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岩浆热液

岩浆热液

岩浆热液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4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1436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岩石学报、地球、地学前缘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岩浆热液的相关文献由54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争、卢焕章、张德会等。

岩浆热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4 占比:9.52%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1.67%

专利文献>

论文:1436 占比:88.81%

总计:1617篇

岩浆热液—发文趋势图

岩浆热液

-研究学者

  • 刘争
  • 卢焕章
  • 张德会
  • 梁磊
  • 王杰亭
  • 王铁军
  • 田世洪
  • 韩润生
  • 侯增谦
  • 刘云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娜欣; 刘善宝; 陈振宇; 蒋胜雄; 李宏伟
    • 摘要: 华南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以花岗岩相关的稀有和稀土金属成矿作用而举世瞩目。其中,铌的成矿作用一般与过铝质高分异花岗岩有关,稀土元素则随岩浆演化程度增强而富集程度降低,而江西铁木里含黑云母碱长花岗岩体同时富集铌和稀土元素,矿化组合极具特色。本文在详细的矿物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飞秒激光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对铌和稀土矿物进行了矿物地球化学分析,借此对铁木里碱长花岗岩中铌和稀土元素的富集机制进行探讨。铁木里岩体由肉红色含黑云母碱长花岗岩(r-G)和灰白色含黑云母碱长花岗岩(g-G)组成,发育暗色包体。r-G中的铌矿物主要为岩浆期形成的铌铁金红石,稀土矿物包括岩浆期形成的硅钛铈矿、独居石、磷灰石和热液期形成的独居石和氟碳(钙)铈矿。g-G中的铌矿物包括岩浆期形成的铌铁金红石和热液期形成的铌铁金红石、易解石、铌铁矿,稀土矿物包括岩浆期磷灰石和热液期磷灰石、独居石、氟碳(钙)铈矿。暗色包体为岩浆混合成因,内含磷灰石、独居石和零星的硅钛铈矿、金红石。矿物组合特征显示,铁木里碱长花岗岩中的铌和稀土元素经过了岩浆和热液两个时期的富集。应用金红石、磷灰石、绿泥石等矿物成分特征约束了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体系的物理化学状态,反演了铌和稀土元素的富集过程。在岩浆结晶阶段(688~500°C)铌形成铌铁金红石,稀土元素形成磷灰石、独居石、硅钛铈矿,部分稀土元素进入云母类矿物。在岩浆期后热液阶段,铌主要在高温阶段(500~486°C)形成热液金红石、易解石、铌铁矿,稀土元素发生活化、迁移,在中温热液阶段(~280°C)形成热液独居石、氟碳铈矿、氟碳钙铈矿等稀土矿物。岩浆体系处于高氧逸度状态,随着演化程度的增高,温度、氧逸度均呈下降趋势,热液体系处于低氧逸度的还原状态。流体温度和氧逸度的降低以及岩浆演化及岩浆与碳酸盐岩围岩反应导致的成分变化是造成稀土元素活化、迁移、沉淀的重要因素。铁木里碱长花岗岩体发育岩浆-热液型铌-稀土矿化,可作为该类资源综合评价的重要靶区。
    • 蓝海洋; 张学友; 王密; 赫旸; 李建源; 张伟; 黎爱国; 祁洪岩
    • 摘要: 红旗营子铅锌多金属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辽东古元古代裂谷的辽东-吉南成矿带上。矿区地层为古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断裂控制着矿床的分布。中生代岩浆岩活动频繁,与成矿关系密切。基于对红旗营子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研究了区内脉岩与矿体的时空关系,探讨了岩体与脉岩的同源性问题,认为区内脉岩与铅锌矿体在空间上密切共生,并且直接控制矿体的产状。矿体、脉岩、岩体三者具有一定的时空关系,矿体、脉岩和黄岭花岗岩体来自同一岩浆房,即铅锌矿体、脉岩和黄岭花岗岩体同源。红旗营子铅锌多金属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充填型矿床。通过厘定矿区脉岩与矿体时空关系及岩体与脉岩的同源性,确定了矿床的成因类型,有助于下一步区内及外围开展找矿工作。
    • 李瑞鹏; 崔晓亮; 苏尚国; 张雅南; 梁存涛; 陈学根
    • 摘要: 出露于河北武安地区的隐爆角砾岩分布广泛,其成岩过程对于研究该区岩浆和流体的相互作用及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河北武安洪山隐爆角砾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及镜下观察及电子探针(EMPA)及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的原位分析.详细的矿物学研究表明,武安角砾岩主要分布于主岩体(闪长岩)与围岩(灰岩)之间,角砾多为棱角状、次棱角状,具有明显可以拼合的特征,角砾边部常可见方解石的再生加大现象,因铁含量的不同,角砾呈深浅不同的颜色.基质成分主要由方解石和赤铁矿组成.赤铁矿环带发育,其核部FeO高,边部Mg0、Al203高,其全铁含量与SiO2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赤铁矿相对富集Ba,K,U等元素,亏损Th,Ta,Nb,Zr,Hf等高场强元素,表明其可能形成于岩浆-流体环境.同心层状赤铁矿明显富集Ti和Pb,Ti的相对富集表明同心层状赤铁矿的成因与岩浆有关,Pb的相对富集则表明其形成后期有热液叠加参与.本文研究认为,武安地区隐爆角砾岩的成因模式为:深部岩浆流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上覆围岩的圈闭而产生流体沸腾超压现象,随后上覆岩层突然减压破碎,岩浆-流体发生隐爆作用并将上层岩体破碎胶结成岩.
    • 梁磊; 董业才; 高嵛飞; 张玲; 徐桃
    • 摘要: 关于稀有金属花岗岩的成矿流体来源及与岩浆演化的成因关系长期存疑.现以华南稀有金属花岗岩的典型代表广西栗木花岗岩为例,通过对成矿地质体花岗岩垂向分带的岩相学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的深入研究,分析岩浆—热液的形成演化路径与成矿过程.研究表明,岩浆演化除了结晶作用外,还有大规模的气—液分离,岩浆—热液的形成主要与其中的气—液分离有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岩浆残液.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均来自第二次气—液分离形成的二级残余富气流体相构成的岩浆—热液,岩浆—热液系统由3个不同空间分布的分支系统组成,每个分支系统在不同环境下以交代、结晶等不同形式与上部地质体作用,演化形成成矿流体,最后形成岩体接触带及附近的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和以细晶岩为底部边界的成分分带.研究成果还原了岩浆演化形成岩浆—热液的详细路径,构建了成矿模型,对深入认识花岗岩的岩浆演化与成岩成矿作用具有启示意义.
    • 陈程; 赵太平
    • 摘要: 铟作为支撑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金属,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半导体、焊料合金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铟的重要来源是与花岗质岩浆有关的锡多金属矿床,其中铟的富集程度远超其他类型矿床.文章在简要概括铟矿床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铟在岩浆-热液系统各演化阶段的富集过程以及锡、铟同步富集的原因.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如果有黑云母、角闪石等铟的主要载体矿物发生分离结晶,铟的成矿潜力便会被大大削弱.当铟进入成矿流体后,铟的氯化物、氟化物和氢氧化物对铟的搬运有重要作用,流体的温度、pH值以及金属配体的种类和浓度是控制铟迁移和沉淀的重要因素.而当铟从流体中沉淀时,因四次配位的In3+与贱金属硫化物(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等矿物)中四次配位的金属离子更相似,造成大量的铟以类质同象替换的方式进入硫化物而与锡发生分离;沉淀后的含铟矿物在后期地质过程中可能经历铟的重新活化、迁移和扩散等过程,导致铟再次富集.铟的富集过程与锡有关,这可能是由于铟和锡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二者在表生环境中活动性弱,会滞留在经历化学风化的富黏土的沉积岩中,这样的沉积岩经变质作用会形成大量的云母类矿物,而黑云母作为铟和锡的共同载体,其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分解可能是导致铟和锡在矿床中同步富集的根本原因.此外,新近在一些贫锡岩浆热液矿床中发现铟也能够超常富集,其机理尚不清楚.加强表生环境中锡与铟预富集过程的研究以及贫锡矿床中铟富集机制的研究,对查明铟-锡共生、分离机制和完善铟成矿理论至关重要.
    • 蔡金君; 王吉东; 李凌霄; 杨卓
    • 摘要: 云南西畴县菜园子铅锌铜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下泥盆统坡脚组(D1p)之矽卡岩层中,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成矿结构面为硅钙面;通过对矿体系统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该矿床至少存在2次成矿作用,早期为喷流沉积成矿,晚期叠加了燕山期隐伏花岗岩提供岩浆热液成矿,该矿床的形成为多源多期成矿.
    • 王健
    • 摘要: 广东省罗镜地区处于粤西罗定盆地南缘,吴川—四会断裂带与罗定—广宁断裂带夹持贵子弧形构造带中段外围,位于粤西金成矿远景区内,该远景区具有较好的金成矿地质条件.前人在远景区内发现的金矿床(点)众多且金矿化类型多变.通过对前人的找矿资料的研究及对罗镜地区进行的地质找矿工作所得的成果,发现该地区具有寻找石英复脉型金矿的潜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