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岩石物性

岩石物性

岩石物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3459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地球物理学报、石油天然气学报、石油地质科技动态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四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第十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等;岩石物性的相关文献由46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为民、郝天珧、宋海斌等。

岩石物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0.99%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3459 占比:98.91%

总计:13608篇

岩石物性—发文趋势图

岩石物性

-研究学者

  • 王为民
  • 郝天珧
  • 宋海斌
  • 白振瑞(校)
  • 蔡天成
  • 赵平
  • 丁柱
  • 于长春
  • 任岚
  • 任征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喻翔; 陈聪; 周俊杰; 程纪星; 腰善丛; 杨龙泉; 陈涛; 艾永亮
    • 摘要: 为全面了解相山火山盆地主要岩石物性特征,为该区非震物探方法综合解释提供依据,于2014—2016年系统收集、整理和测量了相山盆地70多口钻孔的岩石样本,并先后多次在全盆开展野外岩矿石取样和物性实测。在统计、分析和对比岩矿石密度、磁化率、电阻率等参数的基础上,获取了盆内几大类岩石的密度、磁化率和电阻率特征,并探讨了该地区岩石物性分布情况,这些物性数据为盆内实施的非震物探方法的反演和解译提供了物性基础。
    • 卢雪梅
    • 摘要: 欠压区是指地层孔隙压力低于静水压力的区域。除油气开采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欠压区外,天然欠压区在全球分布广泛。目前认为天然欠压区的成因主要有重力作用和地质作用两种,这两者可单独作用,也可同时存在。重力形成的欠压区属于水文学的研究范畴,而地质作用形成的欠压区则与油气勘探开发相关。地质作用影响到岩石物性或流体的pVT性质,导致流体压力无法与周围环境达到平衡而形成欠压区。目前关于欠压区的研究较少,即使有也常常局限于个别案例或被视为以超压为主的异常压力研究的一部分。Law(2013)的研究表明,美国的天然气藏普遍存在欠压现象。Birchall等(2022)对全球29个已确认的天然欠压盆地和地区的梳理也发现,因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欠压地层(低于静水压力10 MPa)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北美洲、中国、俄罗斯、欧洲大陆、挪威巴伦支陆架和斯瓦尔巴特群岛的沉积盆地,且都位于近期曾经历过大规模构造抬升的地区。
    • 金大伟; 王海勇; 刘世超; 张铭; 赵新文
    • 摘要: 随着碳酸盐岩油气藏的研究深入,碳酸盐岩盖层也受到了重视,其封闭有效性研究成为油气成藏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岩石物性分析参数在盖层的封闭有效性评价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塔里木盆地东部古城地区为例,基于突破压力、孔隙度、渗透率、比表面积、扩散系数、泥质含量等岩石物性分析参数的数据分布特点及相互之间的数据关系,建立了研究区的碳酸盐岩盖层的封闭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以研究区目前的取芯样品岩石物性分析数据为基础,其研究区的碳酸盐岩盖层可分为五级,古城地区盖层的封闭有效性主要在Ⅲ级、Ⅳ级,其中具有的优势盖层条件为,较大的突破压力、较小的孔隙度、较小的渗透率;劣势条件为,过小的比表面、偏大的扩散系数、过低的泥质含量,碳酸盐岩盖层条件较差。本次研究目的是通过实验室分析的物性数据来评价盖层的封闭有效性,建立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的新方法,为碳酸盐岩盖层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俞凌杰
    • 摘要: 渗透率是评价储层岩石物性的关键指标。常规稳态法测试技术难以准确描述泥页岩等致密岩心超低渗特性。基于非稳态的脉冲衰减法,无需借助流量计量,通过压差-时间衰减关系来获取渗透率,具有稳定时间短、测量速度快、精度高三大优点。中国石化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中心近期推出SLP-Ⅱ型脉冲法超低渗透率仪,具备更高的自动化和集成化水平。
    • 赵文
    • 摘要: 在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对疏松砂岩储层岩石物性、矿物组分以及微观孔隙结构等都有较大的影响,研究储层参数变化规律和变化机理,对于油田开发后期稳产措施等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孤东油田馆陶组河流相疏松砂岩储层为例,以岩心物性测试、铸体薄片、X-衍射粘土矿物分析、压汞实验等数据为基础,总结不同含水期储层岩石物性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的变化规律,研究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流体对储层微观组分以及孔隙结构的影响,分析储层宏观属性参数变化的的微观机理。在长期注水影响下,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增大,泥质含量降低。孔喉半径增大,孔喉均质程度得到改善,均值系数增大。粘土矿物含量变化较大,其中,高岭石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伊利石含量增加,绿泥石含量基本不变,伊蒙混层含量降低。
    • 邹雨时; 李彦超; 李四海
    • 摘要: 页岩气藏CO2蓄能压裂过程中,前置注入的超临界CO2溶于地层水或滑溜水会形成弱酸性的CO2水溶液.为了明晰前置注入的超临界CO2的化学溶蚀效应对于后续页岩气储层压裂裂缝扩展及岩石物性的潜在影响,采用一套小尺寸真三轴压裂模拟系统,对含方解石充填天然裂缝的页岩开展了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压裂模拟实验;结合声发射监测和CT扫描,研究了CO2水溶液作用下的岩石破裂机制;进而通过水岩作用实验定量评价了岩石性质的改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在较高水平应力差下(8 MPa),滑溜水不易使高强度胶结的天然裂缝开启,趋于形成简单缝,声发射事件点主要分布于起裂点附近;②CO2水溶液在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对页岩基质和天然裂缝中的钙质充填矿物存在溶蚀作用(0.5 h即可发生),并且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溶蚀程度显著增强,使得页岩层理、天然裂缝抗拉强度降低,同时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大,最终促进页岩层理和天然裂缝的开启、形成复杂的水力裂缝且明显以剪切破裂为主.结论认为,CO2前置注入引发的化学效应有助于提高页岩气水力压裂裂缝的复杂程度和改善储层的岩石物性;超临界CO2前置蓄能压裂技术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 邹雨时; 李彦超; 李四海
    • 摘要: 页岩气藏CO_(2)蓄能压裂过程中,前置注入的超临界CO_(2)溶于地层水或滑溜水会形成弱酸性的CO_(2)水溶液。为了明晰前置注入的超临界CO_(2)的化学溶蚀效应对于后续页岩气储层压裂裂缝扩展及岩石物性的潜在影响,采用一套小尺寸真三轴压裂模拟系统,对含方解石充填天然裂缝的页岩开展了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压裂模拟实验;结合声发射监测和CT扫描,研究了CO_(2)水溶液作用下的岩石破裂机制;进而通过水岩作用实验定量评价了岩石性质的改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在较高水平应力差下(8 MPa),滑溜水不易使高强度胶结的天然裂缝开启,趋于形成简单缝,声发射事件点主要分布于起裂点附近;(2)CO_(2)水溶液在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对页岩基质和天然裂缝中的钙质充填矿物存在溶蚀作用(0.5 h即可发生),并且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溶蚀程度显著增强,使得页岩层理、天然裂缝抗拉强度降低,同时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大,最终促进页岩层理和天然裂缝的开启、形成复杂的水力裂缝且明显以剪切破裂为主。结论认为,CO_(2)前置注入引发的化学效应有助于提高页岩气水力压裂裂缝的复杂程度和改善储层的岩石物性;超临界CO_(2)前置蓄能压裂技术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 臧凯; 高晓丰; 陈腾
    • 摘要: 岩石是构成地球的最重要材料,地球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必然与岩石的各种物理性质密切相关,所以岩石物性数据也是地球物理勘查的基础性数据.地球物理勘探中重力、磁测、电法测量工作常用到密度、磁化率、电阻率以及极化率参数的综合分析,可辅助解释地球物理异常成因,进而对相关成矿地质问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本次工作通过采集测量库布苏北地区地表及深部钻孔岩芯的多种岩矿石,对各类物性参数进行统计处理及综合分析,结合以往成矿特征,大致明确该区域内弱磁异常成因,进而推断深部地层界面,初步明确深部成矿潜力,为指导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 苏晶; 钟广法
    • 摘要: 深海浊流沉积是重要的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目标,对古海洋、古环境、古构造乃至古气候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前人对于浊积岩的研究多从沉积学角度进行,从岩石物理角度开展的相关研究很少。本文将岩芯宏观沉积学分析、薄片(或涂片)分析与岩石物性分析相结合,研究南海海盆北部IODP 367航次U1499、U1500站位浊流沉积的沉积特征和岩石物理响应。共识别出了3类浊积岩:钙质、陆源碎屑和陆源碎屑-钙质混积浊积岩,以陆源碎屑和混积浊积岩最发育。不同类型的浊积岩表现出不同的岩石物性特征:钙质浊积岩表现为低磁化率、高颜色反射率亮度、密度变化较大和低自然伽马;陆源碎屑浊积岩表现为低磁化率、中-低亮度、中-高密度、中-低自然伽马;混积浊积岩的磁化率、亮度和自然伽马变化大,密度中-高。南海海盆浊积岩的丰度在发育时间上以晚中新世和中-晚更新世最高,然后依次为早更新世、上新世和早-中中新世。晚中新世和中-晚更新世全球海平面总体处于低位时期,有利于浊积岩的发育。自晚中新世以来,南海海盆钙质浊积岩的丰度总体呈逐渐减少趋势,可能与南海海盆水深逐渐加大、碳酸盐沉积逐渐萎缩等因素有关。
    • 袁永真; 张鹏辉; 张小博
    • 摘要: 区域地层发育特征研究认为大兴安岭中南段上古生界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次系统采集了扎鲁特盆地、突泉盆地、乌兰浩特地区的地层岩石物性标本,测试了密度及电阻率.结合前人物性研究资料与本次工作结果,系统地整理了扎鲁特盆地、突泉盆地、乌兰浩特地区地层岩石物性参数,重点分析了上古生界林西组地层的物性界面,为在该地区开展非震地球物理测量提供了基础性资料.从古地理环境和电阻率特征两个方面对比了三个地区的林西组烃源岩地层,认为突泉盆地地区形成烃源岩的条件相对有利,并且泥岩的板岩化程度低,是寻找林西组烃源岩最有利的地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