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库仑应力

库仑应力

库仑应力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51790篇;相关期刊27种,包括地震、地震学报、中国地震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等;库仑应力的相关文献由289位作者贡献,包括石耀霖、张怀、程惠红等。

库仑应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1790 占比:99.80%

总计:51893篇

库仑应力—发文趋势图

库仑应力

-研究学者

  • 石耀霖
  • 张怀
  • 程惠红
  • 张贝
  • 孙玉军
  • 万永革
  • 王力伟
  • 瞿武林
  • 石富强
  • 黄禄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金; 许鑫; 吴彪; 刘晓磊; 杨东辉; 路彤
    • 摘要: 为剖析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对后期地震的影响及发震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首先利用2008年5月12日—2013年4月19日汶川地震及其邻区的1660条震源机制解,同时采用同一地震多个震源机制中心解的方法筛去重复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最终获得911个震源机制解。其次,通过网格搜索法分段反演出区域构造应力场。结果显示:东北区主要受WNW-ESE向的挤压,西南区受W-E向的挤压,中区受WSW-ENE向的挤压。西南到东北主压应力轴方向有所变化,这可能与龙门山地区受到来自印度板块北北东方向的俯冲推挤、四川盆地的阻挡和巴颜喀拉块体东南向挤压的联合作用有关。然后,基于USGS给出的汶川M_(S)8.0地震的破裂模型,计算出该地震对附近强震的触发关系,结果表明,本次汶川地震对同属龙门山断裂西南端的芦山地震触发作用明显,对位于东昆仑断裂上的玛多地震也有一定的触发作用。最后,计算汶川M_(S)8.0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发现本次地震造成龙门山断裂南北两端、秦岭南缘断裂、鲜水河断裂东南端、东昆仑断裂、白玉断裂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龙门山断裂南北两端和秦岭南缘断裂增加最为明显,对分析地震危险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吴少杰; 杨莹辉; 王泽根; 熊凌艳; 陈强; 陈静; 杨超
    • 摘要: 基于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利用ALOS-2、Sentinel-1卫星升降轨雷达影像,获得2019-10~12发生在菲律宾棉兰老岛的4次M_(W)>6.0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以此形变结果为约束,反演得到4次地震的断层运动模型。综合分析发现,此次地震序列由3条断裂的破裂引起,其中2019-10-16和2019-10-31的2次地震为同一发震断裂,2019-10-31地震断层破裂区域位于2019-10-16地震断层破裂的东北延伸段,最大滑动量约为1.1 m,约为2019-10-16地震最大滑动量的2倍。2019-10-29地震由一条独立断层破裂引起,断层最大滑动量约为2.0 m。2019-12-15地震由一条东北向倾斜断层破裂引起,断层最大滑动量约为3.0 m。此外,2019-10-16地震引起2019-10-29地震显著滑动区明显的正向库仑应力传输;而2019-10-29地震显著增加了2019-10-31地震震源区域的库仑应力;前3次地震对2019-12-15地震孕震断层的库仑应力传输总和为负值,说明静态库仑应力传输可能不是此次地震触发的主要诱因。
    • 朱琳; 戴勇; 石富强; 邵辉成
    • 摘要: 祁连—海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重要的活动断裂带,调节着青藏高原北东向推挤作用和阿拉善地块的东西向运动。已有地震地质和数值模型结果显示,祁连—海原断裂带目前存在几个强震破裂空段且其上应力积累显著、断层闭锁程度高,2022年1月8日门源MS6.9地震即发生在祁连—海原断裂带西段的断层高闭锁、应力积累显著的破裂空段。为进一步认识祁连—海原断裂带未来的强震危险性,本文收集整理了青藏高原北部的强震破裂模型,并基于分层黏弹性流变模型计算了青藏高原北部1900年以来的强震对祁连—海原断裂带的库仑应力加载。结果显示,祁连—海原断裂带西段的木里—江仓断裂和托莱山断裂以及中段的金强河—老虎山断裂应力增强显著,最大库仑应力加载可达1 MPa以上。显著的强震库仑应力加载、强震破裂空段与已有数值模型给出的高应力积累区域和断层高闭锁区域吻合,这表明祁连—海原断裂带西段的木里—江仓断裂和托莱山断裂以及中段的金强河—老虎山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高,亟需进一步关注。
    • 王霞; 宋美琴; 郭文峰; 陈慧; 方强
    • 摘要: 通过计算1989年大同—阳高震群序列中5.7、5.9、5.6级3次地震的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分析不同断层参数对库仑破裂应力的影响,并结合震群序列的分布和扩展方式,定量研究3次地震之间的触发关系。结果显示:5.7级地震可能是NW向左旋走滑,之后5.9级地震发生右旋走滑,震群活动为一组共轭剪切破裂的结果,并触发了后续地震。综合分析3次地震的时空分布与库仑应力变化的关系,推测1989年大同—阳高震群可能的发震机制为:(1)在区域应力场增强的背景下,2条共轭的发震断层均接近破裂临界水平,屈服应力较低的NW向团堡断裂先发生破裂;(2)随后触发NE向大王村断裂破裂,且以NE向破裂为主,这与区域应力场方向一致;(3)研究区域接收断层的有效摩擦系数比较高,在0.4以上;(4)5.9级地震的发生,触发了西南区域的地震序列,东南区域的地震序列可能受5.9级地震的影响,并受控于断层的摩擦系数。总体而言,这3次M>5.5地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触发关系,5.9级地震对周边断层有明显的触发作用。
    • 方金玲; 赵斌; 余建胜; 陈威
    • 摘要: 采用InSAR形变监测资料计算2015年西藏定日M_(W)5.7地震同震形变场,反演发震断层几何参数和滑动分布。在此基础上,研究尼泊尔M_(W)7.8主震对定日地震的静态库仑应力触发影响。综合分析地震滑动机制和构造特征,认为定日断层为西倾隐伏断层。反演结果表明,地震破裂相对集中,主要深度在6~9 km,破裂以正断滑动为主。发震断层走向约178°,倾角约48°,破裂区长约5 km,宽约5 km,最大滑动量约0.2 m,释放的地震矩约3.7×10^(17) N·m,对应矩震级M_(W)5.6。尼泊尔主震同震库仑应力在定日地震震源处约为0.2 bar,造成藏南申扎-定结拉张地堑应变加载。
    • 朱家正; 孙玉军
    • 摘要: 水库地震问题是我国西南地区大型水电工程建设所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四川大岗山水库处于龙门山断裂、鲜水河断裂和安宁河断裂等几条大型断裂的交汇区域,属于地震高烈度区域.库区的地震观测显示在水库达到正常蓄水位后,库区周边地震表现为丛集增强的特征,在鲜水河断裂南段磨西断裂的西侧地震活动性明显增强,而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即大渡河断裂的东侧,地震活动性则有一定的降低.大岗山水库蓄水过程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该区域断层的活动性呢?本研究依据四川大岗山水库的实际构造地质特征及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建立了该区三维孔隙弹性数值模型,并利用有限元的方法计算了水库蓄水过程造成的附加应力对该区域断层的库仑应力影响.从断层和水库主要水体的空间分布来看,大岗山库区的主蓄水区域位于磨西断裂的下盘以及大渡河断裂的上盘.因此,水库蓄水的弹性载荷效应造成磨西断裂的活动更加活跃并抑制了大渡河断裂的活动.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库水的重力作用和水渗流引起孔隙压力增加的叠加影响下,磨西断裂以西地区库仑应力变化量为正值,5 km深度最大增加45 kPa;库水的弹性效应使得大渡河以东区域库仑应力变化量为负值,最大降低约-12 kPa.这与该区域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性变化一致.进一步的计算结果表明,当水库蓄水维持在正常水位时,随着蓄水时间持续增长,渗流造成的孔隙压力增加会使得整个库区库仑应力变化量趋于正值,从而导致该区地震活动性整体增强.
    • 朱琳; 李腾飞; 石富强; 石军; 邵辉成
    • 摘要: 采用能够综合协调长期变形和震后短期变形的Burgers流变模型,模拟了1976年唐山强震群引起的震后形变场以及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结果 显示:1976年唐山强震群中主震的两个破裂面以及滦县和宁河两次强余震均对2020年古冶5.1级地震表现为库仑应力加载.岩石圈粘弹性松弛效应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显示,震后15年前后,库仑应力演化状态呈现显著的差异性:震后15年内,库仑应力变化剧烈;而震后15年后,库仑应力呈现缓慢的稳定增加状态.该过程与唐山强震群余震区地震活动过程相似,可能暗示1976年唐山强震群余震区应力调整过程已基本稳定.
    • 孙云强; 罗纲; 黄禄渊
    • 摘要: 大地震导致的同震及震后效应,对于分析不同地震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区域地震危险性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开发了模拟地震同震及震后效应的三维黏弹性有限元程序,通过计算走滑断层震例(概念性模型)引起的同震及震后效应,并与解析/半解析解进行对比,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同时基于概念性模型,分析了不同介质参数对同震及震后的地表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球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对地震同震位移有显著的影响,而中下地壳上地幔的黏度对震后效应起着主要控制作用.最后将该程序应用于青藏高原东缘,计算分析了2008年M W 7.9汶川大地震导致的同震及震后库仑应力变化对2013年M W 6.6芦山地震及2017年M W 6.5九寨沟地震的影响.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导致的库仑应力变化在芦山地震震源附近(0.013 MPa)及九寨沟地震震源附近(0.009 MPa)都为正值,说明汶川地震可能使得两次地震提前发生.
    • 石耀霖; 尹迪; 任天翔; 邱泽华; 池顺良
    • 摘要: 地震会引起同震位移和应力场变化,造成现存各断层上的库仑应力变化量的增加或减小并影响后续地震风险,对于地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大量地震实例中,理论计算的同震位移场与GPS、InSAR等实测的同震位移吻合,间接证实了基于均匀理想弹性假定下可以使用半无限空间Okada公式计算与位移微分相关的同震应力变化.然而,由于地壳并非严格的均匀理想弹性介质,理论计算和直接测量的同震应力变化进行比较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中国对四分量钻孔应变仪的数百个地震同震阶变的研究,发现记录绝大多数阶变不能满足自检条件;美国板块边界观测(PBO)中数百个同震钻孔应变记录同样发现观测幅度与理论预期值相差甚多,可达一两个数量级,这成为国际钻孔应变观测中的一个未解难题.2016年4月7日山西原平发生ML4.7地震,该地震虽然不大,但原平钻孔应力台站距离震中仅19 km,得到了优质的同震阶变记录.本文以此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台站观测到的主应力方向和应力偏量大小,均与基于震源机制解的破裂模型的理论预计值很好吻合,这是首次实际观测到与理论计算预测基本一致的同震水平应力偏量变化,为利用库仑应力概念估计后续地震活动性提供了观测基础.然而,观测到的应力变化与理论计算值相差109 Pa的围压,本文也对其可能原因进行了探索,认为在探头、固结水泥和围岩三个可能影响观测的因素中,固结水泥影响可能性最大,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 佘雅文; 付广裕; 赵倩; 郭凌冬
    • 摘要: 白鹤滩水电站为中国第二大在建水电站,蓄水过程引起的重力和库仑应力变化对于该地区的水储量变化和触发地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首先,本文给出了水电站库区临近区域均衡重力异常场,结果表明该地区基本处于均衡状态,较为稳定.其次,利用白鹤滩水电站库区地形数据,模拟计算了蓄水过程引起的地表和GRACE-FO(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Follow-on)卫星观测的重力变化,并与GRACE FO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模拟计算的重力变化表明,蓄水引起的重力变化为毫伽量级,万有引力作用为库区重力变化的主因,该重力变化比弹性形变的结果大两个量级.模拟GRACE-FO重力变化表明,白鹤滩地区蓄水引起的卫星观测重力变化为微伽量级,GRACE FO有可能观测到白鹤滩水电站蓄水的重力变化.最后,计算了蓄水引起的地壳内部应力变化,并给出了小江断裂带北段断层的库仑应力变化,该结果表明库仑应力变化在巧家以南和以北的两个区域大于0.01 MPa,该地区触发地震的可能性需密切关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