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定眩汤

定眩汤

定眩汤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8501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光明中医、内蒙古中医药、陕西中医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学术流派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四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暨《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创刊10周年庆典大会等;定眩汤的相关文献由233位作者贡献,包括全亚萍、王念、秦磊等。

定眩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8501 占比:99.62%

总计:38647篇

定眩汤—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付朝阳
    • 摘要: 目的 探讨定眩汤加减联合利多卡因在眩晕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成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78例眩晕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静滴利多卡因和维脑路通,患者为30例,治疗组在静滴利多卡因和维脑路通的基础上配合定眩汤加减,患者为48例。10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DHI眩晕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个疗程治疗之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两者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DHI眩晕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次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眩晕症患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定眩汤加减联合利多卡因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成效,并且尚未发生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李尉; 汪妙芬; 叶斌斌
    • 摘要: 颈性眩晕主要是因颈部软组织劳损,或是继发性骨质增生等导致椎动脉供血障碍而引发的一种病变,表现眩晕、头痛、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甚至猝倒、昏厥;应进行及时有效治疗,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电脑前长期操作、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不良姿势导致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自拟柔颈定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颈性眩晕48例,并对照观察其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方家鑫; 胡印星; 文穆坤
    • 摘要: 目的:分析在老年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定眩汤的效果。 方法:研究时间从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7 月,研究对象为老年性眩晕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 80 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 40 例,前者应用的治疗方式为定眩汤治疗,后者应用的治疗方式为常规治疗方法,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比较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显示实验组较高,互相之间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性眩晕患者中采取定眩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明显,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王智强; 崔春丽; 缪冬梅
    • 摘要: 目的观察定眩汤治疗前庭神经炎(痰浊中阻证)的疗效。方法患者9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激素加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定眩汤,治疗7、14 d后进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冷热试验CP值、vHIT的增益、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DHI评分、冷热试验CP值、IL-6、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中医症状单项积分、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HIT的增益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0%,优于对照组的75.56%(P<0.05)。结论定眩汤联合激素+倍他司汀对前庭神经炎(痰浊中阻证)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激素加倍他司汀。
    • 郑通; 张武军
    • 摘要: 目的探究自拟定眩汤结合针刺治疗老年人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诊治的颈性眩晕的高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研究组在针刺基础上给予自拟定眩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d(TNF-d)及内皮素-1(ET-1)表达,并对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主、次症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cy、TNF-d、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ESCV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定眩汤联合针刺治疗老年颈性眩晕可改善中医症状及椎-基底动脉缺血,提高治疗预后效果。
    • 孙海洋; 刘源香
    • 摘要: 目的:观察定眩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血两虚型眩晕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予以定眩汤加减,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67%(26/30),对照组为67.86%(19/2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眩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孙海洋; 刘源香
    • 摘要: 目的:观察定眩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血两虚型眩晕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予以定眩汤加减,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67%(26/30),对照组为67.86%(19/2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眩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武越; 银河; 陈琳; 张威; 周猷; 魏戌; 李晋玉; 朱立国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复方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药物相关靶点,通过国际公认疾病基因数据库筛选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后获得直接靶点并在STRING数据库中进行扩充,后进行网络拓扑分析获得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的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以进一步分析其治疗颈性眩晕的分子机制.结果:在TSMSP数据库与BATMAN-TCM数据库中共提取出活性成分所对应的靶点350个.在疾病基因数据库中得到与颈性眩晕相关的已知靶点253个.2组靶点映射后得到定眩汤作用于颈性眩晕的直接靶点21个,经STRING数据库扩充后得到199个直接和间接靶点.在Cytoscape中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共筛选出99个关键节点,GO分析结果表明,关键节点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细胞成分主要包括核染色质、细胞外空间等;分子功能主要包括酶结合、DNA结合等.涉及的信号通路有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结论: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研究初步探讨了定眩汤作用的关键靶点及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发现其主要作用可能是影响骨平衡、调节骨代谢、促进血管的修复、调控相关炎症反应.
    • 李娜; 孙峰山
    • 摘要: 目的:探讨葛根汤联合定眩汤及地芬尼多片对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16例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给予葛根汤联合定眩汤及地芬尼多片治疗)和对照组(58例,给予地芬尼多片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程度、血流动力学[基底动脉(BA)、右侧椎动脉(RVA)及左侧椎动脉(LVA)]、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内皮素(ET).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颈部活动受限或疼痛,涉及肩背部,向外上肢放射,身重而痛,四肢拘挛,手指麻木,肌肉萎缩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颈部活动障碍或疼痛,累及肩膀胸疼痛,向外上肢放射,身重而痛,四肢拘挛,手指麻木,肌肉萎缩评分均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更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BA、RVA、LV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A、RVA、LVA水平均升高(P<0.05).两组ET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CGRP水平及眩晕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ET水平更低,CGRP水平及眩晕程度评分更高(均P<0.05).结论:葛根汤联合定眩汤及地芬尼多片能够有效改善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
    • 杨小龙; 朱超; 连文文
    • 摘要: 目的:观察定眩汤治疗颈型眩晕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43例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3例).对照组每日口服盐酸氟桂利嗪和静滴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应用定眩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表评分、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血液黏度,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半年内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2%(68/73),对照组总有效率78.6%(55/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左侧椎动脉)LVA-PSV、(右侧椎动脉)RVA-PSV、(基底动脉)BA-PSV均升高(P<0.05);观察组LVA-PSV、RVA-PSV、BA-PSV比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水平均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月内随访复发情况,观察组复发5例(6.85%),对照组复发18例(2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可有效提高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度,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不增加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