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宏村

宏村

宏村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680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地理、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756篇;相关期刊435种,包括黄山学院学报、风景名胜、旅游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上海旅游论坛等;宏村的相关文献由767位作者贡献,包括卢松、尹寿兵、刘云霞等。

宏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9 占比:27.8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756 占比:72.09%

总计:2436篇

宏村—发文趋势图

宏村

-研究学者

  • 卢松
  • 尹寿兵
  • 刘云霞
  • 张应松
  • 田小军
  • 陆林
  • 鲁峰
  • 庞兆玲
  • 章尚正
  • 郭强

宏村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汤云云; 李那; 晋秀龙
    • 摘要: 为识别游客感知视角下目的地个性特征及对其感知具有重要影响的优势资源,以代表性皖南古村落宏村为案例地,采用混合方法构建古村落旅游地个性量表与文化景观量表,辅以问卷调查法、主成分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测度文化景观对目的地个性的表征作用。结果表明:(1)皖南古村落旅游地个性维度包括“有魅力”“有气质”“有追求”和“有活力”。(2)皖南古村落旅游地文化景观分为生态与传统景观、生活景观、现代空间景观和社会景观。(3)古村落文化景观对个性特征的表征作用及表征程度不同。生态与传统景观对目的地个性四维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生活景观对“有追求”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对其余3个个性维度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现代空间景观对“有气质”“有追求”“有活力”均具有强烈表征作用,社会景观仅对“有追求”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对于旅游地精准营销具有重要意义。
    • 韩宸辰; 张业臣
    • 摘要: 尽管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在旅游地涌现,但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在社区场域理论的基础上,采用质性研究、深度访谈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世界遗产地宏村的旅游移民进行研究,揭示其与当地社区的社会融合过程及结果。研究发现:宏村旅游社区移民与当地人社会交往氛围比较和谐,无明显冲突;移民与本地人社区融合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二元社区”“泛泛之交”和“社区场域化”,三个阶段并不是层层递进的状态,而是同时存在,其中“泛泛之交”占据主流;文化背景的差异、沟通机制的不通畅和空间不平行不对等造就的社会环境,使得旅游移民和当地居民间只有浅层次的交流,未形成社会融合。这是创造社区场域的障碍,导致移民在社区建设中缺乏参与感,造成社区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 金红燕; 孙根年; 张兴泰; 冯庆
    • 摘要: 引导旅游者实施环境责任行为是应对传统村落环境困境、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以刺激-机体-反应理论为基础,引入中介变量怀旧和调节变量道家生态价值观,用以探讨传统村落情境下旅游真实性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边界。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对宏村349名游客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客体真实性和存在真实性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怀旧分别在客体真实性、存在真实性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关系中扮演中介角色;(3)道家生态价值观显著正向调节怀旧情绪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4)道家生态价值观分别调节怀旧在客体真实性、存在真实性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据此,应加强对传统村落资源的保护,注重打造原生态体验等,不断增强旅游者的真实性感知和怀旧情绪,进而在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中提升旅游者环境保护的参与水平。
    • 陈哲
    • 摘要: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业文明史的大国,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散落着许多富有民族特色、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即便是在今天,这些古村落仍然在历史文明传播领域起着巨大作用,同时对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巨大价值。文章以安徽宏村为例,从生态文明视角下分析宏村的水系设计、植被覆盖、房屋特色、村落文化四个方面,旨在让宏村的历史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 石张宇; 陈雪; 徐守丽
    • 摘要: 越来越多的都市游客首选古村作为旅游目的地,通过乡村旅游来缓解身心压力、获得精神愉悦。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要素和游客的本质需求,游客眼中的乡村性评价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基于游客感知视角,运用携程网上世界遗产地宏村的评论内容,发现游客眼中的乡村性主要分为乡村风貌、乡村文化两个大类共5个小类,游客整体满意度较高。应积极挖掘乡村资源与文化内涵,营造富有乡情的人文环境,创新乡村性特色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性浓郁的旅游氛围,不断提升村落乡村性水平,增强游客吸引力。
    • 周燕; 肖琴
    • 摘要: 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自然和谐的生活更加向往,休闲旅游得以丰富发展,成为旅游业的支柱。在此背景下,古村落作为中国独特的人文资源,可以满足大众随意、放松、学习的旅游需求,由此获得很好的休闲旅游发展契机。选取安徽宏村古村落为案例,梳理了古村落及休闲旅游的概念,结合宏村发展现状,探讨了宏村休闲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古村落休闲旅游的优化对策,以期促使宏村古村落休闲旅游科学合理发展。
    • 夏炎; 郭建; 邹源
    • 摘要: 旅游型传统村落是近年来游客出行的重要目的地,除了风景和美食给游客的视觉和味觉带来享受,声景观也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以皖南宏村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阅读和问卷调查,梳理出宏村景区中主要的自然声、文化声和旅游声并进行分类;进行主观问卷调查和客观声景测量,对宏村声景观现状进行调查,从已分类的声景中提取出独特的标志声并将其量化记录;通过不同日期、不同时间分段测量,揭示游人对于皖南宏村景区声景观的相互影响。研究为旅游型传统村落声景观保护提出策略,并提出基于声景视角的旅游型传统村落保护方式,同时也为皖南宏村景区声景的文化价值和景区宣传提供一定的贡献。
    • 傅才武; 李俊辰
    • 摘要: 传统村落是基于地缘、血缘、业缘发展起来的地域性乡村社会共同体,乡村文化空间在传统村落的变迁过程中起到了贮存集体记忆、促进民族认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依托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构建“生态—社会—精神”三位一体的乡村文化空间生产理论架构,以世界文化遗产安徽宏村为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在旅游的驱动下,政府、企业、游客和原住民等多元力量相互博弈,形成了“资本增值—权力主导—阶层抵制”的乡村文化空间生产逻辑,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面临着解体与重构。旅游开发的持续升温带动了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扭转了传统村落的衰落局面,但也导致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生产陷入了异化困境,出现了生态文化空间破碎化、社会文化空间脱域化和精神文化空间无序化等问题。解决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异化问题,实现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价值回归,需要优化景观空间,实现人地和谐;畅通治理路径,保证权力正义性;回归村民日常生活实践,共筑文化共同体。
    • 张莹; 郑颖; 李贵
    • 摘要: 场景理论能够为不同的消费场景提供特定的文化价值取向,所以运用场景化思想可以助推乡村旅游的提质增效。依据场景理论分析宏村旅游目的地,发现宏村文旅场景主要由相关群体、空间、文化和业态4维要素构成。因此,宏村可以通过场景化要素组合,以“保护和传承宏村文化,打造‘画里乡村’场景,推动旅游资源转化为产品服务;创新实践打造特色活动场景,形成相关旅游产业;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打造产业联动场景”为路径实现文旅融合发展。旨在场景视域下形成完整的文旅产业体系,促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 李双容; 赵金金
    • 摘要: 借助旅游推-拉理论,分析古村落旅游文化吸引力的形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者文化符号感知视角构建出由物质文化符号吸引力、制度文化符号吸引力和精神文化符号吸引力3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古村落旅游文化吸引力评价体系。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进行旅游文化吸引力评估得出,游客在宏村的旅游文化体检较佳,其中物质文化符号吸引力在文化吸引力评估中占比最大,主要得益于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宏村在制度文化符号和精神文化符号的挖掘力度不够,可以依托地域文化特色,增加相关文化符号的互动性,实现古村落旅游文化吸引力的全面提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