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尺骨冠状突骨折

尺骨冠状突骨折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0080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基层医学论坛、临床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4年江西省第八届中西结合骨伤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全国周围神经学术会议暨东北地区第三届手外科学术会议等;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相关文献由461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养均、秦增华、杨健等。

尺骨冠状突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2 占比:0.7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0080 占比:99.27%

总计:20228篇

尺骨冠状突骨折—发文趋势图

尺骨冠状突骨折

-研究学者

  • 朱养均
  • 秦增华
  • 杨健
  • 钱增杰
  • 陈建国
  • 丁真奇
  • 史俊永
  • 周新建
  • 岳卫平
  • 常建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蒋广达
    • 摘要: 目的比较尺骨冠状突骨折应用带线锚钉与克氏针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研究组44例行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主动活动时间,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与6个月时的肘关节疼痛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肘伸屈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78.65±7.85)min、术中出血量(22.52±3.45)mL、住院时间(3.20±0.57)d、主动活动时间(24.52±2.03)d较对照组(87.55±5.79)min、(30.52±3.40)mL、(4.52±0.60)d、(29.50±2.05)d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2、10.955、10.580、11.450,P<0.05)。研究组治疗的优良率97.73%较对照组81.8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肘关节VAS量表评分(2.03±0.20)分、(0.60±0.12)分较对照组(2.60±0.22)分、(0.92±0.15)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17、11.050,P<0.05),3个月、6个月肘伸屈活动度(96.45±3.02)、(110.52±2.77)°较对照组(91.20±4.44)、(106.40±2.0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5、7.958,P<0.05)。两组术后未见并发症情况。结论尺骨冠状突骨折应用带线锚钉治疗的效果优于克氏针,适于临床推广。
    • 吴鸿宝; 陈剑明; 倪宁; 肖靖祎; 徐丁; 汪帅伊; 刘观燚
    • 摘要: 目的探讨尺骨冠状突骨折块滑车关节角度加权比值(Z值)与治疗方案选择的关系。方法50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手术组及保守组,保守组27例,手术组23例。两组患者均在保守治疗后或术后定期来院复查,行肘关节CT平扫+三维重建,于三维重建模型中复位碎骨片,并测量尺骨冠状突骨折块滑车关节角,计算出Z值。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全肘关节评分系统(HSS)评定疗效,并对HSS评分与Z值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末次随访时,保守组与手术组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7.88%通常无法获得满意预后;手术治疗时,冠状突骨折患者Z值<34.12%可获得满意预后。
    • 赵海洋; 徐国栋; 叶鹏; 杨海波
    • 摘要: 目的 评估肘前内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优势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20例临床资料,采用肘前内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术后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通过X线片判断骨折是否愈合,记录愈合时间,测量肘关节屈伸、旋转活动度,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等评估肘关节功能.结果 20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致伤原因:摔伤10例,交通事故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所有病例均为闭合损伤,未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根据Regan-Morrey分型:Ⅰ型2例,Ⅱ型12例,Ⅲ型6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见血管神经损伤及伤口感染发生.1例女性患者失访,19例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5.3个月,均未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定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2~19周,平均15.2周.末次随访中,肘关节平均屈曲(129.5 ±5.0)°,平均伸直(4.8 ±2.3)°;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旋前(83.1 ±3.9)°,平均旋后(89.0±5.6)°.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0~96分,平均90分,优11例,良8例.结论 肘前内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具有操作便利、解剖层次清楚、出血少等特点,临床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 成欣; 周立建; 高炳俊; 蒋波逸
    • 摘要: 目的 分析个体化方案治疗不同类型尺骨冠状突骨折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根据尺骨冠状突骨折Regan-Morrey分型的不同选择个体化方案治疗.记录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范围,采用Mayo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6(4.93±0.75)年.术后切口感染3例(Ⅰ型1例,Ⅱ型1例,Ⅲ型1例);迟发性尺神经炎2例(均为Ⅱ型);创伤性关节炎2例(Ⅱ型1例,Ⅲ型1例).末次随访时,Mayo评分和优良率3种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9个月,肘关节伸直、屈曲活动度尺骨冠状突骨折Ⅰ型患者均差于Ⅱ、Ⅲ型患者(P0.05);术后1、1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3种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旋转活动度术后各时间点3种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时,尺骨冠状突Regan-Morrey分型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 姚树生; 肖红强
    • 摘要: 目的:分析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在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考组(50例)应用常规常规肘关节前侧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50例)应用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相比参考组的28%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参考组均显著更低(p<0.05).结论: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 石任刚; 余学东; 梁勇
    • 摘要: 目的 探讨肘前方入路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9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16~61岁,平均31.8岁.平路摔伤11例,高处坠落伤5例,道路交通伤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O'Driscoll分型:Ⅰ型4例,Ⅱ型8例,Ⅲ型7例.均使用肘前方入路,根据骨折情况行空心螺钉或微型钢板固定.术后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定期随访记录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检查肘关节稳定性,肘关节总体功能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1个月.肘关节平均屈曲120.5°(95°~140°),伸直24.2°(0°~50°),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旋前55.2°(20°~90°),旋后66.6°(30°~90°).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良8例,优良率94.7%.无正中神经损伤、严重肘关节不稳定及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肘前方入路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能获得充分的暴露、稳定的固定,允许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 曾德新
    • 摘要: 目的 研究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运用于尺骨冠状突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纳入的50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统计并整理其完整资料,分别给予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治疗,所有患者随访1年,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进行疗效判定,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的肘屈曲、肘伸直、前臂旋前以及旋后程度,同时进行VAS(视觉模拟)、Mayo(肘关节功能)、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调查,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年,结果显示骨折均愈合,时长(15.58±1.24)周;经疗效判定,优良率86.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仅有2例术后活动时疼痛、1例同侧小指麻木,并发症发生率6.00%(3/50).治疗后患者肘屈曲、肘伸直、前臂旋前以及旋后程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但Mayo、ADL评分高出治疗前(P<0.05).结论 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运用于尺骨冠状突骨折中效果更为突出,可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减低疼痛,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值得推广.
    • 康长周
    • 摘要: 目的 探究应用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方案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用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方案治疗,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末次随访伤肘的旋转活动度情况,应用梅奥肘关节功能指数(MEPI)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提示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屈肘、伸肘、旋前及旋后改善程度理想;MEPI评分均>75分.结论 改良前侧入路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等优势,患者手术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良好,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新的入路选择思路.
    • 曾德新
    • 摘要: 目的研究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运用于尺骨冠状突骨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纳入的50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统计并整理其完整资料,分别给予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治疗,所有患者随访1年,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进行疗效判定,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的肘屈曲、肘伸直、前臂旋前以及旋后程度,同时进行VAS(视觉模拟)、Mayo(肘关节功能)、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调查,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结果显示骨折均愈合,时长(15.58±1.24)周;经疗效判定,优良率86.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仅有2例术后活动时疼痛、1例同侧小指麻木,并发症发生率6.00%(3/50)。治疗后患者肘屈曲、肘伸直、前臂旋前以及旋后程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但Mayo、ADL评分高出治疗前(P<0.05)。结论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运用于尺骨冠状突骨折中效果更为突出,可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减低疼痛,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