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德性教育

德性教育

德性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伦理学(道德哲学)、欧洲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878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国德育、时代教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等;德性教育的相关文献由97位作者贡献,包括操菊华、方熹、何青翰等。

德性教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4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878 占比:99.52%

总计:18970篇

德性教育—发文趋势图

德性教育

-研究学者

  • 操菊华
  • 方熹
  • 何青翰
  • 宋鸽
  • 施冬霞
  • 杨宏弟
  • 王雅丽
  • 田中阳
  • 苏旭东
  • 赵义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琳
    • 摘要: 传承革命文化离不开知识教育、情感教育和德性教育。本文以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的部分课文为例,阐述革命文化传承中知识教育的特殊性、情感教育与革命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确认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德性教育是真实发生的等问题,在梳理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传承革命文化的方法与策略。
    • 陈开恩
    • 摘要: 高校建档立卡生精准帮扶是依托扶贫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学生资助政策和资源,对农村建档立卡家庭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子女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扶,以促进其全面发展.高校要以建档立卡生的需要和存在的问题为资助导向,以物质帮助、德性教育、能力拓展和情感支持为帮扶内容.以进入建档立卡生社会系统、评估其问题需要、改变其认知、连接其资源、温暖其情感为帮扶路径,精准帮扶建档立卡生.
    • 王雅丽
    • 摘要: 班级公约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基于班级共同生活的目标和信念,结合具体生活状况所制定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共同行为准则.它具有"协议"和"契约"的性质,使得单独的个体联合成一个道德共同体.班级公约中交织着约束与自由、权利与责任、私我与公我、个体与他者、良知与权威等矛盾关系,在这五对关系中寻找到一种平衡和张力,才能使班级公约在人的德性培养上居于适当位置,实现公约内蕴的教化目的.
    • 王雅丽
    • 摘要: 班级公约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基于班级共同生活的目标和信念,结合具体生活状况所制定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共同行为准则。它具有“协议”和“契约”的性质,使得单独的个体联合成一个道德共同体。班级公约中交织着约束与自由、权利与责任、私我与公我、个体与他者、良知与权威等矛盾关系,在这五对关系中寻找到一种平衡和张力,才能使班级公约在人的德性培养上居于适当位置,实现公约内蕴的教化目的。
    • 毕世响
    • 摘要: "牛顿定律教育"与"诚实教育",是两种内容不同的教育."牛顿定律"代表知识,"牛顿定律教育"代表知识教育;"诚实"代表德性,"诚实教育"代表德性教育.知识、知识教育,德性、德性教育,可以代表人类教育的基本内涵.其中生发的最通俗的话题是:知识重要,抑或德性重要?人放弃了知识,仍然是人,但德性永远不能放弃,人放弃德性就不再是人了.
    • 邵莹
    • 摘要: 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性教育非常有必要,数学课堂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潜移默化的渗透德性教育,将知识教学和德性教育相结合,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小学数学课堂更有魅力。
    • 何青翰
    • 摘要: 《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的"父子关系"支线可谓独具匠心。近代以来"家"的嬗变使得带有"审父"情结的思想革新者遭遇了"被审"的文化危机。观众跟随着这一代文化"新人"的困境进入有关于文化革新的深层思考,即如何在重估传统之后重塑内蕴秩序与美德的生活方式。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集于一身的巨大张力中,剧中的陈独秀在道德人格的高度上教诲了陈延年与陈乔年,陈氏兄弟则在革命事业中完成了青年的成长,使父子间的"爱"得到了正义与勇敢的充实,在伦理生活中恢复了"父亲"的意义。在个人意志得到充分承认的现代社会,诸如"父亲"等饱受争议的伦理身份,仍可以通过内在德性的彰显与落实产生应有的美德价值,为我们的新生活奉献积极的力量。
    • 何青翰
    • 摘要: 《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的"父子关系"支线可谓独具匠心.近代以来"家"的嬗变使得带有"审父"情结的思想革新者遭遇了"被审"的文化危机.观众跟随着这一代文化"新人"的困境进入有关于文化革新的深层思考,即如何在重估传统之后重塑内蕴秩序与美德的生活方式.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集于一身的巨大张力中,剧中的陈独秀在道德人格的高度上教诲了陈延年与陈乔年,陈氏兄弟则在革命事业中完成了青年的成长,使父子间的"爱"得到了正义与勇敢的充实,在伦理生活中恢复了"父亲"的意义.在个人意志得到充分承认的现代社会,诸如"父亲"等饱受争议的伦理身份,仍可以通过内在德性的彰显与落实产生应有的美德价值,为我们的新生活奉献积极的力量.
    • 施冬霞
    • 摘要: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于学生而言,是今后道德品质建立的重要基础,因而德性教育在小学各学科中的渗透教学势在必行.小学数学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德性教育的重要阵地,其对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育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充分理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德性教育的意义,并付诸于实践.
    • 徐海燕
    • 摘要: 记得初次接触“生命教育”这个概念时,个人的理解非常局限——“生命”即“性命”,是只有一次机会的“生命”;“生命教育”即“引导学生珍爱性命,不轻生、践踏生命的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后来,我也曾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德性教育,关注学生个人品性、健康人格的培养。但此种种,仅停留在关注的层面上,未曾列入我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