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弹性地基

弹性地基

弹性地基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62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力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9篇、会议论文67篇、专利文献91565篇;相关期刊264种,包括兰州理工大学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山西建筑等; 相关会议57种,包括第2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2013工业与信息化产品环境技术研讨会等;弹性地基的相关文献由1014位作者贡献,包括黄义、钟阳、刘宗贤等。

弹性地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9 占比:0.58%

会议论文>

论文:67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91565 占比:99.34%

总计:92171篇

弹性地基—发文趋势图

弹性地基

-研究学者

  • 黄义
  • 钟阳
  • 刘宗贤
  • 李玉亭
  • 曲庆璋
  • 肖勇刚
  • 黄炎
  • 龚耀清
  • 梁兴复
  • 傅衣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林欣; 谌亚菁; 覃霞; 杨健生
    • 摘要: 基于一阶剪切理论和移动最小二乘法,提出分析弹性地基圆形加肋板线性弯曲的静力和自由振动问题的无网格方法。对弹性地基采用Winkler地基模型,对圆形加肋板则将平板和肋条分开考虑,通过位移协调条件建立两者的参数转换方程。平板和肋条均采用一系列点来离散,用移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形函数来分别描述两者的位移场,再分别通过最小势能原理和Hamilton原理导出弹性地基的静力弯曲和弯曲自由振动控制方程,最后采用完全转换法处理边界条件。以一系列不同基床系数、荷载、边界、肋条布置方式的弹性地基圆形加肋板为例,研究所提出方法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并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文献结果对比。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分析弹性地基圆形加肋板线性弯曲的静力和自由振动问题,且肋条位置改变时,可避免网格重构。
    • 倪臻; 李旦望; 夏烨; 周凯; 华宏星
    • 摘要: 给出了一种针对具有弹性地基的复杂形状蜂窝夹层壳体自由振动的半解析求解方法。基于一阶剪切理论并结合改进的Gibson公式,得到了正交双曲壳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关系。通过对剪切因子进行修正并利用哈密顿原理,获得了系统在弹性地基约束下的自由振动控制方程,并利用改进傅里叶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求解。数值算例表明,此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对蜂窝壳体的参数分析表明,系统固有频率随芯层厚度比的变化规律取决于弹性地基刚度,随蜂窝厚度比地增大而降低,随胞元角度及铺层方向的改变而波动变化。
    • 张杰; 何义峰; 罗南洪; 郭建平; 王斌; 吴建军
    • 摘要: 为了准确掌握单一煤层和煤层群开采覆岩裂隙演化规律及分布形态特征,通过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现场钻孔勘探、理论计算等方法分析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运移破断特征及采动裂隙的分布形态。结果表明:在重复采动条件下,覆岩出现离层裂隙和纵向裂隙并伴随超前裂隙的产生,形成“采空区-工作面”和“采空区-采空区-工作面”结构时,覆岩裂隙经历产生、扩张、闭合、再产生、贯通、再闭合等6个动态循环变化阶段;煤层群在一次采动时形成“梯形”裂隙区,二次及多次采动下,覆岩受上覆载荷作用,裂隙区向工作面两侧煤柱扩展,上煤层受本煤层边界煤柱和下煤层开采形成的“悬臂岩梁”支撑影响,使工作面两侧裂隙明显高于工作面中部,覆岩形成“M”形裂隙分布形态;覆岩受采动影响产生周期性破断,以单岩层或多岩层同时产生变形、运移、破断垮落,由此可见,覆岩中存在控制上部岩层的硬岩层和其控制岩层以组合梁的形式同步运移、破断。根据覆岩破断特征建立了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煤层群重复采动覆岩破断特征的组合岩梁力学模型,由模型计算得到覆岩裂隙演化高度和相似模拟实验及现场所测高度相近,由此表明,该模型可作为浅埋煤层群重复采动覆岩裂隙演化高度计算的依据。
    • 杨成永; 马文辉; 费腾; 韩薛果; 程霖
    • 摘要: 采用傅立叶级数法研究了不同荷载作用下轴力和剪切效应对盾构隧道变形的影响.计及剪切变形所产生的地基反力,建立了弯曲变形的控制微分方程,推导了剪切变形的计算公式;采用与既有理论解对比的方法,验证了级数解的正确性;通过对比计算,分析了截面形式、端承条件、荷载形式、长高比以及有无弹性地基对盾构隧道剪切变形的影响,剪切刚度对弯曲变形、剪切变形及内力的影响,以及装配力对弯曲变形和弯曲内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盾构隧道的剪切变形在总变形中的占比可以达到20%以上,是由于盾构隧道圆环截面的形式及较低的剪切刚度共同造成的;考虑剪切变形后,隧道的总变形是增加的,但弯曲变形及弯矩较不考虑剪切变形时要小;随剪切刚度的降低,剪切变形增大,其在总变形中的占比也增大,当剪切刚度从8 GN减小到1 GN,总变形增加了15.7%,弯曲变形及弯矩分别减小了11.7%、17.1%,剪切变形增加5.77倍,剪切变形在总变形中的占比从4.64%增加到27.17%;装配产生的轴向压力增大了隧道的弯曲变形和弯矩,但影响幅度不大,一般对挠度的影响不超过2%,对弯矩的影响不超过3%.
    • 王江龙; 赵冬; 王栋; 芦苇
    • 摘要: 壳体作为基础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地基和基础的共同作用,现有的研究以静力分析居多,动力性能研究则相对匮乏。首先,对Winkler地基上圆底扁球壳的自由振动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求得了周边简支及自由边界条件下圆底扁球壳的频率方程,绘制了相应的振型曲线,并讨论了实用解答的适用范围及相关工程精度要求。其次,通过对弹性地基上圆底扁球壳动力性能数值分析,得到实用解答对弹性地基上的扁球壳有着很好的适用性,但是对于无地基作用时的壳体适用范围较小。最后,分析了基床系数k对弹性地基上圆底扁球壳自振频率的影响,以期对后续实际工程应用的开展打下基础。
    • 张毅磊; 郝屹峰; 唐小雨; 范一丁
    • 摘要: 在弹性地基中,基于三维连续介质土模型,对均质土中薄壁管桩的纵向耦合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管桩纵向振动方程,采用Laplace变化法,根据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求解得出均质土中桩顶频域解析解和时域半解析解.然后进行了管桩壁厚、管桩的纵波波速、外半径等参数的改变对桩顶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并用数值软件Matlab进行曲线拟合,得出各参数变化对管桩纵向振动影响规律.
    • 杨健生; 曾治平; 韦冬炎; 彭林欣
    • 摘要: 采用基于移动最小二乘近似的无网格方法并结合一阶剪切变形理论,分析了非均匀弹性地基上变厚度加筋板的弯曲和固有频率问题.首先,用节点对变厚度板和筋条分别进行离散,导出变厚度板和筋条的势能;其次,利用筋条与变厚度板之间的位移协调条件将筋条的节点参数转换为板的节点参数,再将两者的势能进行叠加得到变厚度加筋板的总势能,并根据能量法得到其动能;最后,利用最小势能原理及Hamilton原理分别得到弯曲控制方程与振动控制方程.由于采用的方法不能直接施加位移边界,故采用完全转换法处理位移边界.本文先计算变厚度板的弯曲及非均匀弹性地基板的固有频率,与文献对比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对非均匀弹性地基上变厚度加筋板弯曲与 自由振动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所得结果与文献解及有限元结果之间的误差均小于5%,验证了该方法在计算非均匀弹性地基上变厚度加筋板弯曲与固有频率问题的有效性.
    • 周淦成
    • 摘要: 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大型预制梁厂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在预制厂中,大型箱梁制造和转运的过程中,龙门吊更是吊运大型预制构件的主要起重设备.在集中荷载下的条形轨道基础是龙门吊基础的主要形式,不当的基础设计会给作业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准确计算基础和所需的地基承载力就很有必要.论文结合通锡高速公路海门至通州段莱预制厂180t龙门吊基础施工实例,利用弹性地基梁理论,同时结合Midas/Civil有限元分析软件,详细地说明龙门吊基础的计算步骤,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黄小林; 刘思奇; 肖薇薇; 吴迪
    • 摘要: 为研究弹性地基中多孔功能梯度材料圆锥壳的振动特性,基于经典薄壳理论建立了弹性地基中含均匀和非均匀分布孔隙的功能梯度材料圆锥薄壳的振动方程,并用伽辽金法求得了自由振动和动力响应的解.通过参数分析讨论了孔隙、弹性地基参数、半锥角等因素对功能梯度圆锥壳自由振动和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弹性地基的压缩和剪切刚度的增大提高了圆锥壳的振动频率而显著减小了动力响应;当半锥角增大时,圆锥壳的动力响应显著增大.与非均匀分布孔隙壳体相比,均匀分布孔隙壳体的自振频率和动力响应随孔隙率的变化更为敏感.
    • 张飞; 白春玉
    • 摘要: 为了体现弹性地基对功能梯度材料(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FGMs)纳米圆柱壳力学特性的影响并考虑到FGMs结构中可能存在的孔隙,基于Mindlin应变梯度理论,建立了弹性地基上包含尺寸效应的多孔FGMs一阶剪切变形纳米壳的力学模型,这种非经典的连续介质力学纳米壳模型利用材料长度尺度参数捕捉尺寸效应.通过Hamilton变分原理得到了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采用Navier法获得了FGMs纳米壳固有频率的解析解,研究了Winkler弹性地基上多孔FGMs纳米壳的自由振动特性.结果表明,FGMs纳米壳孔隙率的增加会导致固有频率显著降低;Winkler弹性地基增加了FGMs纳米壳的有效刚度,且纳米壳的固有频率随着Winkler弹性常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无量纲材料长度尺度参数的增加,基于非经典连续介质力学模型得到的纳米壳固有频率逐渐收敛于基于经典模型得到的结果.提出的建模方法可以为纳米圆柱壳的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可以为相关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