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绒毛

微绒毛

微绒毛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动物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专利文献2188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人与自然、下一代、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等; 微绒毛的相关文献由235位作者贡献,包括段相林、朱钦士、李仲杰等。

微绒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3.87%

专利文献>

论文:2188 占比:96.13%

总计:2276篇

微绒毛—发文趋势图

微绒毛

-研究学者

  • 段相林
  • 朱钦士
  • 李仲杰
  • 李曙光
  • 杜昱光
  • 王秀武
  • 白雪芳
  • 冷双英
  • 刘伟
  • 刘伯宁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沈思思
    • 摘要: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儿和动物发生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破坏小肠肠细胞。RV介导的损伤以绒毛缩短、微绒毛稀疏、不规则及固有层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有助于腹泻发展的几种机制包括肠细胞破坏导致的营养吸收不良、绒毛缺血、受感染上皮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等。
    • 周军
    • 摘要: 一些动物导航的精准度和效率不亚于先进的导航仪,它们没有指南针,也没有GPS,是如何保持正确方向,并最终到达目的地的呢?光在大气的传播过程中会形成少量偏振光,这些偏振光就像是画在天空中的地图。蜻蜓的复眼上有一部分小眼专门负责探测偏振光。在这些小眼上排列着两组或者三组垂直的微绒毛,正是这些微绒毛上的视色素颗粒帮助蜻蜓捕捉到了偏振光,进而帮助它们进行导航。
    • 付跃刚; 朱启凡; 张玉慧; 杨博伟; 刘智颖; 胡源
    • 摘要: 虾蛄眼具有强大的视觉系统,具有多光谱和偏振探测能力.以虾蛄眼微绒毛阵列结构为基础,进行仿生研究.针对偏振探测中的能量利用率以及空间分辨率的问题,仿生虾蛄眼微绒毛阵列结构,研究了孔阵列光子晶体结构,实现偏振滤波与光谱滤波的集成;根据虾蛄眼微绒毛具有光谱滤波及光信号吸收特性,以纳米线栅为仿生结构基础,实现偏振、光谱吸收特性的集成;依据虾蛄眼双向微绒毛阵列结构,以正交纳米线栅为仿生结构基础,实现单位像元的双向偏振吸收.
    • 周诗璞; 林华; 杨健
    • 摘要: 目的:PEC感染结肠癌TC-7细胞致微绒毛损伤的毒力分子.方法:分别用EPEC野毒株、Ⅲ型分泌系统删除株(Δcfm-14)、束状菌毛删除株(ΔbfpA)、外膜蛋白删除株(Δeae)、效应分子Map删除株(Δmap)、效应分子Map和EspF联合删除株(Δmap espF)、外膜蛋白受体删除株(Δtir)及相应质粒互补株感染TC-7细胞,通过扫描电镜(SEM)检测细菌黏附及TC-7细胞微绒毛脱落损伤情况.结果:野生型EPEC感染时,大量细菌先局限性黏附,接着紧密黏附在TC-7细胞表面,细胞微绒毛大量脱落;ΔbfpA感染时,极少细菌黏附细胞,微绒毛完好,但补充表达BfpA后可以恢复到野生型表型;而Δcfm-14感染时,大量细菌局限性黏附,但微绒毛损伤轻微;Δeae或Δtir删除株感染TC-7细胞后,可见细菌呈局限性黏附,但细胞微绒毛大量脱落,相应质粒表达互补后可以恢复到野生型表型;而ΔespF或Δmap espF感染TC-7细胞后,有大量细菌紧密黏附,细菌下陷入微绒毛丛,但微绒毛损伤轻微,质粒表达互补可恢复删除株表型.结论:多个效应分子参与EPEC黏附,但EspF是造成微绒毛脱落损伤的重要分子.
    • 周妍英; 罗正明; 贾雷坡
    • 摘要: 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黑纹仰蝽成虫复眼的内外部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昆虫的复眼为并列性复眼,每个复眼包含大约10 000个小眼.每个小眼具有1个平凸型角膜、1个真晶锥、8个小网膜细胞、2个初级色素细胞和12个次级色素细胞.感杆束为开放式,由8个小网膜细胞伸出的感杆组成,其中2个感杆组成内部感杆系统,6个感杆组成外周感杆系统.微绒毛呈两组互相垂直方向排列.对该复眼的结构特点、感光特性和偏振光视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罗阿丽; 李娟; 杨启晨; 王春宝; 牛静静; 叶蕾; 容蓉; 邵毅
    • 摘要: 目的 探讨埃罗替尼对小鼠角膜上皮组织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和实验组(12只),6只不作处理为空白对照.实验组使用20 μmol·L-1埃罗替尼液滴眼,对照组采用PBS滴眼,每天4次.分别在干预后1d、7d、14 d对各组小鼠进行荧光素钠(fluorescent,FL)染色及评分.干预后14 d取小鼠眼球,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角膜上皮及细胞的结构变化.提取角膜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F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1d、7d、14 d,实验组FL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对照组FL评分与干预前无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FL评分在干预后1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FL评分在干预后7d、14 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验组小鼠角膜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层数增加;电镜下见角膜上皮表层细胞形态不规则、脱落,微绒毛减少、消失;表层上皮细胞的桥粒、半桥粒连接数目明显减少.实验组角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明显发生变化,两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罗替尼会引起小鼠角膜上皮的组织结构及细胞超微结构损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活化来影响角膜上皮的.%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istopatholog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of corneal epithelium induced by erlotinib in mice.Methods Totally 30 6-8 weeks old male BALB/c mice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Control group (n =12),experimental group (n =12),another 6 mice did nothing as the blank control.Experimental group used erlotinib eye drops and control group used PBS in both eyes,four times per day.At 1 day,7 days and 14 days after the intervention,corneal fluorescence staining (FL) was observed by slit lamp and graded.On the fourteenth day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eye balls of mice were taken,and the histopatholog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of corneal epithelium and epithelial cells were observ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and electron microscope,respectively.And protein of cornea was measured by Western Blot.Resul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L score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 > 0.05).At 1 day,7 days and 14 days,FL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groups of non-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While FL score of control group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all P > 0.05);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at 7 days,14 days in FL score (all P < 0.05).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f murine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had disorderly arrangement,increased layers of cells,and the inflammatory cells.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the morphology of corneal epithelial surface cells was irregular and partially detached.The number of microvilli,desmosomes and hemidesmosom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e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The expression of p-EGFR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 Erlotinib can damage the tissue structure of corneal epithelium and ultrastructure of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in mice.And the mechanism is probably that erlotinib influence the corneal epithelium by inhibiting the EGFR activation.
    • 朱钦士
    • 摘要: 动物是从单细胞生物中带鞭毛的领鞭毛虫演化而来的,但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中,人们普遍认为动物身体内的多数细胞是不带鞭毛的,只有精子、呼吸道和输卵管的上皮细胞有能够摆动的鞭毛(称动纤毛).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发现动物细胞上不能摆动的鞭毛(称静纤毛),但是由于不知其生理功能而不被重视.在21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多囊肾其实是与纤毛有关的疾病,随后对纤毛的研究才进入热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脑脊液的流动和动物内脏位置左右不对称分布上动纤毛发挥关键作用.而静纤毛存在于动物的许多细胞上,含有各种感觉受体,成为动物细胞接收信号的“天线”.它们能够感知动物体内多种液体的流动情况,被动物用于监测血压、眼压、胆汁流动、尿液流动和感知骨骼负荷;动物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自体感觉、细胞运动也是通过静纤毛接收信号的.在动物胚胎的发育过程中,静纤毛也负责细胞的信息接收,是Hedgehog(刺猬蛋白)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的起始处.由于纤毛在动物体内的多种功能,纤毛功能障碍会导致全身性疾病,统称纤毛病(ciliopathy),包括嗅觉丧失、听觉丧失、视网膜退化、雄性不育、脑室积水、脑发育障碍、骨骼畸形、多指、多囊肾、多囊肝、内脏位置左右颠倒等多种症状.领鞭毛虫的另一个线状结构——领毛,演变成为动物细胞上的微绒毛,像静纤毛一样,成为细胞接收信号的“天线”,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自体感觉中发挥作用.因此鞭毛、纤毛和微绒毛一起,被认为是动物细胞上的多功能细胞器.
    • 朱钦士
    • 摘要: 动物是从单细胞生物中带鞭毛的领鞭毛虫演化而来的,但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中,人们普遍认为动物身体内的多数细胞是不带鞭毛的,只有精子、呼吸道和输卵管的上皮细胞有能够摆动的鞭毛(称动纤毛).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发现动物细胞上不能摆动的鞭毛(称静纤毛),但是由于不知其生理功能而不被重视.在21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多囊肾其实是与纤毛有关的疾病,随后对纤毛的研究才进入热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脑脊液的流动和动物内脏位置左右不对称分布上动纤毛发挥关键作用.而静纤毛存在于动物的许多细胞上,含有各种感觉受体,成为动物细胞接收信号的“天线”.它们能够感知动物体内多种液体的流动情况,被动物用于监测血压、眼压、胆汁流动、尿液流动和感知骨骼负荷;动物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自体感觉、细胞运动也是通过静纤毛接收信号的.在动物胚胎的发育过程中,静纤毛也负责细胞的信息接收,是Hedgehog(刺猬蛋白)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的起始处.由于纤毛在动物体内的多种功能,纤毛功能障碍会导致全身性疾病,统称纤毛病(ciliopathy),包括嗅觉丧失、听觉丧失、视网膜退化、雄性不育、脑室积水、脑发育障碍、骨骼畸形、多指、多囊肾、多囊肝、内脏位置左右颠倒等多种症状.领鞭毛虫的另一个线状结构——领毛,演变成为动物细胞上的微绒毛,像静纤毛一样,成为细胞接收信号的“天线”,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自体感觉中发挥作用.因此鞭毛、纤毛和微绒毛一起,被认为是动物细胞上的多功能细胞器.
    • 朱钦士
    • 摘要: 动物是从单细胞生物中带鞭毛的领鞭毛虫演化而来的,但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中,人们普遍认为动物身体内的多数细胞是不带鞭毛的,只有精子、呼吸道和输卵管的上皮细胞有能够摆动的鞭毛(称动纤毛).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发现动物细胞上不能摆动的鞭毛(称静纤毛),但是由于不知其生理功能而不被重视.在21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多囊肾其实是与纤毛有关的疾病,随后对纤毛的研究才进入热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脑脊液的流动和动物内脏位置左右不对称分布上动纤毛发挥关键作用.而静纤毛存在于动物的许多细胞上,含有各种感觉受体,成为动物细胞接收信号的“天线”.它们能够感知动物体内多种液体的流动情况,被动物用于监测血压、眼压、胆汁流动、尿液流动和感知骨骼负荷;动物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自体感觉、细胞运动也是通过静纤毛接收信号的.在动物胚胎的发育过程中,静纤毛也负责细胞的信息接收,是Hedgehog(刺猬蛋白)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的起始处.由于纤毛在动物体内的多种功能,纤毛功能障碍会导致全身性疾病,统称纤毛病(ciliopathy),包括嗅觉丧失、听觉丧失、视网膜退化、雄性不育、脑室积水、脑发育障碍、骨骼畸形、多指、多囊肾、多囊肝、内脏位置左右颠倒等多种症状.领鞭毛虫的另一个线状结构——领毛,演变成为动物细胞上的微绒毛,像静纤毛一样,成为细胞接收信号的“天线”,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自体感觉中发挥作用.因此鞭毛、纤毛和微绒毛一起,被认为是动物细胞上的多功能细胞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