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庞薰琹

庞薰琹

庞薰琹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75篇,主要集中在绘画、工艺美术、艺术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专利文献353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青春岁月、贵州民族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等; 庞薰琹的相关文献由61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晨、瞿孜文、刘晴明等。

庞薰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17.52%

专利文献>

论文:353 占比:82.48%

总计:428篇

庞薰琹—发文趋势图

庞薰琹

-研究学者

  • 黄晨
  • 瞿孜文
  • 刘晴明
  • 夏淳
  • 孙彦
  • 平凡
  • 张丹
  • 杨建
  • 袁峰
  • 谭小建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柯炜
    • 摘要: 庞薰琹先生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画家,他开启了工艺色彩美术设计的新局面,并一生致力于工艺美术事业的探索,他为商业美术实用设计、民族民间传统装饰纹样色彩、艺术设计以及工艺美术教育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在工艺美术实践中所形成的工艺美术思想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朱良津
    •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庞薰琹《贵州山民图》组画的创作背景、经历等,指出庞薰琹将其考察贵州民间民族工艺美术的所得所思、关注的重点,非常自然地融入《贵州山民图》组画中,画作中凡是涉及人物服装绣饰图案的部分,表现得都很精细。其构图受刺绣、挑花图案构成方式的影响,紧凑、饱满、平面感强,富有装饰意味。
    • 石小波; 胡舒娟
    • 摘要: 决澜社虽然仅仅成立4年就解散了,但是庞薰琹、倪贻德、杨秋人等社团成员此后依然坚持践行社团宣言,在经历了几番挫折之后,最终完成了自我的升华,这正体现了决澜社对他们的影响。因此,对决澜社的研究不能停留在社团成立阶段,对其解散之后的研究同样重要,这有助于人们更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决澜社的历史作用与地位。
    • 瞿孜文
    • 摘要: 庞薰琹作为中国现代绘画与现代设计的先驱,一生都执着于在艺术与设计领域探索、探索、再探索。与以往研究聚焦于具体书籍装帧设计作品不同,本文结合庞薰琹在艺术与设计领域的探索,以及他与傅雷、施蛰存、叶圣陶、徐蔚南等人的交往,梳理庞薰琹在书籍装帧艺术实践中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的方式,力图呈现他在书籍装帧领域“业余者”的魅力。
    • 陈少卉
    • 摘要: 丘堤是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先驱。她早年受日本式印象派影响,油画作品中具有明显的东方趣味;与旅法画家庞薰琹结合后,她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表现方式,在日本式印象派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作品形式感与装饰性的塑造。抗战爆发后,她在庞薰琹的影响下尝试将中国古典美术元素融入油画创作中,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东方现代绘画风格。本文就丘堤个人绘画风格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展开讨论。
    • 姚爱强
    • 摘要: 大熊工商美术社虽然存续时间很短,但仍有较大研究空间。本文在学界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细察来龙去脉,辨析前因后果,以补充对庞薰琹个案乃至中国现代设计的认识。
    • 刘福春
    • 摘要: 《诗篇月刊》,朱维基主编,绿社出版,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发行。1933年11月1日创刊,1934年2月1日出至第4期停刊。第1期刊有编者《第一次说话》和朱维基《自殉者》、邵洵美《自然的命令》、庞薰琹《薰琹的诗》、林微音《一颗雏星的殒落》等诗。《第一次说话》说:"在一个伟大的激荡里,四周有无数支的急流无定地,相反地或是交叉地流动着,我们要站定我们的辉发着力的光芒的身体,凝定我们的鹰隼般锐利的眼睛,和抱定我们的力能弯曲万弓的手臂,殉道地为艺术而中砥着这引导到万劫不复的境界去的狂潮。""我们要怀抱着凄寂,悲愤,或是激昂的情感的微妙唱出我们的无可奈何的歌曲,为情或是为美。"朱维基讲《诗篇月刊》:"这是朱维基和邵洵美办的一个刊物。他们想兴起对于纯粹诗的趣味,除了登载创作的诗外,我们还想介绍西洋的最最好的诗歌。"
    • 李荔
    • 摘要: 庞薰琹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奠基人,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本文通过文献法、以及通过对庞薫琹女儿口述历史的调查法,对什么是庞薰琹的艺术思想进行分析,对庞薫琹在巴黎留学期间学习经历进行梳理,进一步深入挖掘在庞薫琹艺术思想形成的萌芽阶段的几个转折点与中国民族艺术发展的关系,分析出庞薰琹从一名艺术家转变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开拓者的过程。
    • 王墉
    • 摘要: 在传统天下观的视域下,关涉西南族群形象特征的图像表述始终透溢着中原正统为构建"自我"而对"非我族类"的他者的想象与偏见。而20世纪初现代艺术家庞薰琹则藉由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深入考察,摒弃了以往建基于传统帝国秩序建构的视觉再现策略,而在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下重构起不拘泥于古代程式格套的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现代形象——《贵州山民图》,将艰苦的边疆现实生活转化为充满浪漫诗情的桃源意象,在现实与想象之间实现他者形象的真实建构与诗性表达。
    • 张晨
    • 摘要: 庞薰琹于抗战期间在西南大后方创作了《贵州山民图》系列.这一系列作品自创作出来之后就受到多方的关注,由于文化立场和社会身份不同,每个人对这组作品的解读也不同,产生了诸多的"语义".本文从"贵州山民图"出发,研究其创作风格和民族学、人类学视野,联系创作时的社会背景、政治因素,并把它和英国画家约翰·弗雷德·刘易斯的"东方后宫题材"作品进行比对,探讨其与东方题材的相似和区别,追寻其"礼失求诸野"的寻根视角与民族视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