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常州词派

常州词派

常州词派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26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7547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活在“现代”的“传统”:国际博士研究生及青年学者专题研讨会、第六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等;常州词派的相关文献由195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惠国、曹保合、张宏生等。

常州词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5 占比:3.2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7547 占比:96.66%

总计:7808篇

常州词派—发文趋势图

常州词派

-研究学者

  • 朱惠国
  • 曹保合
  • 张宏生
  • 祝东
  • 纪玲妹
  • 张彩云
  • 徐枫
  • 迟宝东
  • 刘深
  • 周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傅宇斌
    • 摘要: 晚清民初词坛为常州词派所笼罩,浙江词人虽有其浙西词派宗风,但亦因时代风气之发展,词学内部之变化,而受到常州词派比较大的影响。在词学门径上,由以师法姜、张为主变成出入诸家之间;在词学风格上,由南返北,风格更为多元;在词学宗旨上,则由浙入常,浙江词人对于常派,或自觉地融入,或依违于浙、常二派之间而实以常派为主,或开径独行,但仍可清楚看出常州词派的印迹。这说明晚清民初词学发展的大势,正是因为这么一批浙江词人参与主流词学建设,常州词派的词学影响更趋广大,常州词派的理论也更趋圆融,也使得传统词学向现代词学的演进加快了进程。
    • 高莹; 王峥
    • 摘要: 清代是宋末词人蒋捷及其《竹山词》接受史走向繁盛的重要时期。基于清初以来几大词派的认知与实践,中后期词坛对《竹山词》的受容不断累积丰富。除去凌廷堪的理论思考,酷似蒋捷的词人刘嗣绾、周稚圭等词作表现,重比兴寄托的常州派影响着当时词坛走向,宏通有变的周济、褒贬不一的陈廷焯等代表性词人词论,对蒋捷《竹山词》的深广传播具有节点意义,使其得以进入更为独特的接受视野,引领晚清臻于集大成式总结。
    • 冯乾
    • 摘要: 抒情传统学说具有重要的文论价值与强大的诠释功能,清代常州词派在词学理论及批评实践中展现出抒情传统的深刻影响。常州派词论中包含了抒情本质、抒情特征、抒情方法、抒情接受等内容,是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重要资源。
    • 何扬
    • 摘要: 周密为晚宋著名词人,对后世产生一定影响,清代尤为显著.清代初、中期,浙西词派领袖词坛,周密作为姜夔羽翼,一直在浙派词人关注视域内,草窗词颇受推崇,具有典范性.嘉道之际常州词派兴起,在其"比兴寄托"的理论导向下,草窗词被重新定位.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对待周密态度之不同,实出于相异的词学理念,然而两派之间并非壁垒森严,而是有着一定联系.考察草窗词在清代的接受生态,能从一个特定角度审视清代词学的演进轨迹,深化对清代词坛的认识.
    • 郑易焜
    • 摘要: 常州词派有颇深的经学背景,深受常州词派影响的况周颐,其词论中却有大量《庄子》语境,具体表现在:以"独"与"静"完成对词境的建构;"不得已"之词心说与《庄子》所说的"不得已"有相近的理论内涵;"浑成""自然"论承庄子而来,而"从追琢中出自然"却另有思辨.况周颐词论调和学力与性灵,使儒庄相互渗透,开辟了一条新的阐释路径.
    • 景旭锋
    • 摘要: 作为常州词派的开创者,张惠言继承了《诗经》和《离骚》中的"比兴"手法与"香草美人"的批评手法而于词学中开拓出"寄托"理论.在《词选》中,张惠言将温庭筠作为以"寄托"作词的旗帜来揄扬,将"词"这种文体的意蕴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从《词选》中可以看出,张惠言的"寄托"理论具有穿凿附会的比附以及将词体美感限于单一意义的缺陷.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常州词派的周济以"寄托有无"和"寄托出入"的论题加以发展,使"寄托"说与王国维的"境界"说并驾齐驱,成为传统词学的两大说词方法之一.从现代诗学的视域考察,"寄托"说的要义在于通过重建诗歌与历史的关系,以政治性和道德性的文学批评来阐发作品的思想意义.
    • 吴钦根
    • 摘要: 谭献与庄械一直被认为是晚清常州词派的重要代表,二人在当时即齐名并称。但关于谭、庄交游的具体情形及其并称的渊源始末,由于史料不足征而未能知其详。谭献稿本《复堂日记》、蔡寿祺所编《三子诗选》的发现,以及《复堂师友手札菁华》的印行,为详考二人交游及并称的前后历程开拓了空间。通过梳理可得出三点结论:其一,二人平生仅有三次会面,分别是在咸丰六年(1856)的秋冬、同治十年(1871)正月和光绪三年(1877)七月;其二,自咸丰十年至光绪四年,二人书信往还达55次,其中有个人遭际的述说,也有隐微心曲的吐露,以及学术上的交流与互动;其三,时人以庄、谭并称的初始缘由在诗而不在词。
    • 叶嘉莹(讲授); 杨爱娣(整理)
    • 摘要: 词要怎么样才是好的呢?清朝常州词派的词人张惠言说:"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词选〉序》),"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词有一种特殊的美感特质。词在最初的时候就是歌词,如敦煌的曲子本来是俗曲(流行的乐曲),后来有诗人文士替歌女写了这首曲子的歌词。因为早期是在歌舞宴乐的场合唱歌,虽然写词的是男子,但是一般是由歌女去唱,所以词都写的是女人的形象、女人的感情。
    • 徐新武; 沈松勤
    • 摘要: "常州词派"缺乏真正的创作领袖、独特的理论主张和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等基本要素,原本是一个散漫的地域词人群体,并非具有实质内涵的词学流派."常州词派"是近代词学史中人为发明的一个概念,是词史建构历程中诸多要素合力形成的,蕴含着新、旧两代词人有关词坛复兴和词学变革的不同理路.其中谭献等传统词家是因其背负着改革词风、复兴词坛、建立词统的的词学使命,龙榆生等新辈学人则是绵延词灯、建构词史,将传统词学系统化、学科化的现实考量.
    • 陳水雲; 鄧明靜
    • 摘要: 「厚」是晚清詞學的一個重要範疇,在最初它主要是針對浙派創作的空滑和枯寂而提出來的,但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逐漸生成出「柔厚」、「温厚」、「忠厚」等多種意義,從一個純粹表達上的要求變成對作者、内容、表達等全局的要求,崇「厚」亦成爲晚清常州派獨具特色的思想觀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