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嵌合抗原受体

嵌合抗原受体

嵌合抗原受体的相关文献在2012年到2023年内共计185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0630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暨第五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论坛、第二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7年CSCO学术年会 等;嵌合抗原受体的相关文献由2931位作者贡献,包括金涛、王海鹰、史子啸等。

嵌合抗原受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0 占比:0.5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0630 占比:99.44%

总计:30803篇

嵌合抗原受体—发文趋势图

嵌合抗原受体

-研究学者

  • 金涛
  • 王海鹰
  • 史子啸
  • 刘明录
  • 何凤
  • 李光超
  • 罗敏
  • 王立新
  • 黄飞
  • J·布罗格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毕嘉成; 田志刚
    • 摘要: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等重大疾病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当前免疫治疗在应对实体瘤等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合成生物学的理念和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与免疫学基础研究及免疫治疗实践相融合,诞生了“合成免疫学”新学科,后者将驱动免疫治疗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概述了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及合成免疫学诞生的背景,对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NK细胞疗法进行了介绍,并详细综述了设计构建合成免疫细胞和合成免疫分子的相关进展。研究表明,NK细胞由于其独特的属性,可能是“通用型”合成免疫细胞疗法的理想底盘细胞,通过精准识别肿瘤的嵌合抗原受体及智能响应性基因回路等的装载,将实现NK细胞的功能增效,并在NK细胞大规模扩增技术及封闭式、自动化、可编程“细胞工厂”等的支撑下,实现合成免疫细胞的“货架式”供应模式。除了合成免疫细胞疗法之外,减毒增效的合成免疫分子则为人工操控免疫应答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展望未来,合成免疫学驱动的免疫细胞疗法将与新型的合成免疫分子相辅相成,进一步提高抗肿瘤免疫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陶陶(编译)
    • 摘要: 封面图展示的是在血液和组织中,脂质纳米颗粒(图中的球体)正在使用抗体以特异性地靶向T细胞对抗CD5蛋白(图中蓝色部分为抗体;红色部分为CD5)。这些纳米颗粒将mRNA传递给T细胞,在体内对其重新编程,使其瞬间表达靶向致病性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金色部分)。在小鼠模型试验中,经过活体工程的T细胞可以缓解其心脏纤维化并改善心脏功能。
    • 贾琳; 李丽茹; 张清媛
    • 摘要: 临床使用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效果良好。目前,两种基于CAR-T细胞治疗的Kymriah和Yescarta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欧洲药品管理局的批准。如何将CAR-T细胞在白血病和淋巴瘤治疗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在实体瘤上延续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难题。有效将CAR-T细胞应用于实体瘤的治疗中,还需要克服的障碍包括肿瘤抗原异质性、CAR-T细胞体内扩增迁移和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等。本文针对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目前存在的困难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 姚倩; 夏兴洲; 王万聪; 李冲慧; 侯皓凡
    • 摘要: 目的 构建靶向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的嵌合抗原受体C2-45/CAR,制备慢病毒,为CEA阳性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奠定研究基础。方法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CEA scFv、CD8铰链区和跨膜区、共刺激分子CD137和CD3ζ克隆入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中(pCDH-C2-45/CAR),酶切和测序鉴定,用慢病毒制备试剂盒合成慢病毒LV-C2-45/CAR,梯度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结果 经转化、鉴定,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C2-45/CAR构建成功;成功合成慢病毒LV-C2-45/CAR(对照LV-pCDH),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慢病毒LV-C2-45/CAR感染293T细胞后可见C2-45/CAR表达。结论 靶向CEA嵌合抗原受体表达载体及慢病毒制备成功,为CAR修饰T细胞、NK细胞杀伤CEA阳性肿瘤研究奠定基础。
    • 李帆; 张琴星; 童祥文; 田高辉; 顾力行; 徐瑶
    • 摘要: 背景与目的:信号肽(signal peptide,SP)是一段存在于前体蛋白N-端的短肽链,能够调节前体蛋白的折叠和转移,在蛋白质的分泌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在白血病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关于CAR结构的胞内域改造方面也有诸多研究,而对单链可变片段(scFv)的N端SP研究进展缓慢。探讨4种不同SP的CD19-CAR在T细胞表面表达及对CD19+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通过基因合成和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4种不同SP(SP1、SP2、SP3、SP4)的靶向CD19抗原的CAR载体,进行慢病毒包装,将得到的慢病毒转染T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转染效率,采用钙黄绿素释放法检测该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成功构建4种不同SP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将4种慢病毒转导T细胞后,结果显示,分别有20.9%、22.6%、31.5%、38.6%的T细胞表面能够表达CD19-CAR(分别命名为SP1-CD19、SP2-CD19、SP3-CD19和SP4-CD19细胞),进一步杀瘤实验证明,SP4-CD19细胞对CD19+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高于SP1-CD19、SP2-CD19和SP3-CD19细胞(P0.05)。结论:SP4-CD19细胞的转染效率、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及对CD19+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均显著高于SP1-CD19、SP2-CD19和SP3-CD19细胞,该研究成果为CAR-T优化改造及其高效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 胡佳丽; 张添添; 张超; 陶莹; 陈卫建; 高文仓
    • 摘要: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技术,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显示出良好疗效。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CAR转人自体T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后输注入患者体内,直接结合其同源抗原,形成CAR-T细胞活化、增殖、免疫激活、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及肿瘤细胞清除。
    • 王彦哲; 何思思; 马虎
    • 摘要: 伴随对肺癌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肺癌治疗已进入一个新时代。目前,包括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在内的免疫治疗药物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但仍有许多局限性。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modified T,CAR-T)是一种新型的过继性免疫治疗策略,不仅成功地用于治疗血液肿瘤,而且为包括肺癌在内的实体瘤的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的理论依据。然而,使用CAR-T细胞靶向肺癌治疗由于缺乏合适的肿瘤特异性抗原、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肿瘤抗原逃逸以及脱靶效应等而变得非常复杂。本综述旨在系统阐释CAR-T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生成特征,总结了CAR-T细胞治疗肺癌临床试验中常见的肿瘤相关抗原,指出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新策略,以期为肺癌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前及临床试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张静; 王建勋
    •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第二大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尽管现代疗法使患者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整体生存率明显提高,但多数患者仍然复发并死亡。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疗法在多种肿瘤治疗特别是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显示出明显疗效,为复发/难治性MM的治疗带来希望。本文主要从CAR-T细胞结构设计、活性优化、安全性控制等方面来阐述CAR-T细胞治疗MM的优化策略新进展。
    • 黄河; 祖成; 胡永仙
    • 摘要: 尽管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但MM患者的远期预后仍不乐观,迫切需要新疗法。而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在B细胞肿瘤中所取得的成功激励研究者拓展其应用场景,如复发/难治性MM。初期的研究主要以B细胞成熟抗原(BCMA)为靶抗原,在BCMACAR-T细胞治疗产品取得喜人成果并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的同时,以其他抗原为靶点的CAR-T细胞疗法也正在接受临床试验的评估,如SLAMF7、CD44v6、CD56等。但CAR-T细胞治疗并未完全杜绝MM复发,故肿瘤细胞耐药及复发的机制还需更多研究,并针对相应的机制进一步改进现有的CAR-T产品。本文总结近年来已经进行的和正在进行中的CAR-T细胞疗法治疗复发/难治性MM的临床试验,并提出未来可能的改进方向。
    • 胡想金; 王赛仑; 郭佳; 高耀; 谭炳琴; 闾军
    • 摘要: 目的 构建靶向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的第4代慢病毒载体,并进行慢病毒载体鉴定、包装及病毒滴度测定。方法 通过分子克隆技术从本实验室第2代anti-GPC3-CAR的慢病毒载体上得到anti-GPC3-CAR序列,并与人源化IL-15/IL-15Rα序列连接后插入慢病毒载体pCDH,重组质粒经菌落PCR及测序鉴定。将构建的重组质粒分别与辅助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48 h后收集上清并进行病毒滴度测定,流式细胞术验证anti-GPC3-CAR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第4代anti-GPC3-CAR慢病毒表达载体,并成功包装了慢病毒颗粒。结论 本研究构建第4代anti-GPC3-CAR慢病毒表达载体,可高效包装出含CAR基因的慢病毒颗粒,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底盘细胞的功能及持久性,为后期CAR修饰的免疫疗法奠定了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