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并行优化

并行优化

并行优化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3年内共计279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118085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工程与科学、计算机工程与设计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7年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 、2016年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 、2014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等;并行优化的相关文献由891位作者贡献,包括伍卫国、刘松、刘钊等。

并行优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8085 占比:99.86%

总计:118256篇

并行优化—发文趋势图

并行优化

-研究学者

  • 伍卫国
  • 刘松
  • 刘钊
  • 吴泽彬
  • 李志辉
  • 金海
  • 吕小敬
  • 孙辉
  • 陆忠华
  • 韦志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侯竞夫
    • 摘要: 1959年,计算机科学家E.W.Dijkstra提出了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是一种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贪心算法,其作用主要表现在解决有向图中的最短路径问题方面。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Dijkstra算法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最短路径”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不再单单指空间中的最短距离,同样也可以用来研究各种时间、经济、能量消耗问题。但是,随着研究问题的复杂化以及所研究数据规模的逐渐扩大,传统的串行Dijkstra算法计算量大、时间复杂度较高的问题也逐渐体现出来,影响着Dijkstra算法在诸多问题中的表现。而并行化计算不仅在计算大规模数据时表现优异,也非常契合Dijkstra算法的算法思想。
    • 窦子铮; 姚铮; 陆明泉
    • 摘要: 为了满足无线电区域定位系统(Radio Local Positioning System,RLPS)空间基准自主建立技术高精度、高效率、高鲁棒性的要求,在交替坐标下降法(Alternating Coordinate Descent,ACD)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的空间基准自主建立技术.通过关联节点局部优化与系统全局优化,利用坐标下降法实现了分布式高精度定位.在算法收敛约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寻找节点拓扑独立集,提出了系统并行策略,缩短了定位耗时.同时,将测距信息与锚点信息深度融合,对优化模型进行了更新,提出了分布式的节点绝对坐标获取方法.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分布式算法在获取高精度定位结果的同时,有效缩短了定位耗时.
    • 李泽阳; 刘钊; 朱平
    • 摘要: 本文中针对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汽车尾门内板,提出一种包含材料-结构并行优化的轻量化设计流程。考虑纤维分层分布特点建立材料分层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材料参数化本构模型,在改变材料参数时可快速预测其力学性能;根据纤维取向的分布特征,提出材料参数提取和映射方法,有效提升结构分析精度;考虑材料和结构设计变量,结合Kriging代理模型和基于边界搜索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复合材料汽车尾门内板轻量化设计流程。最终结果,在保证多工况设计要求的同时,实现了材料和结构参数的并行优化,取得减质量10.5%的轻量化效果。
    • 马现; 王勇献; 朱小谦; 屠厚旺; 李朋; 颜恺壮
    • 摘要: 水声传播数值计算的效率是各类水声学应用关心的核心因素之一,谱方法作为求解微分方程的一种数值方法,具有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利用简正波-谱方法求解水声传播方程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然而,谱方法计算量更大,计算时间更长,在求解大范围海域声传播问题时,难以满足实时性的需求。因此,需要借助现代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利用并行计算和性能优化的技术,提高计算速度。首先分析程序的计算流程和热点函数,研究编译器选项优化和调用高性能数学库MKL、访存优化和精简计算等程序性能调优方法,面向众核高性能计算平台开展多线程并行加速处理。最后在天河二号众核平台上进行测试与评估,结果表明,计算深海波导算例最终改进后的程序相较于原始的程序运行时间从584 s减少到24 s,加速23.98倍,大大缩短了计算时间,验证了所用方法的有效性,对大海域水声场计算有重要意义。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些优化与并行方法对同类型同平台的其它科学和工程数值计算问题也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 王占彬; 张卫杰; 张健; 代登辉; 高玉峰
    • 摘要: 邻近边坡的桥桩结构对滑坡失稳冲击荷载的承受力决定着它能否安全运行,因此对地震荷载下边坡失稳冲击桥桩结构的研究为桥梁工程设计和建设所迫切需要.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跟踪粒子特性时间变化和模拟大变形的特性,提出了地震作用边坡滑坡冲击桥桩结构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算法,进行了地震加速度幅值、频谱、持时等参数对地震滑坡规律及滑坡冲击桥桩结构影响的研究,并研究了不同线程数对并行计算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加速度幅值增大会加快土体滑动速度和增大冲击体积量,对土体滑动冲击体积量的增大存在地震加速度临界值,大于该临界值时,冲击量增大幅度变大;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土体滑动速度和冲击体积量随地震反应谱峰值频率增大而增大,滑动土体对桥桩结构的冲击随之提前;地震持时增长,滑坡体的中部和后缘部分位移明显增大,冲击体积量增大;采用优化算法能够充分利用线程,大幅提高计算效率.
    • 赵洪博
    • 摘要: 传统的模糊挖掘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表现不佳,缺乏处理长距离依赖关系的能力,而且使用比较复杂,需要手动配置相关参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的并行化模糊挖掘(APFM)算法。该算法可以进行自动化参数配置,通过并行化的方法完成大规模数据集的处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APFM算法将建模过程也进行了优化。从整体、局部两个角度综合分析完成活动关系的处理;通过一种自底向上的方法获取流程模型的活动集合;通过计算长距离依赖因子挖掘流程模型中的长距离依赖关系。实验证明,在大规模数据集的处理场景下,APFM算法可以高效地完成数据处理,得到更加精准的流程模型。
    • 徐声振; 田明; 倪小龙; 于信; 白素平
    • 摘要: 介绍基于图像预处理的灰度加权算法实现跟踪激光光斑质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采用串行程序并行化、改进存取模式、算法归约化的方法对灰度加权算法进行并行优化;设计无人机跟踪实验对基于本方法所实现的光斑跟踪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相机采集到的1280×1024像素的光斑图片,Jetson Xavier NX在GPU-CPU异构体系结构下完成灰度加权算法,所用时间约3.4 ms,相较于中央处理器所用时间10.9 ms提升了3~4倍;考虑中央处理器读取像素及闭环控制的时间,采用GPU并行加速的光斑质心跟踪帧率可达31 FPS,脱靶量小于0.1 mrad,满足了光通信系统的要求。
    • 谭成兵; 刘源; 徐健
    • 摘要: 为了提高聚类挖掘的准确度和效率,采用布谷鸟优化的K-medoids算法来完成聚类,通过多节点并行聚类提高聚类效率.随机选择K-medoids聚类中心,并构建适应度函数,根据聚类样本初始化布谷鸟鸟巢位置.在布谷鸟K-medoids聚类中,可采用多运算节点并行聚类方法获取最优解,以优化聚类时间.实验证明,通过合理设置宿主发现概率阈值,布谷鸟优化的K-medoids聚类在自有数据集和UCI公开数据集聚类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聚类准确率,比常用聚类算法的聚类准确率更高,采用多节点并行优化后,提高了大规模数据样本的聚类效率.
    • 马超; 谭旭
    • 摘要: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慢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尚不明确,导致早期诊断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优化核极限学习机方法用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研究利用混沌理论和高斯变异方法改进樽海鞘算法(salp swarm algorithm,SSA),提出一种基于进化机制的智能诊断模型ISSA-KELM.改进的SSA算法同步实现特征选择和KELM核函数的参数优化,有效地解决了模型的参数设定和最优特征选择问题,并基于OpenMP平台多线程调度处理模型,在保证模型分类精度最大化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模型在分类精度上高于已有方法,计算效率也得到极大提高,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验证了本模型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有助于辅助临床医生在诊断中作出更准确的决策.
    • 赵德明; 庞锐; 王海波
    • 摘要: 微地震监测过程中,如何精准、实时地反演出微地震源的位置对生产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微地震震源反演原理的研究提出很多反演方法,如纵横波时差法、模拟退火法、多个参数联合反演等,其中震源扫描叠加算法(source-scanning algorithm,SSA)由于其客观性和易用性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研究微地震定位算法,发现震源扫描算法的计算速度有较大提升空间.以提升算法效率和现场应用的实时性需要为主要目的,提出利用二次插值方法减少算法计算量,利用MapReduce编程模型的并行化编程方法对变网格震源扫描算法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对比发现,在一个八核CPU的移动工作站上定位一段压裂的拾取事件剖面的时间可以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速度相比原来的方法提高约7倍,达到了现场生产实时监测的要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