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建筑供暖

建筑供暖

建筑供暖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36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138篇、专利文献348598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经济技术协作信息、技术与市场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4年学术年会暨2014年第十九届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公元杯”第九届中国国际地暖产业高峰论坛、“万和杯”第五届中国国际壁挂炉产业高峰论坛、“热立方杯”第二届中国空气源热泵供暖高峰论坛、“艾尔柯杯”首届中国舒适家居产业高峰论坛暨“捷飞杯”首届中国南方采暖高峰论坛、第二届严寒、寒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大会暨第二届绿色建筑技术论坛 等;建筑供暖的相关文献由704位作者贡献,包括付林、吴旭、孙育英等。

建筑供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3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48598 占比:99.92%

总计:348864篇

建筑供暖—发文趋势图

建筑供暖

-研究学者

  • 付林
  • 吴旭
  • 孙育英
  • 崔一鸣
  • 李永安
  • 梁士民
  • 王伟
  • 白晓夏
  • 邬守春
  • 刘学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毛栋
    • 摘要: 供暖系统是建筑设计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供暖设计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建筑本身的御寒保暖效果,同时还能将建筑的室内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随着我国供暖技术的不断创新,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但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供暖问题,这就需要设计人员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审视建筑供暖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逐一予以改进。
    • 王长君; 闫君; 董勇; 宋占龙
    • 摘要: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提升新能源利用率并解决储能相关问题。相变材料(PCM)因其独特的物理特性能够在特定的温度下存储和释放能量,在能量存储方面有很广泛的应用。中低温相变储能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建筑节能方面。分析了相变储能技术与热泵技术结合,在提升热泵的性能系数(COP)、减少热泵除霜时间和存储热泵热量/冷量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情况。两者结合,能有效提升热泵COP、热泵机组运行稳定性以及用户端的舒适度,在建筑节能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指出了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温度匹配、功率匹配、系统成本等问题,为未来研究提供可参考方向。
    • 李国柱; 崔美华; 黄凯良; 冯国会; 王清勤; 王帅; 孙子轩
    • 摘要: 碳中和背景下,将数据中心余热资源作为建筑供暖的热源,是降低建筑供暖碳排放的一种途径。为了系统掌握数据中心余热在建筑供暖中的技术应用现状,对近年来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相关政策及标准进行了梳理,对影响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的可行性因素展开了分析,整理了中外数据中心余热在建筑供暖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发现,政策与技术标准是数据中心余热回收利用的有力推动力;数据中心余热回收量受冷却技术、热量散发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可以结合数据中心实际情况,综合选取余热回收位置;国外数据中心余热在建筑供暖中的应用较多,国内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积累。
    • 倪龙; 董世豪; 郑渊博; 赵恒谊; 宋忠奎; 高屹峰
    • 摘要: 未来能源中绿电比例越来越高,末端用能向电气化转变,热泵作为电制热最有效的方式,将成为供热领域实现碳中和的可靠路径。本文通过碳排放因子法对热泵技术在建筑、工业和农业等中低温热能生产中的减碳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热泵高增速情景下,2060年建筑供暖和热水供应、工业中低温用热和农业环境调控减碳总量为25.06亿t,相对于当前减排65%。潜在减排量中热泵减排量达14.53亿t,相当于现阶段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4.7%,电力端和需求侧减排量分别为3.44亿t和5.67亿t,另外建筑供暖中低碳或零碳热力规模扩大减排1.42亿t。随着技术进步,热泵将成为中低温供热领域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此外,虽相对电直热供热节电明显,但热泵高增速发展增加电网负荷,应积极利用合适场景的热泵应用对电网进行日调峰,实行“需求侧响应”的柔性用电。
    • 刘京佳; 陈向国
    • 摘要: 众所周知,建筑能耗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我国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据相关数据分析,2020年我国建筑业建造相关的碳排放总量约40亿吨二氧化碳,接近我国碳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2020年中国建筑建造和运行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2%,其中建筑建造占比13%,建筑运行占比19%。”“‘十四五’期间,全国将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5千万千瓦以上,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建筑供暖、供电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迫切需要,是完成非化石能源利用目标、建设清洁低碳社会、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京能集团”)副总经理隋晓峰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京能集团在承担北京市能源安全保障供给功能的同时,肩负着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实践和引领功能。本刊以新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减排为主题对隋晓峰进行了采访。
    • 张玉雪; 倪美琴; 吴炜; 江莹莹; 黄水清
    • 摘要: 根据山西某煤矿建筑供暖及井筒防冻供热现状,分析了采用煤矿专用直热式井筒防冻加热机组结合空气源-水源复合式热泵系统解决主井场地建筑供暖和井筒防冻、采用煤矿专用直热式井筒防冻加热机组结合水源热泵解决副井场地建筑供暖和井筒防冻方案的特点,并与原燃气锅炉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清洁能源替代方案优势明显,该方案充分利用了可再生能源和矿井涌水余热,节能环保,且运行费用低,每年可节省运行费用约296万元,投资回收期仅需4.5年.
    • 王海宁
    • 摘要: 供暖设备作为人类在冬天赖以生存的基本措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了至高无上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供暖单位的排水方面还仍旧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如果相关人员对这些问题不给予正确的修改就会无法保障建筑供暖和排水施工的整体质量,进而为群众的身体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借此,本文从建筑供暖的角度出发为排水常见质量通病提出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 刘艳峰; 王莹莹; 王登甲; 马超; 李洋
    • 摘要: 对2020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西北村镇建筑热环境提升与能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进行了介绍.从西北村镇热环境特殊性需求、建筑热环境调节和能源利用存在的难题入手,重点介绍了该项目提出的一些解决方案、创新性成果和推广应用情况.
    • 孟祥祥; 宋志彬
    • 摘要: 社会科技不断进步,建筑行业在迅速地发展.近些年来,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除了满足日常的居住要求,对于舒适感、幸福感等的要求也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建筑热湿环境的要求给空调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契机.在进行建筑建造的过程中,建筑工程中暖通空调的安装也成为了重要的环节,只有对各个环节把控到位,才能保证暖通空调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本文针对当前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措施.
    • 贾纪康; 司鹏飞; 戎向阳; 石利军; 杨正武
    • 摘要: 针对被动太阳能窗白天太阳得热要求的太阳总透射比大和夜间防止失热希望的传热系数小的矛盾问题,开发了一种热工参数可变的被动太阳能窗,实现了窗户传热系数U和太阳得热系数SHGC阶跃可变.采用WINDOW和THERM软件对窗户的热工性能进行了模拟与优化,给出了不同玻璃组合形式、窗框型材及窗框比下的热工性能参数,并通过第三方检测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相对误差约为4%,可满足工程应用精度要求;对于热工参数可变的被动太阳能窗(G3玻璃系统),白天内窗扇开启时,SHGC升高至0.69,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得热增加82%,可有效提高太阳辐射得热量;夜晚内窗扇关闭时,窗户U值降低至1.66 W/(m^(2)·K),可有效减少窗户夜晚的散热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