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干物质积累量

干物质积累量

干物质积累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09591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中国土壤与肥料、新疆农垦科技、种子世界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作物多熟种植与国家粮油安全高峰论坛、全国第十五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全国第十四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等;干物质积累量的相关文献由547位作者贡献,包括付立东、王宇、隋鑫等。

干物质积累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09591 占比:99.93%

总计:209739篇

干物质积累量—发文趋势图

干物质积累量

-研究学者

  • 付立东
  • 王宇
  • 隋鑫
  • 任海
  • 李旭
  • 吕小红
  • 李宝军
  • 李强
  • 于振文
  • 王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倩; 曾健; 张振华; 雷宏军; 张鹏; 柳栋
    • 摘要: 为探讨循环曝气地下滴灌不同肥气耦合处理对作物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规律,以番茄(京鲁6335)为研究对象,利用循环曝气装置实现水肥气一体化灌溉,设置4个曝气量(高曝气O1,中曝气O2,低曝气O3,不曝气S,掺气比例分别为16.25%、14.58%、11.79%和0),3个施肥量(高肥F1,中肥F2,低肥F3),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12个处理,研究不同肥气耦合处理对温室番茄生长特性、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温室番茄进行循环曝气地下滴灌可显著提高植株株高和茎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随曝气量的升高,株高和茎粗总体上呈现增大趋势,曝气灌溉较不曝气灌溉处理株高最大增幅为22.57%,茎粗最大增幅为7.25%。同一施肥水平下高曝气灌溉处理较不曝气灌溉处理番茄植株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平均分别增大52.46%、60.64%和36.88%,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平均升高33.17%和48.71%。中肥水平下高曝气灌溉处理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果实干物质积累量较不曝气灌溉处理平均提高31.66%和36.95%,单株产量和单果质量较不曝气灌溉处理平均提高12.80%和19.51%,同一曝气水平下,中肥处理番茄株高、茎粗、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和植株干物质量较高肥和低肥处理均有显著增大。循环曝气地下滴灌肥气耦合下番茄单株产量与植株株高、茎粗和净光合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高曝气灌溉中肥处理番茄产量与植株株高、茎粗和净光合速率相关系数高于其他试验处理。因此,考虑各处理对番茄植株生长特性、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综合影响,高曝气灌溉中肥水平是本试验条件下温室番茄较优的灌溉施肥模式。
    • 谢婷婷; 赵欢; 肖厚军; 陈云梅; 胡岗; 秦松
    • 摘要: 为探究炭基肥对贵州鲜食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该地区鲜食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设不施N肥(T1)、习惯施肥(T2)、炭基肥(T3)、炭基肥×80%(T4)4个处理,研究炭基肥和炭基肥×80%对鲜食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叶绿素SPAD值、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3和T4处理均能提高玉米产量,以T3处理最高,达70.43 g/株,其次是T4处理,为65.31 g/株,二者无显著差异;玉米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_(2)浓度均以T3处理效果最佳,其次是T4处理;玉米叶绿素SPAD值随生育期的进程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绿素SPAD值在拔节期达到峰值,以T4处理最高,为54.0;炭基肥能够显著增加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在玉米收获期,玉米籽粒的干物质分配量达到最高,分配率为22.97%~45.03%,以T4处理最高;从相关性来看,玉米产量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及SPAD值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T3、T4处理对鲜食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光合特性及叶绿素SPAD值有促进作用,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其中以T3处理效果较优。
    • 贾国燏; 骆洪义; 褚屿; 林举梅; 王志远; 陈堂鑫; 徐震
    • 摘要: 探讨了在不同灌溉条件下,对玉米植株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试验以山东省磨山为试验地,在水肥一体化基础上,开展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植株养分吸收规律的探究,设置不灌溉(CK)、沟灌(T1)、喷灌(T2)、滴灌(T3)4种灌溉方式。研究表明:拔节期、抽丝期、成熟期3个时期,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量都呈现出T3>T2>T1>CK;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大致表现出T3>T2>T1>CK;钙、镁养分的吸收量大致表现出T3>T2>T1>CK;铁、锰、铜、锌养分的吸收量大致表现出T3>T2>T1>CK。此外,玉米植株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T3处理最高,为14447.20 kg/hm^(2);氮、磷、钾养分积累量T3处理最高,分别为207.73 kg/hm^(2)、178.18 kg/hm^(2)、204.65 kg/hm^(2);钙、镁养分积累量T3处理最高,分别为22.55 kg/hm^(2)、7.62 kg/hm^(2);铁、锰、铜、锌养分积累量T3处理最高,分别为8967.55 g/hm^(2)、1040.53 g/hm^(2)、406.65 g/hm^(2)、1182.65 g/hm^(2)。综上,相比于沟灌、喷灌,滴灌对于玉米植株养分吸收更优,滴灌方式可以更好的促进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养分吸收量,是玉米种植中适宜的灌溉方式。
    • 贾潇倩; 王硕; 房琴; 李瑞奇
    • 摘要: 【目的】探究冬小麦品种耗水时空差异对产量的影响,为筛选抗旱型品种以提高缺水地区冬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试验,以沧麦6002(CM6002)和衡麦4399(H4399)2个试验品种作为主处理,每个品种下设3个水分处理:全生育期不灌水(W0处理)、春季灌一水(拔节期灌水,W1处理)及春季灌二水(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水,W2处理),研究了不同品种冬小麦耗水时空差异对产量的影响。【结果】CM6002品种总耗水量、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和H4399品种差异不显著,但阶段耗水量有较大差异。其中,播种期至拔节期,CM6002品种的土壤贮水消耗量、耗水量均高于H4399品种;拔节—开花期,CM6002品种的土壤贮水消耗量、耗水量显著低于H4399品种;开花期至成熟期,CM6002品种土壤贮水消耗量、耗水量要高于H4399品种,且在W1处理下2个品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W0处理下,CM6002品种的120~200cm土层贮水的消耗量要显著高于H4399品种。W1、W2处理下,H4399品种在0~4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高于CM6002品种,但120~160 cm土层显著低于CM6002品种。与H4399品种相比,CM6002品种降低了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但增加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W0、W1、W2处理下,CM6002品种产量分别较H4399品种提高了2.7%、1.3%、3.2%。【结论】减少拔节—开花期耗水,增加播种—拔节期、开花—成熟期耗水和深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沧麦6002通过调控不同生育阶段及不同土壤层次的土壤贮水量,增加了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从而获得了较好的产量。
    • 梁仕军; 化存才
    • 摘要: 草本植物的根系具有非线性复杂性.花生是具有无限开花结实习性的草本作物,其开花期和结实期很长,生育期也较长.花生根系的长度影响到花生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研究分析花生生长的基本规律.基于Logistic模型,建立描述花生根长与干物质积累之间关系的二维微分方程组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的根越长,花生干物质积累越多,可增加产量.模型可对花生的实际生长过程作出合理的阐释.
    • 王瑞丽
    • 摘要: 2020-2021年,商丘市睢阳区农业农村局在豫东黄潮土区开展了生物有机肥在土壤修复及冬小麦生产上的应用试验,对生物有机肥与化学复合肥料的配合施用进行探索,并与深松技术进行比较,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影响的综合分析,研究生物有机肥料在土壤改良及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 李方豪; 纪鸿飞; 李翔鹏; 聂堂哲
    • 摘要: 为探究不同水氮调控对高粱干物质积累量和耗水规律的影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进行大田试验。设置3个不同的施氮水平0kg·hm^(-2)、80kg·hm^(-2)和150kg·hm^(-2),2个不同的灌水水平444m^(3)·hm^(-2)和877m^(3)·hm^(-2),研究不同处理高粱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高粱植株各个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在不同生育期存在不同的差异,施加氮肥可以促进高粱干物质积累,对不同生育期的不同器官促进效果有明显差异。综合考虑干物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初步得到150kg·hm^(-2)为黑龙江省中部高粱栽培的适宜氮肥用量。
    • 骆洪义; 李志红; 贾国燏; 刘彤彤; 褚屿; 林举梅; 王志远; 陈堂鑫; 徐震
    • 摘要: 本试验在日光温室中以水肥一体化方式供应生菜水肥,探讨不同生长期生菜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规律。结果表明,生菜定植后10天干物质积累量和养分吸收量较少,之后迅速增加,定植后30天养分吸收量达到最大值,占整个生长期的40%~55%;至收获期虽然吸收量增加,但吸收速率显著下降,干物质积累量为1 769.2 kg/hm^(2)。整个生长期氮、磷、钾吸收量分别为83.9、32.1、85.1 kg/hm^(2),吸收比例为2.6∶1∶2.7;钙、镁吸收量为37.5、5.2 kg/hm^(2),吸收比例为7.2∶1,铁、锰、铜、锌吸收量为1 818.6、152.5、28.9、150.4 g/hm^(2),吸收比例为63.0∶5.3∶1∶5.2。综上可知,生菜应在定植后的前20天适量增加施肥量,定植后的前30天氮、磷、钾肥用量应为钾肥>氮肥>磷肥;随着生菜生长期推进,加大钙、镁肥的施用比例;铁、锰、铜、锌肥应该随生长期推进,施用比例先低再高,且应偏重施用铁肥。
    • 李翔鹏; 李方豪; 纪鸿飞; 聂堂哲
    • 摘要: 为探究谷子雨养条件下对谷子耗水对不同施氮量响应情况,于哈尔滨市香坊区进行大田试验。设置4个不同的施氮水平0kg·hm^(-2)、50kg·hm^(-2)、100kg·hm^(-2)、150kg·hm^(-2)(N_(1)、N_(2)、N_(3)、N_(4)),研究不同处理谷子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构成要素、耗水强度、耗水模数与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氮肥可以促进谷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通过施加氮肥可以显著提升谷穗长度,以达到增产效果。谷子拔节期耗水模数最大,抽穗期N_(2)、N_(3)、N_(4)耗水强度较N_(1)处理高0.25~0.55mm·d^(-1)。N_(2)处理谷子的干物质积累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最高,N_(3)处理谷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 刘梦; 葛均筑; 吴锡冬; 杨永安; 侯海鹏; 张垚; 马志琪
    • 摘要: 【目的】华北平原夏玉米高效生产不仅取决于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也依赖于高效的机械粒收。本研究探讨了密度与氮肥用量对夏玉米产量形成和收获期籽粒水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玉米‘京农科728’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2个密度:7.5×10^(4)株/hm^(2)(D_(7.5))和9.0×10^(4)株/hm^(2)(D_(9.0)),副区设置5个施氮(N)水平:0、180、240、300和360 kg/hm^(2)(分别表示为N_(0)、N_(180)、N_(240)、N_(300)和N_(360))。测定了不同密度和氮肥用量下玉米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DM)、籽粒灌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肥偏生产力(PFP_(N))和农学利用效率(AE_(N))。【结果】与D_(7.5)相比,D_(9.0)处理V 6和R 1期L A I和DM分别提高5.0%~26.3%和3.7%~34.8%;籽粒最大灌浆速率(G_(max))提高0.35~1.33 g/(100-grain·d),灌浆速率最大时日期(T_(max))提前4.4天但灌浆持续期缩短6.9~12.2天,穗粒数减少15.0~51.3粒,实现增产2.4%~28.3%,达7.36×10^(3)~12.22×10^(3) kg/hm^(2);PPFN和AE_(N)分别显著提高10.1%~17.2%和72.0%~94.4%。与N_(0)相比,夏玉米叶片SPAD值随施氮量增加显著提高,施氮处理LAI和DM分别提高3.5%~171.3%和5.0%~177.7%;N_(240)~N_(360)水平G_(max)达峰值1.33~1.39 g/(100-grain·d),施氮处理T_(max)提前4.1~4.6天,灌浆速率最大时生长量(W_(max))提高5.7%~9.4%;百粒重提高0.5%~18.4%,穗粒数显著增加62.8~79.2粒,产量提高3.2%~115.7%,达10.10×10^(3)~11.33×10^(3) kg/hm^(2)。在D_(7.5)和D_(9.0)下,随施氮量增加夏玉米PFP_(N)、AE_(N)分别显著降低24.2%~46.6%和21.2%~43.1%、21.1%~32.5%和13.0%~32.9%。【结论】较高的夏玉米密度可以有效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速度,降低籽粒含水量至15.4%~24.8%,满足籽粒机收的要求。施氮量控制在180~240 kg/hm^(2),可进一步降低籽粒收获时的含水量,提高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改善籽粒灌浆提高粒重,实现产量稳定在10.5×10^(3)~11.2×10^(3) kg/hm^(2),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效率高达47.0~59.7和27.6~30.9 kg/kg。因此,机收夏玉米适宜的密度为9.0×10^(4)株/hm^(2),施氮水平为180~240 kg/hm^(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