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径向滑动轴承

径向滑动轴承

径向滑动轴承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20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85120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技术与市场、机械设计与制造、润滑与密封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广西机械工程学会七届二次理事(扩大)会暨学术交流会、第12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 等;径向滑动轴承的相关文献由48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小静、汪久根、孙军等。

径向滑动轴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5120 占比:99.95%

总计:185213篇

径向滑动轴承—发文趋势图

径向滑动轴承

-研究学者

  • 王小静
  • 汪久根
  • 孙军
  • 刘恒
  • 朱少禹
  • 李彪
  • 裴世源
  • 徐华
  • 戚社苗
  • 洪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瑜; 吕从朋; 张晶宇
    • 摘要: “华龙”机组上充泵在调试过程中多次出现非驱动端轴承磨损、材料脱落及温度异常升高的故障,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该问题进行剖析验证,提出改造方案和后续优化建议,进一步提高上充泵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升国产设备的运行品质与国际形象。最终上充泵径向轴承温度稳定在65°C,减少约25°C,润滑油经过检查无异常变化,径向轴承轴瓦材料表面未出现失效现象。
    • 李盼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内燃机径向滑动轴承润滑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流体动力学相关理论基础上,运用雷诺方程、雷诺边界条件等构建内燃机径向滑动轴承润滑计算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进行内燃机径向滑动轴承润滑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为未来内燃机径向滑动轴承设计及工作提供了参考。
    • 王保民; 南洋
    • 摘要: 为揭示织构凹坑方式对径向滑动轴承摩擦性能的影响,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建立径向滑动轴承腔内油气两相流数值计算模型。将传统普通织构改进为出入口呈阶梯状的非对称织构,定义出入口壁面高度比值H为非对称因数,采用SIMPLEC算法进行求解,分析非对称因数对凹槽织构单元流体域内流场的影响,探讨径向滑动轴承不同位置织构、不同转速下非对称因数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凹槽织构排布于收敛楔入口能够有效提高摩擦学性能;由于流场速度和方向的变化以及织构凹坑出口处产生的双涡旋的影响,不同H值上壁面压力均大于对称织构与无织构工况;随着转速的提高,轴承腔内油相体积分数下降,H=0.25时承载能力最高,摩擦因数最小。因此,研究非对称表面织构对改良径向滑动轴承的润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佟德辉; 杨康博; 徐菁菁; 朱桂香; 郭灵燕; 黄钰期
    • 摘要: 以某重型柴油机的连杆轴承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计算发现Singhal、Schnerr and Sauer及Zwart-Gerber-Belamri这3种空化模型中,Singhal模型对峰值压力更敏感,用该空化模型探究了进油口位置对空化范围的影响及轴颈和轴瓦之间径向相对运动对油膜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稳态计算模型,沿着轴颈转动方向,最小油膜厚度下游侧出现显著的空化现象,且空化范围受到最小油膜厚度和进油口之间范围的影响;而在动态仿真过程中,当轴间隙减小时,峰值压力逐步增加,在最小轴间隙(1μm)处达到最大(187 MPa);当轴间隙增大时,峰值压力突降,此时在最小油膜厚度下游处将发生显著空化;空化主要发生和消失的过程均发生在轴颈远离轴瓦的过程中,其中当轴间隙约为40μm时空化最为剧烈;随着轴间隙进一步增加,空化程度逐渐减弱,在轴间隙约为110μm时空化消失。
    • 宋新涛; 吴维; 苑士华
    • 摘要: 基于平均流量方程和Ng-Pan紊流模型,采用质量守恒边界条件,建立了考虑磨损和紊流的径向滑动轴承混合润滑模型,使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在外载荷恒定的条件下,分析紊流和磨损对油膜压力、油膜厚度、轴心位置和摩擦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磨损显著改变了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分布,导致轴承偏心率增大,偏位角减小,并对轴承Stribeck曲线有重要的影响;在高转速工况下,紊流使得轴承最大油膜压力和偏心率减小,最小油膜厚度、空化区、偏位角和摩擦系数增大;磨损和紊流对轴承润滑性能均有重大的影响,二者共同作用决定轴承的润滑性能。
    • 吴杰
    • 摘要: 水润滑径向轴承因其具有结构简单、污染小、运行平稳、噪声低等优点而在机械领域被广泛应用。水润滑径向滑动轴承主要依靠轴承和轴颈之间产生的动压润滑,利用水膜压力来承受载荷。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轴颈轴线与轴承轴线之间的倾斜,使轴承间隙内的水膜分布及最大水膜压力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轴承的承载性能。利用CFD软件对具有不同长径比的水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不同长径比下,倾斜角度对轴承承载性能的影响。
    • 刘兆; 张锦泉
    • 摘要: 某炼油厂150AYII67*6型多级离心泵运行时径向滑动轴承温度高,本文就滑动轴承温度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 谷礼新; 史龙飞; 杨彦涛; 黄志伟
    • 摘要: 通过仿真与试验对纯动压、纯静压、动静压气体径向轴承的静态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轴颈转速、偏心率、气膜的动压效应和静压效应对轴承静态承载力和静态刚度的影响规律。随着转子转速或轴承偏心率的增大,动静压轴承的径向承载力逐渐增大;当转子转速较小时,气膜的静压效应起主导作用,静态刚度随动静压轴承偏心率增大而减小;当转子转速较大时,气膜的动压效应起主导作用,静态刚度随动静压轴承偏心率的增大而增大。
    • 袁少朋; 郭红; 石明辉
    • 摘要: 为研究计入黏温效应的径向滑动轴承紊流润滑特性,以某汽轮发电机径向滑动轴承为研究对象,基于FLUENT两相流模型建立计入黏温效应的高速、大功率、重载滑动轴承紊流润滑状态下的仿真分析模型;采用Creo软件建立三维油膜模型并导入ICEM软件划分结构化网格,通过编写的黏温方程UDF程序来定义润滑油黏度属性;基于建立的FULENT模型研究定黏度与变黏度条件下偏心率和雷诺数对轴承紊流润滑特性的影响,并将仿真结果与广泛应用的Ng-Pan紊流润滑理论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黏温效应后,轴承最大油膜压力、最大油膜温度显著降低,承载力、摩擦力有所减小,而摩擦因数、端泄流量有所增加。
    • 纪敬虎; 周莹超; 田朋霖; 陈天阳; 何玉洋
    • 摘要: 目的探究局部凹坑织构化表面对径向滑动轴承流体动力润滑的影响。方法基于雷诺边界条件和Reynolds方程,建立凹坑织构化径向滑动轴承表面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模型,采用Gauss-Seidel松弛迭代方法数值求解,获得润滑油膜的压力分布和承载能力,分析其润滑油膜承载机制,探讨凹坑几何参数和分布规律对油膜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理论模型的数值解与经典理论的数值解误差较小,能有效分析轴承的流体动压润滑特性。当偏心率较大时,摩擦力的上升幅度也变大,在轴承承载区进行凹坑织构化处理能明显减小摩擦力,并且随着凹坑深度的增大,摩擦力减小,可见凹坑起润滑减摩的作用。油膜承载力随着偏心率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凹坑织构的"楔形效应"能够改善非承载区的油膜压力,存在最佳凹坑深度使得轴承达到流体动力润滑最佳状态。摩擦力随着面积率的增大而增大,特别是在偏心率较大时,润滑减摩效果较为明显,面积率对油膜承载力影响不大。将织构布置在径向滑动轴承的不同区域,其中当织构完全在下半瓦(压降区)时,织构能明显增大油膜厚度,产生油膜压力,有效降低摩擦力,提升承载力。结论凹坑织构能明显改善径向滑动轴承流体动力润滑性能,合理设计轴承的偏心率,合适的织构参数与分布位置,能使流体动力润滑效果最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