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张德彝

张德彝

张德彝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体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专利文献34089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法国研究、社会科学、华章等; 张德彝的相关文献由71位作者贡献,包括楼秀丽、薛晓涵、车槿山等。

张德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34089 占比:99.77%

总计:34166篇

张德彝—发文趋势图

张德彝

-研究学者

  • 楼秀丽
  • 薛晓涵
  • 车槿山
  • 邹振环
  • 陈梁芊
  • 万秀锋
  • 严贵香
  • 余冬林
  • 余定邦
  • 侯玉文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杨; 叶新
    • 摘要: 在整理《走向世界丛书》及其续编有关“德格乐”记述的基础上,通过考证还原了“德格乐”的真实身份,即大英博物院图书馆掌管东方书籍的罗伯特·肯纳威·道格拉斯(Robert Kennaway Douglas)。作为英国19世纪最重要的汉学家之一,道格拉斯出版了《中国的语言与文学》《成吉思汗传》《李鸿章传》等10部汉学相关著作,在《英国传记大辞典》《大英百科全书》中撰写了与中国有关的词条,对大英博物院图书馆内的中文书籍进行收集与编目,在英国图书馆学、汉学领域以及中英书籍交流方面均作出了巨大贡献。
    • 刘超; 梁程宏
    • 摘要: 张德彝是晚清重要的外交官,他幼年接受传统教育,青年入同文馆接受新式教育,曾先后八次到访西方各国.在此期间,他广泛地接触西方社会与文化,详细考察西方女性,逐渐从一个保守士人转变为批驳中国裹脚陋习、尊重女性的开明士人.但在对婚姻自由等女性主义运动的讨论中,他回到了保守的阵地中,体现出近代士人思想的保守性与局限性.
    • 曹然
    • 摘要: 张德彝(1847—1918),作为较早接触西方音乐的中国人,曾以"晚清使臣"的殊荣活跃于19世纪下半叶的清季外交,长达四十载,但是抛开这些头衔与光环,他最为真实的想法与情感体验是什么?本文基于张德彝八部《航海述奇》中的音乐见闻,将其作为一个侧面,理解文字背后的张德彝.这些音乐见闻,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张德彝的观望与想象,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张德彝自身,而这个张德彝并不仅仅是张德彝自身,在不同身份与立场的交织下,他是多维、多层、多面的.
    • 杨华
    • 摘要: 张德彝作为晚清第一批游历欧洲的同文馆学生,先后八次出洋,辗转十几个国家,对西方的所见所闻进行记录,完成八部“述奇”.对于物质文化民俗,他接受西方饮食习俗,却拒绝与“国体”有关的西方服饰习俗.作为观看者,他主动参与西方社会文化活动;作为被观看者,他借机向西人积极传播中国文化.作为这场跨文化交流的观看者与被观看者,张德彝在其中发挥着桥梁作用.在40年的使西生涯里,张德彝对西方文化和民俗的认识不断加深,表现出对现代性城市文化一定程度的认可.以张德彝为代表的这批经历中西文化交流的特殊文化群体,值得关注和研究.
    • 张晓川
    • 摘要: 五口通商以降,中国分别与欧美各国乃至日本订立条约,建立外交关系,逐渐融入世界外交体系之中。然而整个晚清时期,尽管存在过相关建议,但是中国始终没有与奥斯曼土耳其订约遣使,产生官方层面的正式外交往来~①。中、土分别是亚洲大陆东西两端的大国,互相之间的交流却并不多,国人对于土耳其的印象,相对比较简单,远不如对欧美诸列强及周边日本、朝鲜等国的了解。就晚清时期而言,《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是两部较早而且影响较大的地理著述,其中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情况和沿革。在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按照"西南洋"和"大西洋"的分类,土耳其一国被以"南都鲁机"和"北土鲁机"的标题分别加以介绍。
    • 李峻杰
    • 摘要: 出使或官派游历是一种肩负官方政治任务的独特旅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由"天下"走向"世界",开始向"海外诸国"派遣官员和驻外使节。这些初出国门的官员在"得游数万里"之后,还需将"所过之山川形势、风土人情"与"各国如何情形"随时记载咨报。由于他们身系"海外皇华之役",负有考察"外洋各国虚实情形"之责,所撰写的出使日记、星轺笔记、海外游记、纪游诗词、出使奏牍等,也就比一般的私人游记更具经世情怀和政治意义。这些著述大多"既恭录进呈,又刻以行世",进而成为时人在猎奇探胜之后认识世界与获取洋务新知的重要知识来源。晚清外交官员的海外旅行写作历来是文史学界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成果非常丰硕①。
    • 魏运高丽
    • 摘要: 1903年英国计划招募华工前往英属南非德兰士瓦的金矿中工作,清政府驻英大臣张德彝和外务部决定先行禁止招工,趁此机会同英国订立一份保护华工的章程。1904年初,中英双方就章程之事进行谈判,在多次交涉的过程中确定了在南非设立领事官以保护华工等重要内容,章程最终于5月13日画押,共计15款。这一过程反映了清政府为保护华工所做的努力,然而,其订立章程的目标虽然得以实现,保护华工的愿望却难以达到,这不仅跟章程的内容和执行有关,也涉及国家利益和实力。
    • 戴宁
    • 摘要: 19世纪下半叶,在西方国家向东方强势扩张的背景下,东西方世界的碰撞渐入高潮.有两个人物折射出这一时代的镜像,一个是英国人包腊,另一个是中国人张德彝.这两个同时代人物虽然来自不同帝国和文化背景,一个“向东看”,另一个则“向西看”,但是他们的一生却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他们既年纪相仿,出身地位、受教育背景相近,且有无数相似的个人兴趣与习惯;他们都有着偶然进入完全不同的、几乎未知的文化的精神体验.经历了文化认知和世界观的巨大冲击与转变,最终都身体力行,在同时性的西学东渐、东学西渐过程中,成为积极有效地传播彼此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