔隙的发育.
    • 吴千万; 庞全康; 管文华; 侯海水
    • 摘要: 三河次凹戴一段(E2d1)底部与下伏的阜宁组(E1f)地层存在着不整合接触关系,地震速度上具有突变,引起三河次凹戴一段底部地震资料主频低、频带窄的问题,对三河次凹戴一段底部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采用Q偏移技术来补偿戴一段底部地层的吸收衰减作用.通过有效Q场的求取、Q层析反演、Q叠前深度偏移等处理技术完成Q偏移.该技术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提高了三河次凹戴一段砂体预测的精度.
    • 钊新
    • 摘要: E2 d沉积时期,苏北盆地金湖凹陷在杨村断层控制下,呈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湖盆特征,并提供了凹陷内部垂向上的运移通道,以及为形成良好的圈闭提供有利条件.铜城石港断层,控制着凹陷的边界和形态,有利于形成良好圈闭.而斜坡带断层,例如三河斜坡带是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场所,砂岩尖灭型圈闭分布于该断层.断裂的展布控制了金湖凹陷油气的形成、运移和聚集.
    • 曹华庆; 龙志平
    • 摘要: 针对苏北盆地戴南组和阜宁组泥岩地层取心钻进中存在的回次取心进尺少、岩心收获率低和取心机械钻速低等技术难点,在分析戴南组和阜宁组泥岩地层特点的基础上,研制了相应的PDC取心钻头,并优选了取心筒、优化了取心水力参数,形成了适用于苏北盆地泥岩地层的取心关键技术.PDC取心钻头以"G系列"齿为主切削齿,同时配合大喷嘴加内规径流道和优化的排屑槽斜面,既能降低岩屑与切削齿表面的摩擦力、改善岩屑运移状态和提高机械钻速,又具有效清洗切削齿、使岩心顺利进入内筒和提高岩心收获率的作用.该取心关键技术在48口井的戴南组和阜宁组地层进行了现场应用,岩心收获率平均大于98.0%,最高机械钻速达到24.80 m/h.苏北盆地泥岩地层取心关键技术解决了戴南组和阜宁组地层取心技术难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姜新雨; 丁玉盛; 谢俊; 金忠康; 段雅君; 周亮
    • 摘要: 通过对金湖凹陷王龙庄油田杨村断裂带附近的构造特征、岩石学特征、岩芯和测井等相关资料的分析,认为研究区戴南组发育一般的河流三角洲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并识别出了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砂席及分流河道间等4种微相.根据河道沉积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和地震属性特征,采用优化的均方根振幅属性进行地震属性分析,并将岩芯-测井-地震属性相结合,识别了砂体的发育位置,精细控制了沉积微相的发育范围,提高了沉积微相平面图的精度,对研究区生产和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郗鹏
    • 摘要: 为深化海安油田的勘探领域,依托曲塘次凹沉积背景,以取心井资料为基础,对岩心开展了精细的描述,结合测井相、地震相分析研究了海安油田戴南组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表明:海安油田戴南岩性主要以灰色砂砾岩为主,分选很差,排列杂乱,剖面上主要发育下粗上细的正韵律沉积特征,发育层理有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及冲刷面,地震相上以连续反射的强振幅为主,向下逐渐变为中等振幅连续性的S型前积结构为主.平面上海安油田戴南组沉积物源来自东南方向的通杨隆起,发育多个朵状的三角洲体,是油气良好的储集层.
    • 摘要: 花庄油田花24断块戴南组油藏具有含油层系多、含油井段长、储量规模大等特点,现围绕该油藏的油源、储层、盖层、构造等方面特征,对其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花24断块戴南组油藏油气来源于深凹阜四段成熟烃源岩,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其中火成岩充注断层是该块成藏的关键,为下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