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急性百草枯中毒

急性百草枯中毒

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35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5篇、会议论文68篇、专利文献58409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中国急救医学、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山东医药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2016中国中毒救治首都论坛暨第八届全国中毒及危重症救治学术会议、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等;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相关文献由86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维展、聂时南、李敬等。

急性百草枯中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5 占比:0.49%

会议论文>

论文:68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58409 占比:99.40%

总计:58762篇

急性百草枯中毒—发文趋势图

急性百草枯中毒

-研究学者

  • 王维展
  • 聂时南
  • 李敬
  • 菅向东
  • 李伟
  • 刘红梅
  • 张炜
  • 朱保月
  • 杨志洲
  • 肖青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兆成; 赵利; 谢婷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血红素氧合酶-1(HO-1)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05例,收集并记录其年龄、性别、服毒剂量等一般资料;采用ELISA法测定入院时患者血清IP-10、HO-1、Nrf2水平。随访30天患者生存和死亡情况,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以及IP-10、HO-1、Nrf2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期间共32例患者死亡(30.48%)。死亡组入院时血清IP-10、HO-1、Nrf2、百草枯水平高于生存组。服毒剂量、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IP-10、HO-1、Nrf2、入院时百草枯水平均为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IP-10、HO-1、Nrf2可预测患者的预后(P<0.05)。结论IP-10、HO-1、Nrf2为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影响因素,IP-10、HO-1、Nrf2水平可辅助预测患者的预后。
    • 刘宏宇; 张萌; 刘振宁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20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39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对症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血液滤过治疗)和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治疗)。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对常规组和联合组患者进行1∶1匹配,使组间基线均衡。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Ⅳ型胶原蛋白(C-Ⅳ)、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Ⅰ型前胶原C-端肽(PⅠ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0、C-Ⅳ、ICAM-1、MMP-9、PⅠCP水平显著降低,而SOD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常规组(56.45%)比较,联合组病死率(38.70%)显著降低(P <0.05)。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肺纤维化发生率,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 <0.05)。结论 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肺、肝、肾等脏器功能,降低死亡风险。
    • 杜艳征; 吕春婷
    •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AP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探讨AP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80例患者治疗30 d内死亡48例,占60.00%;存活32例,占40.00%。死亡组和存活组的肝脏损伤、肾脏损伤、中毒浓度、白细胞计数、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 P<0.05)。结论 APP患者的预后受早期脏器功能、中毒浓度、白细胞计数、血糖水平的影响,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降低死亡率。
    • 蔡晓辉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离子水平与血糖水平对急性百草枯中毒(Acute paraquat poisoning,APP)患者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就诊收治的62例APP患者的病例资料,2周内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33例)与死亡组(29例),分别收集患者入院前、入院后第1、3天血糖平均血糖、血钙、血钠、血钾进行检测,探讨早期离子水平与血糖水平与APP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服毒量少于死亡组,各时间段血糖水平低于死亡组,各时间段血钾水平高于死亡组(P<0.05);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PP患者入院前、入院第1 d、3 d血钾水平与病死呈负相关性(r=-0.654、-0.253、-0.432,P<0.05),APP患者入院前、入院第1 d、3 d血糖水平与病死呈正相关性(r=0.324、0.476、0.501,P<0.05);第1 d血钾水平判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特异性及灵敏性最高,分别为0.796、79.98%、79.72%;第3 d血糖水平判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特异性及灵敏性最高,分别为0.869、79.64%、82.66%。结论早期检测血钾、血糖水平对APP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 吴佳男
    • 摘要: 高质量发展新语境下,第八医学中心视野前瞻,布局当下,已预见未来。2021年12月5日,18岁女孩马某萌被人投毒,当地医院诊断其为急性百草枯中毒、肺间质纤维化、I型呼吸衰竭;今年1月5日,马某萌被转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八医学中心”)诊疗;1月7日,女孩顺利完成肺移植手术。目前已出院,正在康复中。
    • 谈晨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无锡市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按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血液灌流后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对比两组心肌酶谱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氧血症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机械通气率及2周内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肌酶谱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发生率,机械通气率及2周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在常规方案上结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一方面促进心肌酶谱、血气分析及炎性因子等指标改善,另一方面还可减少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发生,降低机械通气率,减少患者死亡。
    • 袁杰敏; 郭志祥; 罗敢平; 曾珉
    • 摘要: 目的探讨多种油脂肪乳(SMOF)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患者的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案,选取于2016年2月至2021年5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因百草枯中毒入院的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解毒操作,如洗胃、灌肠、长托宁解毒等,对照组加用多种油脂肪乳干预,而观察组在常规解毒基础上给予多种油脂肪乳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统计两组疗效、死亡情况,比较两组血清相关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肺纤维化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67%,与对照组(6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 d内死亡3例,平均存活时间(21.45±3.26)d,而对照组死亡5例,平均存活时间(18.45±3.11)d,观察组平均存活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8 d后,两组SOD含量均较入院时升高,而NF-κB、丙二醛、TNF-α水平则下降,且观察组SOD含量高于对照组,丙二醛、NF-κB、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8 d后,两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较入院时下降,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28 d时,观察组肺纤维化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油脂肪乳与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减轻机体氧化应激损伤,缓解肺纤维化进程,改善器官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晓如; 王峪; 杜海科
    • 摘要: 目的探讨血乳酸、第1天呼吸指数、血百草枯中毒(PQ)浓度、血乳酸联合血PQ浓度等指标预测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14 d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根据14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动态观察两组24 h血糖、血乳酸、碱剩余、呼吸指数、动静脉氧分压差变化,比较两组血PQ浓度、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SIPP)、口服PQ剂量、24 h乳酸清除率、24 h血糖清除率、血乳酸联合血PQ浓度、血PQ浓度×中毒至灌流时间、血PQ浓度×入院至灌流时间等指标的差异,进行主成分分析KMO检验、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拟合曲线进行分辨度和校准度检验,比较各指标预测能力。结果死亡组口服PQ剂量、血乳酸、血PQ浓度、血糖、呼吸指数、24小时乳酸清除率、SIPP、血PQ浓度×中毒至灌流时间、血PQ浓度×入院至灌流时间等指标高于生存组(P均血PQ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2.17、0.09,P均0.05),用乳酸、第1天呼吸指数预测急性PQ中毒14 d死亡概率曲线与实际死亡率曲线相吻合。结论血乳酸水平、血乳酸联合血PQ浓度、第1天呼吸指数、血PQ浓度预测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4 d预后的临床价值较高,血乳酸及第1天呼吸指数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乳酸的预测准确性更高。
    • 康莹; 刘玉环; 王华丽
    • 摘要: 目的 探究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乳酸(Lac)水平与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的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本院的126例APP患者,根据3个月随访情况,分为存活组57例和死亡组69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4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PA-aO2、PaCO2和Lac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PP患者PA-aO2和Lac水平显著升高,PaCO2水平显著降低,且死亡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aO2和Lac与存活组呈负相关,与死亡组呈正相关,PaCO2与存活组呈正相关,与死亡组呈负相关(P<0.05);PA-aO2、PaCO2和Lac联合检测对AP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显著高于单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aO2、PaCO2和Lac水平与APP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值得临床参考.
    • 李敬; 徐如青; 黄理珍; 张敬波
    • 摘要: 目的 探讨尿百草枯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在判定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8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38)和存活组(n=47),采用半定量比色法检测尿样中百草枯浓度,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Fib).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相关指标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存活组患者服毒剂量小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尿百草枯浓度、PT和APTT均低于死亡组,而INR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时,尿百草枯浓度:曲线下面积0.777(95%CI:0.680~0.874),灵敏度61.3%,特异度89.4%;PT:曲线下面积0.864(95%CI:0.785~0.943),灵敏度73.7%,特异度91.5%;APTT:曲线下面积0.890(95%CI:0.821~0.960),灵敏度92.1%,特异度72.3%;INR:曲线下面积0.651(95%CI:0.535~0.767),灵敏度36.2%,特异度89.5%;尿百草枯浓度与PT、APTT和INR并联:曲线下面积0.960(95%CI:0.920~1.000),灵敏度92.1%,特异度93.6%.结论 尿百草枯浓度联合PT、APTT和INR在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