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实性假乳头状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25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73175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实用医学影像杂志、现代医用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1三亚高峰论坛暨第十届放射学术会议、第二届内分泌外科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医学影像山东国际论坛山东省第十八次放射学学术会议暨山东省第十六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等;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相关文献由902位作者贡献,包括万涛、吴健雄、徐青等。

实性假乳头状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6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73175 占比:99.95%

总计:473425篇

实性假乳头状瘤—发文趋势图

实性假乳头状瘤

-研究学者

  • 万涛
  • 吴健雄
  • 徐青
  • 蔡文松
  • 陈杰
  • 丁炎
  • 于华龙
  • 于双妮
  • 余永欢
  • 刘亚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周永进; 高瑞杰; 江春燕; 邓晶晶; 夏水伟; 沈少博; 王祖飞; 纪建松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CT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F-pNETs)与实性假乳头状瘤(SPTs)的价值。方法:纳入87例经病理证实的NF-pNETs和SPTs,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62例)和验证组(25例)。使用A.K.软件对CT平扫、动脉期和延迟期图像提取肿瘤纹理特征。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算法、套索(LASSO)算法及10折交叉验证进行特征降维,筛选出最具特征的参数。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相关因子结合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影像组学模型区分二者的诊断效能。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获益情况。结果:CT平扫、动脉期和延迟期图像提取的396个特征经mRMR、LASSO和10折交叉验证筛选后最终保留特征分别为8个、6个、7个,综合模型最终保留10个特征。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包含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和CT平扫、动脉期、延迟期联合的Rad-score综合影像组学列线图。综合影像组学列线图的预测效能优于CT平扫、动脉期和延迟期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训练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95%CI=0.94~1.00),验证组为0.92(95%CI=0.81~1.00)。DCA显示风险阈值大于0.45时,使用综合影像组学列线图对鉴别二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大。结论:基于CT平扫、动脉期和延迟期构建的综合影像组学列线图对NF-pNETs和SPTs有较好的区分能力,可辅助作为一种术前评估的无创性影像学手段。
    • 邓巧英; 田世维; 舒大翔
    • 摘要: cqvip:胰腺腺泡细胞癌(pancreatic acinar cell carci-noma,PACC)是罕见的胰腺外分泌肿瘤,因其缺乏特征性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诊断具有很大挑战性,易误诊为实性假乳头状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PACC由相对均匀的实性片状和腺泡状排列的肿瘤细胞组成,并产生胰腺外分泌酶,主要包括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好发于50~60岁男性患者[1-4]。本文就1例PACC病例进行临床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PACC的影像诊断水平。
    • 芦军涛; 张元刚; 马妮; 苏贝贝
    • 摘要: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的典型和不典型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旨在提高对胰腺SPN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20年8月之间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SPN患者40例,术前均行MRI检查,分析其MRI征象,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在40例胰腺SPN中,按部位:发生在胰腺头部18例,胰腺体部12例,胰腺尾部10例;按性别:女性32例,男性8例;按年龄:50岁以下28例,50岁以上12例;按大小:直径5cm以下22例,5cm以上18例;按MRI征象:实性成分为主型10例,囊实性成分相间型23例,囊性成分为主型7例;38例可见包膜,6例合并出血,7例可见浮云征;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动脉期轻至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渐进性延迟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具有一些MRI特征及临床病理特点,掌握这些特征能提高SPN的术前正确诊断率;但是也有部分SPN表现不典型,确诊仍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 陈琳琳; 杨映红; 郑宇辉; 姚梅宏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的胰腺SPN,根据年龄分为青少年组(≤30岁)和中老年组(>3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43例胰腺SPN中,青少年组24例,平均年龄(22.5±5.6)岁;中老年组19例,平均年龄(41.6±9.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肿瘤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老年组相比,青少年组患者肿瘤CA19-9水平高、肿瘤直径大,镜下表现为更多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P<0.05).结论 不同年龄组胰腺SPN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青少年组更具侵袭性,术后需密切随访.
    • 丁国平; 俞一尘; 曹利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行胰腺肿瘤剜除联合术中胰管支架置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例行腹腔镜胰腺肿瘤切除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SP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手术顺利,镜下操作时间240 min,术中出血量约20 ml,术后12 d带腹腔引流管出院,术后半个月拔除引流管,术后1个月复查胰管支架已自行脱落.术后病理结果为胰腺SPN.结论 腹腔镜胰颈部肿瘤切除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后无明显胰瘘,是可行、安全的.
    • 余安; 黄强; 邵峰
    • 摘要: 目的总结胰头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胆胰外科从2006年1月至2021年1月诊治的29例胰头部SPT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9例患者中男4例、女25例,男女比例为1∶6.25;平均年龄为29.3(11~39)岁.大多数患者首发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血清学胆红素及肿瘤标记物均在正常范围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2例患者行胰头部肿块切除术,11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后随访率为86.2%.随访时间2~180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胰头部SPTP患者临床罕见,多见于年轻女性,术前鉴别诊断困难,手术完整切除为最佳治疗方案,总体预后好.
    • 郭晓妍(综述); 郭凌飞(审校)
    • 摘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是一种发病率较低、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胰腺外分泌肿瘤,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大多起病隐匿且异质性强。从临床实践来看,手术切除是SPT的唯一治疗方式,所以术前准确诊断对病变的后续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超声、CT、MRI检查仍是发现肿瘤并且对肿瘤良恶性进行评估的常用无创检查方法,MRI的组织分辨力及成像敏感度较高,在无创检查中具有明显优势。对MRI图像各序列的准确分析可更加明确的预测病变的良恶性质以及生物学行为。本文中,笔者对关于SPT影像学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总结了多模态MRI特征对该病诊断的研究现状并对将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 许志高; 唐光健; 彭泰松; 赵丽丽; 任龙飞; 于萍; 徐建国
    • 摘要: 胰腺囊性病变(PCL)是一大类胰腺上皮和间质组织发生囊腔病变的疾病,以胰腺内囊性包块为主要特征,具有不同的病因、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胰腺炎症相关囊性病变(包括胰腺假性囊肿与胰腺包裹性坏死)与胰腺真性囊肿(包括孤立性胰腺上皮囊肿、von Hippel-Lindau病、多囊肾和囊性纤维化)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特点.本篇就常见的胰腺浆液性囊腺瘤、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予以介绍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 彭小波; 郭承涛; 湛先保
    • 摘要: 胰腺囊性肿瘤(PCNs)是少见肿瘤,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重咖啡、高脂高蛋白饮食等)、慢性胰腺炎、环境污染因素及遗传因素等是潜在致病因素.PCNs分为浆液性囊性肿瘤(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CN)、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和实性假乳头状瘤(SPN)四种类型.发病症状常不典型,早期诊断难.PCNs具有典型影像特点,单个影像检查技术对PCNs的准确性和局限性不同,CT检查在胰腺病变中仍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检查方式.MRI对于小的囊性病灶比CT更有优势.超声内镜(EUS)充分结合了内镜和超声检查的优势,与CT、MRI检查相辅相成,同时还可进行细针穿刺取病理及囊液分析.尽管PCNs大部分为良性,但只要达到切除标准,均应推荐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严格遵循PCNs诊治流程,制订个体化PCNs治疗策略,使患者利益最大化.
    • 赵之明; 姜楠; 尹注增; 许勇; 赵国栋; 高元兴; 刘荣
    •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机器人肿瘤剜除术(robotic enucleation,REN)及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obot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RPD)在治疗胰头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的可行性及术后短期、长期结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二科收治的28例胰头部SPT患者,其中10例患者进行REN,18例患者接受RPD.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随访等数据,对两组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 2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9岁,男∶女比例为1∶8.33.REN组体质量指数值较低(P =0.046).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二次手术.与RPD组相比,REN组的手术时间更短(P <0.001)、出血量更少(P =0.009).但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率、胰瘘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两组均无复发病例,REN组术后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更低(P =0.039).结论 机器人胰头部SPT肿瘤剜除术安全可行,保留器官及功能的优势明显,不会增加术后胰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对于适合的胰头部SPT患者建议首选REN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