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508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业、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8篇、会议论文101篇、专利文献22136篇;相关期刊230种,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学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动力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64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2011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等;对流传热的相关文献由1142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水汀、陶智、徐国强等。

对流传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8 占比:1.50%

会议论文>

论文:101 占比:0.45%

专利文献>

论文:22136 占比:98.06%

总计:22575篇

对流传热—发文趋势图

对流传热

-研究学者

  • 丁水汀
  • 陶智
  • 徐国强
  • 邓宏武
  • 陶文铨
  • 刘传凯
  • 刘涛
  • 刘若雷
  • 杨瑞昌
  • 刘冠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远龙; 林华; 陈培譞; 李回归
    • 摘要: 针对型面电解加工过程中的间隙温度分布难以预测和测量的问题,建立型面二维电解加工温度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分别基于SA、k-ε、k-ω、SST和低雷诺数k-ε等湍流模型求解加工间隙流场分布,耦合电场、流场和温度场求解间隙温度场分布,并将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求解近壁区流速时采用低雷诺数壁处理比采用壁函数处理的精度高,间隙温升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准稳态,基于SST、低雷诺数k-ε模型的间隙温度仿真值非常接近,其耦合气泡的温度多场耦合模型仿真值与试验值更为接近。
    • 阮并元
    • 摘要: 传统蒸汽转化炉中,主要传热机制是辐射,在对流段贡献较小(约10%)。由于辐射是效率最低的传热机制,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对流在整个传热过程中的比例提高转化炉热效率。对流转化装置中,燃烧室为水平燃烧室,顶部是垂直催化管。燃烧室单燃烧器产生的热烟气沿管外壁向上流动,为反应提供对流热。反应物在充满催化剂的环形空间向下流动,反应产物在内管中向上流动进行聚集。对流传热机制份额高于传统SMR中份额,同时可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 曾秀敏; 车雪茵
    • 摘要: 针对目前高校常用的传热综合实验装置所存在的单一性、操作复杂性等问题,进行了集成优化设计,提出了光滑管、螺旋槽管和螺旋扁管的新型集成实验装置。其优点在于占地面积小、实验项目功能较多、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方便比对三种不同管道的传热效果,容易加深理解传热知识和综合运用。
    • 李敏; 徐冬梅; 张治山; 马准
    • 摘要: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将思政元素渗透到化工原理授课全过程,将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对化工专业的归属感与认同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学设计,巧妙展现专业知识中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和价值理念。本文以对流传热的教学内容为例,展示了融入思政元素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样例的设计过程,并指出了课程思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张清原; 陈镇; 王祝; 冯振飞; 黄魁
    • 摘要: 设计一种在微通道底面中心设置波浪状肋片以及在微通道两侧壁面设置矩形肋片的复杂波浪形微通道(WMC-RP),采用数值方法研究其对流传热和熵产特性。将所得结果与光滑波浪形微通道(WMC-S)、仅带有波浪状肋片的波浪形微通道(WMC-R)和仅带有矩形肋片的波浪形微通道(WMC-P)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雷诺数范围内,相较于WMC-S、WMC-R和WMC-P,WMC-RP的摩擦阻力系数平均值分别增大了228.15%、42.96%、98.48%,WMC-RP的努塞尔数平均值分别增大了12.08%、8.42%和35.28%,WMC-RP的熵产增大数平均值分别降低12.72%、4.24%、21.04%,这表明WMC-RP的换热效果好、能量利用率最高。
    • 翟玉玲; 马明琰; 轩梓灏; 李彦桦; 王华
    • 摘要: 为研究混合纳米流体管内对流传热性能,采用两步法制备Al_(2)O_(3)-CuO/水混合纳米流体,测量黏度与导热系数随温度及体积分数的变化,研究层流与紊流时对流传热性能。结果表明,对于静置的混合纳米流体,体积分数越高导热系数越大,布朗运动加快水分子和粒子间温度趋于一致的速度。当Al_(2)O_(3)-CuO/水混合纳米流体体积分数为0.03%,对流传热系数在雷诺数Re分别为2300和6530时比水增大了24.3%和20.3%,这主要源自于导热系数的增大和粒子迁移运动,流体受泵驱动向前运动,在近壁处流体温度高于管中心,热泳运动驱动粒子从高温区移向低温区,由于粒子导热系数大于水,温度梯度沿管径变化更平缓,使对流传热系数增大。
    • 陈安利; 陈艳熙; 马卓
    • 摘要: 为了研发一种对痛风具有预防作用的保健产品,以茯苓、枸杞等药食同源中药材为主要原料,以多糖得率和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对茯苓枸杞饮的加水倍数、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进行优化。检测茯苓枸杞饮与苯溴马隆对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的体外抑制作用,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最佳检测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水提工艺为加8倍水、浸提3次、每次90 min,重复性实验证明,按此工艺参数,可制备品质稳定的茯苓枸杞饮。且在290 nm处、酶浓度200μg/mL条件下,茯苓枸杞饮相对于苯溴马隆,对XOD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率为(43.79±0.685)%,IC 50为(87.25±0.254)mg/mL。该制备工艺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行,且对XOD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起到预防痛风的作用,可为生产提供可靠试验依据。
    • 林智博; 陶乐仁; 邱晗; 杜登高; 麻毓窈
    • 摘要: 为降低超临界CO_(2)的工作压力并强化传热,在恒热流冷却工况下对螺旋槽管内超临界状态下CO_(2)和CO_(2)/R41混合工质的流动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热流密度、质量流速和倾斜角度等因素对流动传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超临界CO_(2),超临界CO_(2)/R41混合工质在临界压力差更大的情况下,其最大传热系数提高了7.7%,且传热系数衰减幅度更小;螺旋槽管在高温区的传热系数相较于低温区有明显提升,且热流密度越大,传热系数越大;受浮升力影响,倾斜角度小于0°时传热系数较大,倾斜角度在45°~90°时会发生传热恶化,且倾斜角度为-45°~45°时凹槽处会形成涡旋。
    • 梁克中; 黄美英; 王世成; 方思勇
    • 摘要: 对流传热学是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为了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要求和学校具体实验教学情况,对原来的对流传热综合实验装置进行分析改进和创新,减少实验装置的占地面积和节约了实验设备经费,增加了实验项目内容,学生对实验操作学习更有兴趣,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 曾剑锐; 张尧立; 徐宏; 叶楷; 许松; 洪钢
    • 摘要: 超临界CO2(sCO2)可作为能量转换工质用于4代堆,使用sCO2不但能提高能量转换效率,而且可以大幅缩小设备尺寸.不过,由于sCO2的物性很特殊,目前尚没有成熟的工具来模拟sCO2的流动与传热.本文使用开源计算流体力学工具OpenFOAM,经过对热物理模型的改写与编译,开发了适用于sCO2流动与传热的专用求解器sCO2Foam.并以sCO2在进口雷诺数约为9 000的条件下,向上流过和水平流过直径为2 mm的加热圆管为例,研究管内传热与沿程摩擦压降,将模拟计算结果分别与实验数据和/或经验关联式的计算结果对比,以验证sCO2Foam的适用性.结果表明:sCO2Foam采用k-ω湍流模型模拟出的壁温分布与实验值十分吻合;模拟计算得到的摩擦压降与经验关联式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很小.sCO2Foam具备良好的准确性、可移植性和可拓展性,可用于sCO2流动与传热问题的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