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寻梅

寻梅

寻梅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音乐、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专利文献5913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台声、今日中国:中文版、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寻梅的相关文献由13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书峰、刘黎英、李娟等。

寻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1.53%

专利文献>

论文:5913 占比:98.47%

总计:6005篇

寻梅—发文趋势图

寻梅

-研究学者

  • 王书峰
  • 刘黎英
  • 李娟
  • 胡良秀
  • (清)法若真
  • 丁冬
  • 于佳琪
  • 于金玲
  • 于雪梅
  • 付秀宏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邹海瑶
    • 摘要: 寻梅记她的长长的马尾,爽朗的英姿,多么像春日里桃花执剑的女侠。她的眼睛像一匹野马,炯炯有神,充满着对这个纷扰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她还把我当作复杂的大人,还没有对我施加小小的暴力与粗鲁,但她的影子已经彻底激活,像一朵倔强的梅,在冰雪里傲立,不染尘世的烟火。这朵梅就在我的头颅里,她不仅仅开在黑夜与寒冬,她开在四季,日复一日,她开在我的惊喜,我的欢笑,我的荒凉与绝望里。
    • 徐艳文(文/摄影)
    • 摘要: 阳春三月,微风和煦,我和家人一起到杭州超山赏梅。超山植梅历史达千年,现有素心蜡梅、铁骨红梅等品种数十个,尚存唐梅、宋梅各一株。整个景区上下,亭畔水边,白梅为主、红梅衬托、蜡梅点缀,老树新梅万紫千红。赏梅也是一门学问:一期是探梅,看梅花在寒风中渐渐生长,让人产生等待的心情;二期为观梅,看梅花绽放,观“十里梅花香雪海”的胜景;三期是寻梅,见梅花落英缤纷,给人平添回味。我们到达超山时,正值观梅期。
    • 张殿国
    • 摘要: 紫砂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包容性极强,在这百年的发展历史中,紫砂装饰艺术也越来越多,其中运用最多的就是陶刻装饰,陶刻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随着陶刻艺术的提高,也需要紫砂艺人们有着高深渊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熏陶,将自身对自然生活中的观察经过艺术的加工赋予到紫砂作品上,让陶刻装饰有着点睛之笔的艺术作用。
    • 钟秀华
    • 摘要: 契阔三生,情何以续?惊鸿一面,爱何所来?余潜心而追梦,踏雪以寻梅。觅之于诗经也,在水伊人之美,在河君子之才。悠思遐矣,目凝神而憧憬;巧笑倩兮,心慕恋而徂徕。怀别绪于舟中,依依柳翠;舞淑姿于园内,夭夭桃开。觅之于乐府也,观罗敷于桑陌,歌弄玉于秦台。孔雀南飞,惜浓云之叆叇;上邪信誓,发挚念之崔嵬。魂与故人相牵,茕茕白兔;心如明月可鉴,皎皎玉杯。
    • 钟芳
    • 摘要: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这是陆游宦游成都浣花溪拜谒杜甫草堂时作的《梅花绝句》,描写了当时梅花飘香满城的景象。诗中的浣花溪是成都西郊一条古老而美丽的河,全长约三公里,一路溪流潺潺,溪畔百花争艳,加上茂林修竹,几近世外桃源。唐代诗圣杜甫、女诗人薛涛先后寓居溪畔,浣花溪因此名满天下。
    • 付秀宏
    • 摘要: 寒冬,去看梅花。走了很远的路,爬了许久的山,看到了无边无际的梅树。只是,没有一棵梅花开放。倘若是古人,遇到寻梅不遇的情况,不会像今人这般折枝催开,而是以天地为屋宇,居住在那幽清僻静的化外之境,闲来炼药煮酒,品茶待开。相寻不遇亦无妨,轻衣稳马梅林下,轻雪看梅悟禅意,踏遍群山心染香。
    • 龙秀
    • 摘要: 庚子新年已过,心陷其年还未曾拔出,恍然已入仲春初日,龙角星跃出东方地平线,苍龙抬头,万物复苏。原本,一片春波律动,绿意盎然,置身于大自然,踏青寻梅,美哉悠哉,却因疫情,诸事不能出行,只得闲置室内足不出户。因不愿惶惶中胡言乱语,便潜藏于自己的字里行间,自我徜徉,歇而不误,疲乐两随。寂寥时,便人网络与友人隔空相望,同衷共喜。
    • 郝丽娟
    • 摘要: 珠湖小镇,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烟雨浩瀚”的高邮湖畔高邮高新区(送桥镇)邵庄村,这是一处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的综合性特色小镇,整个小镇分为珠湖湿地景区,上马头鱼乐景区,亲子游乐景区,水墨民宿景区,水上观光景区,百亩芦花飞雪基地,绿茵草坪拓展基地,七大区域组成,蕴含了“乐、隐、喧、俗、雅、幽、野”七大主题文化要素。一年四季均有看头:春天,游曲径寻梅,拂柳百花;夏天,赏红荷碧水,锦鲤翻波;秋天,看绿减红瘦,芦花飞雪;冬天,观雪映湿地,万鸟翱翔。
    • (清)法若真; 佳浩
    • 摘要: 这幅画描绘严冬时节,雪室读书的情景。画面远处,有叠嶂的山岭,满山坡铺满银装,溪水斜流,汇集到山下的潭水中。山脚下有几座茅舍,被树林围绕,屋内窗户敞开,一位仕人临窗而坐,正在专心致志地阅读书卷,屋外一童执帚正扫除屋前的积雪。溪侧有两人L前一后,前者边行走边回首望着后边的长者,长者身穿红色长袍,手持拐杖,徐徐前来,似乎在寻梅访友。整幅画给人以清丽之感,又具有生活气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