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哲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60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管子学刊、法制与社会、理论探索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等;尊王攘夷的相关文献由116位作者贡献,包括贾熟村、李承烈、林超民等。

尊王攘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 占比:9.8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960 占比:90.06%

总计:1066篇

尊王攘夷—发文趋势图

尊王攘夷

-研究学者

  • 贾熟村
  • 李承烈
  • 林超民
  • 胡家聪
  • GEE
  • 仇媛
  • 倪玉
  • 关序华
  • 冯天瑜
  • 刘一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宏斌
    • 摘要: 早期中国的真实形貌,从考古新材料和经典文本中可以得到有效验证。大量不同时段的文化遗址所展示的是华夏逐渐趋于一体的社会进程,而典籍文本的雅驯之言所表明的则是"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历史现实。从家国到天下一以贯之的逻辑,即是文化与政治的并重。"莫非王臣"划定了华夏的政治疆域,是家国的实践内容和实际体验;"能夏则大"则赋予了中国的文化属性,即三代因革损益所确立的政治与文化的文明体系是华夏族群长盛不衰的核心要素。偏废其一,则中国不足以成为中国。
    • 安善花; 王紫晨; 朱冠群
    • 摘要: 幕末日本国际秩序观经历了从“海外雄飞”到“尊王攘夷”的时代变迁,并从一开始就暴露出明显的扩张性。而幕末思想家冲破夷狄观念的开国主张也是企图通过侵略邻国来摆脱国内危机,其危机意识遂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战略相结合。幕末日本思想家面临国际环境巨变的现实,提出重新观察世界和分析国际局势的理念,表明日本前近代国际秩序观既已具有鲜明的纵向性特征,为明治维新后构建双层构造的近代国际秩序观埋下了伏笔。
    • 曾亦
    • 摘要: 胡安国所撰《春秋传》,上承程颐,下启元明清三朝的春秋学研究,并成为科举考试的定本.宋人研究《春秋》,有鉴于唐中叶以来藩镇割据的内忧以及辽、金相继勃兴的外患,着力发挥了《春秋》中尊王攘夷的精神,这也构成了胡安国《春秋传》的基本倾向.此外,胡安国又对程颐《春秋》中的某些内容加以发挥,提出了"以夏时冠周月"的观点,引发了元明清三代学者的不断讨论.尤其是胡安国追随《公羊》《穀梁》对条例的重视,主张《春秋》有"一字褒贬"之法,后来朱熹着重对此进行了批评,并基于《左传》详于记事的立场,而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春秋思想,形成了区别于程颐、胡安国的另一派重要的春秋学流派.
    • 白银银
    • 摘要: 熙宁七年(1076),苏轼罢杭判知密.在密州任上,苏轼创作了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被学术界认为是其豪放词的发端之作.对于该词为什么出现于苏轼知密时期,学界有很多研究,说法不一.笔者试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认为"宋学经世致用思想对词创作导向的影响""宋王朝知识分子'尊王攘夷'华夏中心主义情结的驱动""密州地区自古以来崇武尚兵的地域文化熏陶"等,是该词创作于苏轼知密时期的主要原因.
    • 日江上越
    • 摘要: 一、时代背景1.时代的转换期:明治大约150年前,日本从稳定的江户时代开始进入动荡的明治时代。从“尊王攘夷运动”,到“王政复古大号令”,还有戊辰战争,明治新政府与旧幕府长期战斗的结果,最终以德川庆喜的败北而告终。
    • 李沣
    • 摘要: 伟大与渺小,只是一念之差,只有一步之遥。春秋霸主齐桓公,当年称霸诸侯,“尊王攘夷”,威震中原,靠的是管仲辅佐。管仲死后,不听管仲之谏,宠用奸臣。所谓“奸”者,《说文》:“犯也。”《增韵》:“犯,非礼也。”《玉篇》:“乱也。”果不其然,奸臣得势,马上犯上乱国,把齐桓公囚禁于室,生生把齐桓公饿死。死后无人知晓,尸体腐烂,蛆虫满地。堂堂大齐国君,临终连口水都喝不上,身边连个人影都没有,着实可怜,也确实渺小。
  • 8. 管子的天下一统观探赜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 刘长明; 刘广鑫
    • 摘要: 春秋战国时期,周室衰微,群雄争霸,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在周天子权柄式微、天下分崩离析的危机关头,管子辅佐齐桓公力挽狂澜,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安内攘外,重燃大一统薪火.纵观管子的天下一统理论与实践,其前后相继、不可分割的四个环节——图强、称霸、尊王、攘夷,在列国纷争的年代,既合乎理论逻辑,也符合历史逻辑:国强则存,守成则亡,欲存亡继绝必须图强;强则必霸,不霸则衰,国富民强恒久之道,在于成就霸业;霸业之道,在于王霸兼采,匡正天下,宗周尊王,重树周天子权威;蛮夷之祸,华夏大患,故攘夷与安内互为表里.管子的大一统“四策”,避免了华夏民族彻底分裂、华夏文明行将中断的悲剧,并开启了天下重归一统的历史进程.
    • 熊永
    • 摘要: 齐桓公首建霸政,于兼并混战与戎狄之祸中成功挽救了王室与诸夏."尊王攘夷"由是成为解释春秋霸政形成的主流观点,而其内涵则是霸者合法性权威身份的建构问题.事实上,齐国在最初的"创霸"时段内有着精妙的地缘战略布局,王廷中枢意图在"服鲁"之后重构成周王室在东部地区的权威体系.东方霸政集团由此结成.齐国在随后展开的"攘夷"时段内,北伐山戎的目的不仅在于解决戎狄对诸夏的威胁,更重要的是给霸政的展开寻找合法性,背后隐伏着姜齐霸者承接周姬王者政治文化身份的深层意图.齐桓公权威身份的合法性来源是中原各氏族的文化融合以及它对周姬王族权威的侵蚀.这对我们重新认识春秋霸政具有重要意义.
    • 李少鹏
    • 摘要: 日本水户学的“尊王攘夷”思想源于儒家典籍《春秋》.其中“尊王”的思想始于因“敬天”而畏“天命”,转而尊隆承受天命的“受命之王”,以至尊重“继体之王”即“今王”;而“攘夷”的起点是对夷夏文明价值的高下判断,其目的是实现本文明的极限扩张,即“化及天下”.水户学与《春秋》的“尊王攘夷”除“王”的身份不同外,二者的思想结构并无本质区别.由“尊王”所导致的对议会政治和个人自由的压制,以及由“攘夷”所导致的对异民族生存权利的漠视和发展权利的扼杀,在近代日本对外扩张中都曾凸显出来,这为儒学政治思想在当代的意义再生成提供了镜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