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意象翻译

意象翻译

意象翻译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73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语言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265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青年时代、南方论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2烟台全国翻译学辞典暨译学理论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等;意象翻译的相关文献由94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宁、朱云汉、朱琦等。

意象翻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 占比:0.9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265 占比:99.01%

总计:7338篇

意象翻译—发文趋势图

意象翻译

-研究学者

  • 孙宁
  • 朱云汉
  • 朱琦
  • 田雨
  • 舒舟
  • 仇钰洁
  • 付明端
  • 仝月春
  • 任学艺
  • 任迎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荣宇轩
    • 摘要: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异质同构原理,为学界解读并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而20世纪以来,寒山诗在西方的传播中获得了其他外译的中国古典诗词难以比拟的地位。本文的研究对象有二,一是在美国最为流行的斯奈德的24首寒山译诗中的意象翻译,二是由赤松所译的斯奈德未曾翻译过的寒山诗中的意象翻译。除了迎合当时美国社会文化语境中目标读者的审美期待以外,斯奈德所选取的24首寒山诗,其中的绝大多数意象都可以直接跨越文化边界,让西方读者借助同构关系体会到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情趣,这也是他选择这24首寒山诗进行翻译的原因之一;而赤松所选取的寒山诗,其中所包含的意象由于承载了中国文化长期积淀与渗透的内涵,导致其“直译”进入到西方语境之后,没有取得理想的接受效果。
    • 车明明; 刘淑勤
    • 摘要: 作为比较文学的重要分支,比较诗学基于文化的可比性进行文学对比研究,旨在揭示研究对象的一般规律和相互关联。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情感表达的载体。因语言特征和文化思维的差异性,中西对意象的认知有互通之点,更有殊异之处。以比较诗学为理论支撑,从意象与意境美、意象与节奏美两种关系和维度来分析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翻译中的诗学认知,研究发现,源于对诗歌意象深刻而透彻的诗学认知,庞德得以充分再现中国古典诗歌的诗学要素和美学风貌。
    • 贾小宇; 胡金
    • 摘要: 中国古典诗歌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新时代以来世界不断在交融中发展,对中国古典诗歌高质量译本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本文以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译本为研究语料,通过分析庞德的经典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本,来对其译本中运用的意象翻译方法和创意翻译方法重新进行理解和认识,旨在分析其翻译方法对今天的古典诗歌翻译实践中的指导意义,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提供了新启示,也为达到更好的中外文化交流新境界做出一份贡献。
    • 仇钰洁
    • 摘要: "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社会功能作用,其在《诗经》中出现多次,本文拟从许渊冲《诗经》译本着手,从跨文化视角探究"玉"意象的翻译策略,促进"玉"意象译后的最大还原与跨文化沟通的顺利进行.
    • 刘念; 付明端
    • 摘要: 诗词是文学的精华,意象是诗词的点睛之笔,诗词意象翻译是诗词翻译的研究重点.译者主体性在解读诗词内涵、处理诗词意象和审美再创造中起着关键作用,影响译者对诗词意象翻译技巧的选择以及对客观现实与主观创造关系的处理.本文以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红楼梦》译本中的诗词翻译为例,从诗词中的文化意象、自然意象和隐喻意象三个方面来分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 彭宇
    • 摘要: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诗歌翻译的重要关注对象.本文以许渊冲及庞德《长干行》译诗为例,比较探讨了归化和异化在诗歌意象翻译中的运用.
    • 赵海莹
    • 摘要: 古诗词英译的一个重要困境就是原文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在译本中的建构。目前学界对纳兰词英译的研究较少,仅涉及宏观的译介传播梳理及个别译本的对比分析,而对以"情真"著称的纳兰词中的典型意象"灯烛"关注较少。"灯烛"对纳兰性德来说,是诗词创作及情感表达的核心意象之一。本文旨在从遣词造句、创造修辞、文化词的处理三个维度探究不同译者在纳兰词英译中对"灯烛"意象情感内涵的感知及建构策略。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来看,译者作为翻译审美主体的语言综合能力、跨语际转换中译者的创造力以及译者对文化因素的感知能力极大地影响了译作的情感建构效果。译者在对纳兰词"灯烛"的意象进行情感建构时,词句运用的精准性、意象再现的艺术性、文化因素传译的普适性,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意义,有益于古诗词意象翻译中情感的跨文化建构。
    • 李梦梦
    • 摘要: 本文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对《西风颂》的意象翻译展开深入探究。对《西风颂》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展开简单的阐述,将其作为基础,有利于深入分析其意象翻译,以此来将《西风颂》的文学价值以及鉴赏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
    • 王悠扬
    • 摘要: 文章从归化和异化视角讨论李白诗歌《送友人》的意象翻译.通过分析对比两个译本发现,庞德和杨宪益夫妇在诗歌意象翻译方面都认为要注重贴近原文,不仅要"译意",更要传达出原文的文化内涵.庞德往往采用创造性的异化策略,杨宪益夫妇则更注重归化策略使意象之间的联系紧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内涵.
    • 张恒
    • 摘要: 文学意象不仅有助于塑造鲜活的艺术形象以及赋予作品深刻的人文内涵,更是兼具审美特征、表述特征及文化意义.李煜诗词中对各种意象的广泛运用及其独特的意象烘托手法,都在中国诗词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但是,在其诗词作品的翻译中,对意象内涵的理解与意象翻译方法的选择对译者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必须遵循等效翻译原则,对李煜词作中的意象翻译方法进行合理选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