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恒流充电

恒流充电

恒流充电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309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311959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科技致富向导、仪器仪表用户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5年全国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年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四川省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专委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等;恒流充电的相关文献由714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杨汉武、刘军等。

恒流充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11959 占比:99.95%

总计:312120篇

恒流充电—发文趋势图

恒流充电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杨汉武
  • 刘军
  • 张晋琪
  • 张献辉
  • 张现福
  • 杨俊民
  • 杨周炳
  • 林渊源
  • 汪先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苏杭; 李建林; 李雅欣; 熊俊杰; 曾伟
    • 摘要: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迅猛发展,电动汽车的销量也屡创新高,而电动汽车在冬季低温下如何高效且经济地进行充电,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充电时电池自身内阻产热的原理,提出了一种锂电池系统低温充电的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以最小单体电池温度为判断条件,使用多阶段恒流充电技术可以有效缩短充电时间,并保证一定的充电容量。通过研究和实验表明,该策略具有良好的充电效果,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制定具体的充电方案,可有效解决锂离子电池系统在冬季低温下的充电问题。
    • 尹华; 魏良才; 聂斐; 胡涛; 王林
    • 摘要: 该文基于磁耦合共振原理设计了一套采用原边Buck变换器的无线充电系统,旨在实现其锂电池的恒流充电功能。首先,利用互感模型分析充电电流的影响因素,提出利用基于PI算法控制的Buck变换器实现恒定充电电流。其次,利用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基于Simulink软件验证基于PI算法的恒流充电的合理性,基于Ansoft Maxwell软件设计磁耦合机构的线圈与磁芯结构。最后,搭建系统实验平台,当传输距离为25 mm时,对5 A的锂电池进行恒流充电
    • 孙杰杉; 杨金明; 刘润鹏; 邓梓颖
    • 摘要: 针对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无线充电系统中恒压或恒流输出的相互转换问题,基于LCL/S拓扑电路,提出含变结构中继谐振回路的恒压恒流无线充电系统,利用2个相互解耦的DD型线圈作为中间线圈,与谐振电容器形成谐振回路,使用2个交流开关用于系统充电模式的切换,实现独立于负载的恒流和恒压充电.该结构不需要原副边通信以及复杂的控制策略,在充电过程中没有无功功率输入,可获得较高的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PSIM中进行电路仿真并搭建实验原理样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所提方法输出的恒流和恒压随着电池等效负载电阻改变而轻微变化,但仍然满足电池恒流和恒压充电要求.
    • 习江飞; 刘成; 李正辉
    • 摘要: 使用双管Buck-Boost变换器对储能电容进行充电,采用滞环控制和电流环PI调节,实现恒流充电,改善了轨道交通车辆真空断路器合闸线圈控制电路充电时间较长、电压不稳定的缺点,减小了控制系统的设计空间.仿真和实验验证表明充电电路充电时间短,控制方式简单,动态性能较好,能够为合闸线圈提供稳定的电压,确保断路器在合闸时有足够的能量.
    • 何忠霖; 周萍
    • 摘要: 随着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锂电池的寿命逐步到期,对退役锂电池梯次利用的研究愈发重要,其中对退役锂电池的分选技术是该领域的一大难点.传统的分选方法需要对单个电池进行逐个测试从而完成分选,但此方法不适于大批量电池快速分选.为了提高对退役动力电池的分选速度,文中采用了均衡一充电分选法.该方法对待分选的电池进行并联均衡,待电压一致后进行串联恒流充电;然后根据老化程度不同电池具有不同电压曲线的特点,结合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函数逼近能力;通过模型训练,实现电池容量估计,从而完成电池分选.仿真验证显示新方法容量误差不超过±5%,容量误差不超过±3%,表明文中所提方法可以实现对退役锂电池的分选.
    • 汪俊; 王毅
    • 摘要: 电路利用开关电源专用芯片TL494实现锂电池充电电路,实现过程中充分考虑锂电池充电特性和使用寿命,先恒流充电后再进行恒压充电.电路实现过程中,改变了传统TL494的用法,把接TL494端口接内置5V参考电压的改由单片机控制.控制端电压固定时,自动形成闭环.设计中对核心电路设计进行了详细参数分析和计算,从电路调试结果可见,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 张文杰; 秦伟; 宋建成; 吝伶艳; 毕鲁飞
    • 摘要: 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电池先恒流后恒压充电的需求,根据补偿网络工作的特性,结合充电安全性的要求,设计了基于LCC-LCC/S混合补偿网络的无线充电系统方案.在恒流充电模式下,副边采用LCC补偿拓扑.在恒压充电模式下,副边采用串联补偿拓扑.在此基础上,针对静态充电技术中容易出现两侧线圈偏移的问题,提出了根据原边逆变器输出电流和互感的内在电路关系自动识别互感值,再移相调节输出的高频电压,从而保持额定充电电流和电压的方法.最后,搭建了恒流输出5 A、恒压输出200 V的无线充电系统样机对设计的系统方案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以通过切换副边补偿网络,自动稳定地切换充电模式,且线圈发生偏移之后仍然可以实现额定电流和电压充电.该系统省去了原、副边之间的无线通信,允许两侧传输线圈有较大的偏移量,运行安全性高,电路结构和控制策略简单.
    • 李家丁; 邓将华; 曾明海
    • 摘要: 为研制充电速度快且能满足工程应用的电磁铆接设备.基于恒流充电对电磁铆接设备充电系统进行数值分析、仿真和铆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恒流源,设定充电电流8A对8个电容以每两个串联后再并联充电到800V,充电时间仅需4.09s,相比传统8个电容全部并联恒压充电到400V,时间缩短近1/2,电容间电压偏差小于5%,能实现?8mm1040铝铆钉的铆接,说明恒流充电可大幅提升设备充电速度且能满足小尺寸铆钉的铆接.
    • 杜旭浩; 段树纯; 郭小凡; 蔡子文; 刘杰
    • 摘要: 以梯次利用锰酸锂电池为实验对象,搭建储能电池测试平台,开展了恒压充电电压、恒流充电电流、恒功率充放电、环境温度等对电池组容量、内阻、电压一致性的影响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将单体电池恒压充电截止电压设置在高于电池充电平台电压0.2 V时,可以在较少时间获得较大充电总容量;在相同的充放电截止电压下,恒流充电电流越大,电池组充入容量越少,单体电池开路电压差越大;静态交流内阻受充电电流变化影响不大,电池组容量主要受充电过程中的动态极化内阻影响;环境温度在-10~20°C时,电池内阻和容量受温度影响较大,环境温度在20~55°C时,电池内阻变化趋于平缓。
    • 邱铨; 刘俊; 魏铭
    • 摘要: 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电梯供电中断或者供电电压降落可能导致电梯停止运行,将乘客困至轿厢中甚至会危及乘客生命安全.电梯应急电源能够迅速为电梯供电,维持电梯的稳定运行.应急电源需要快速充电和快速供电,因此基于实际工况设计了基于谐振恒流充电的电梯应急电源.恒流充电电源采用软开关技术,能耗低,速度快,具有短路保护能力,非常适用于电梯应急电源的供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