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崇高

崇高

崇高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6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美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9篇、相关期刊893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北方文学(下旬刊)等; 崇高的相关文献由139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磊、张中锋、张玉能等。

崇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9 占比:100.00%

总计:1469篇

崇高—发文趋势图

崇高

-研究学者

  • 王磊
  • 张中锋
  • 张玉能
  • 丁念金
  • 吴娟
  • 朱鹏飞
  • 王杰
  • 袁大勇
  • 顾颉
  • 孔瑛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邹淋
    • 摘要: 抗战期间,陈铨大力宣扬“尚武”“尚力”的文学主张,力求以寻求意义支持的方式来为人的构建与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复兴探索一条现实可行的文学道路,并进行了相应的文学实践,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彰显出“崇高之美”,它的意义内涵涵盖了美学属性与美学特征两方面,前者可以概括为“崇高”,后者则具化为三个层面的“对立”。
    • 王浩宸
    • 摘要: 席勒美学思想中关于崇高的论述内容丰富,这位诗化的哲学家由于钻研历史与哲学而深受康德的影响。席勒在论述中加入了个体体验从而使其崇高美学思想带有自传性,同时席勒看到了偶然性的世界、将来异化的人以及上帝的隐去,于是其崇高论就具有了现代性色彩。席勒的崇高美学思想与启蒙理性之间形成对话关系,对构建现代美学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 陈佳
    • 摘要: 在“sublime”输入漫长的汉译史中,汉语固有的“崇高”一词得以从众译语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匹配,“崇”与“sublime”所包含的山峦意象暗通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但中西自然观的差异又导致山峦意象在两种文化中所唤起的情感存在巨大差异,从而造成“sublime”在西方历史语境下形成的激烈对抗色彩在中文语境下受到一定程度的弱化。
    • 莫万莉
    • 摘要: 文章以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黑石与OPEN新近完成的山谷音乐厅的比较作为切入点,在当代语境下对后者展开阅读。当山谷音乐厅呈现出一块作为"自然物"的"黑石"之面貌时,它亦因对结构和设备的整合而构成了一个技术物。文章认为在当代语境中,山谷音乐厅借助一个晦涩、厚重的实体,通过对平滑美学的拒绝而致力于与观者产生更为深刻的联结。
    • 郭颖茜
    • 摘要: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1770-1827),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之一,与海顿、莫扎特一起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三杰”。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音乐财富。他的创作领域极为宽泛,涉及的体裁也多种多样,风格不一。其中包括1部歌剧、5首钢琴协奏曲、9部交响曲、3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多首管弦乐序曲。为此,他也被世人尊称为“乐圣”,是西方音乐史上“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巨匠。其中32首钢琴奏鸣曲在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以他创作的第15首钢琴奏鸣曲《田园》第一乐章为例,同时结合具体的音乐本体及其世界观,以此来分析阐释“优美”与“崇高”这两种不同形态的美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 元宵
    • 摘要: 文章从“崇高”美学概念的历史演进和当代现实意义出发,立足于提高高职语文思政教育效果,选取当前使用较广的4种高职语文教材,从“民族共同体”“家”“他者”三个方面挖掘高职语文文本中的“崇高”元素,以期能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进一步提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效果。
    • 张杰
    • 摘要: 《福乐智慧》中写到了月圆和觉醒两个人物的死亡。二者的身份、人生观、社会经历等有很大差异,但其临终前后的死亡场景都体现出畏死与超越并存的崇高的美感,二人赴死的过程亦是向其最本真的存在回归的过程。相对而言,月圆去世表现出的伦理价值更多,而觉醒因其特殊的隐士身份和孤独的死亡显示出更多的宗教价值和美学价值。《福乐智慧》对死亡的认知反映了喀拉汗王朝时期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其中的某些思考与20世纪的存在主义哲学有殊途同归之处。
    • 代威亚
    • 摘要: 北派山水画在山水画史里占有突出的地位,贯穿始终。以寄情山水的心态,追求世外桃源般宁静的牧歌形式为主,表现出北方山水雄壮浑伟的风格,并呈现出一种动人心魄的崇高之美。
    • 冀志强; 李黔
    • 摘要: 席勒美育思想的目标在于建立政治自由与实现道德国家。但他的这种美育思想包含了一个矛盾,即美与审美在落实美育的过程中究竟是一个过渡性的阶段还是一个终极性的目标。一方面,席勒认为道德状态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理想,而审美状态则是达到这个目标的中间阶段;另一方面,由于以美为对象的游戏冲动可以摆脱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强制而实现人格的完整性,那么它就成为超越道德强制的一种理想状态。此外,从美与崇高的关系来看,美在席勒美育思想中的位置也包含着一个矛盾。席勒美学思想中的这种矛盾,在黑格尔与马克思的美学中以不同的方式得到扬弃。
    • 周璐
    • 摘要: 河南首档大学生红色舞台剧实境记录节目《那时的你》由河南广播电视台着力打造,旨在传递红色精神,讲好党史故事。节目以“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剧目排练展演为线索,再现中国革命史中具有典型性的英雄人物事迹,塑造出英雄人物的崇高感。节目将舞台剧、纪录片、真人秀三种艺术形式集于一身,利用戏剧性的叙事结构、电视化的镜头语言、交互化的叙事空间,不仅实现了叙事上的突破,增强了戏剧性和观赏性,而且向观众传递了爱国主义精神与红色理想信念。同样的青春,不同的时代,《那时的你》跨时空书写了一场青春与价值的对话,在内容表达中实现价值升级,彰显着对民族精神的追求与热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