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太阳电池阵

太阳电池阵

太阳电池阵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549篇,主要集中在航天(宇宙航行)、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篇、会议论文66篇、专利文献733530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装备环境工程、电源技术、振动与冲击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2014航天可靠性学术交流、2014年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等;太阳电池阵的相关文献由115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训春、阎绍泽、陈萌炯等。

太阳电池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7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6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33530 占比:99.97%

总计:733783篇

太阳电池阵—发文趋势图

太阳电池阵

-研究学者

  • 王训春
  • 阎绍泽
  • 陈萌炯
  • 雷刚
  • 王治易
  • 尹兴月
  • 张浩翔
  • 林君毅
  • 丁强强
  • 张肖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郑世贵; 闫军; 宫伟伟
    • 摘要: 航天器部件遭受超高速撞击具有随机性;撞击损伤既有机械损伤,也可能会有功能损伤;而撞击后果具有复杂性,可能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可能造成任务降级,也可能造成任务失败。在航天器的超高速撞击风险评估和防护中,首先需要明确部件的撞击失效模式,然后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功率电缆、数据电缆、射频电缆、太阳电池阵、锂电池的超高速撞击效应,梳理出部件的主要失效模式,并给出了可能造成任务失败的失效模式,本文工作为航天器的空间碎片撞击影响和空间碎片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 闫新庆; 宋梦雪; 尚梦琦; 皇甫中民
    • 摘要: 太阳电池阵列是LEO(近地轨道)卫星最主要的电力来源,但其光电转化效率受温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太阳辐射、地球辐射和地球反射等外热流对太阳电池阵阳极表面(与太阳电池相连的表面)和阴极表面(阳极表面的背面)的影响,并考虑到阳极表面和阴极表面的热传导,建立了太阳电池阵阳极表面和阴极表面的温度模型。进而建立太阳电池的电流模型和电压模型,考虑太阳电池阵的串并联情况建立了发电功率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可以为LEO卫星的供配电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 张伟; 兰志成; 吴致丞
    • 摘要: 太阳电池阵是绝大多数卫星在轨运行的唯一能量来源,针对未来6G空间通信建设卫星星座的需求,卫星太阳电池阵需要在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质量和体积。卷绕式柔性太阳电池阵具有轻质、高效、无需展开驱动等特性,成为空间太阳电池阵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梳理了卷绕式太阳电池阵发展的历程,介绍了国内外卷绕式太阳电池阵的发展现状,并对关键技术进行梳理,为未来6G卫星太阳电池阵选型及卷绕式太阳电池阵的发展提供参考。
    • 陈曦; 左子瑾; 张昊鹏
    • 摘要: 为应对低轨卫星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下降导致的在轨运行风险,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监视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首先,针对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精细化诊断的需求,分析了传统工况条件关联、差值比对关联诊断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影响诊断报警精度和时效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借鉴性能量化评估思路的归一化诊断方法,并给出了数据处理算法及诊断流程。经在轨验证,结果表明:归一化诊断方法有效可行,诊断精度相较关联诊断方法的电流波动6~10A提升至0.5A,满足快速、精确诊断的需求。
    • 尹兴月; 刘吉晔; 张帅
    • 摘要: 针对深空探测轨道的低温低光强环境条件对太阳电池阵输出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和实验验证,结合工程应用给出低温低光强下太阳电池阵的功率预计方法,为深空探测太阳电池阵设计和整器功率平衡计算提供参考。
    • 苏彬; 张伟; 吴跃民; 吴致丞; 郝晓丽; 于辉
    • 摘要: 针对航天器太阳电池阵用互连片对耐原子氧侵蚀的需求,文章设计了一种双面银镀金互连片。对界面处银在金元素中的扩散深度以及原子氧对互连片侧面的侵蚀做了理论计算与原子氧试验微观分析。对互连片进行了总通量为7.83×10^(26)atoms/m^(2)(等效低轨15年)的原子氧侵蚀试验,并对互连片在试验前后的外观进行了观察对比,对试验后材料表面元素以及侧面侵蚀程度、材料强度等方面做了系统分析,对采用双面银镀金互连片制作的太阳电池组件进行了88000次温度循环试验,充分验证了互连片及焊点的空间环境适应性。研制的双面银镀金互连片成功应用于某低轨长寿命航天器太阳电池阵,大幅提升了太阳电池阵供配电稳定性。
    • 马聚沙; 王志彬; 吕文佳; 符春娥; 李中华; 何延春; 王训春; 马季军
    • 摘要: 针对柔性太阳电池阵板间电缆产品半刚性超薄多层结构的特点,通过Roll-to-Roll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电缆表面沉积原子氧防护涂层的方式,提高产品整体原子氧防护能力,从而满足核心舱在轨服役要求。所制备的硅系惰性防护涂层厚度均匀性可以达到20%(400 nm),制备的防护涂层具有重量轻、柔韧性好、辐射率变化小等特点。通过地面原子氧环境模拟试验,被防护的电缆产品在2.5×1026atom/m2累计通量原子氧侵蚀下,整体质量损失小于0.5 mg/cm2,剥蚀率相较未防护的电缆下降2个数量级。该涂层还可适应温度循环、紫外辐照、电离辐照等空间环境。
    • 仇恒抗; 李淼; 刘文辉; 钟汉田; 杨帆; 张里晟; 陈萌炯
    • 摘要: 低地球轨道(LEO)航天器高压太阳电池阵存在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发生静电放电(ESD)导致其失效的风险,需要确定产生一次放电和二次放电的电压阈值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文章模拟LEO等离子体环境,采用刚性基板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试验件,试验研究了LEO条件下高压太阳电池阵在无防护与涂胶防护状态下发生一次放电和二次放电的电压阈值.在太阳电池组件同样并联间隙情况下,试验结果表明:无防护试验件发生一次放电的电压阈值为110 V,涂胶防护试验件发生一次放电的电压阈值为120 V;太阳电池电路通0.83 A电流,无防护试验件发生二次放电的电压阈值为150 V,涂胶防护试验件发生二次放电的电压阈值为160 V.因此,在设计高压太阳电池阵时,建议合理控制相邻太阳电池串之间的电压差和并联间隙,以及采用在相邻太阳电池串之间涂敷硅橡胶等措施,以有效控制太阳电池阵静电放电的发生.
    • 张帆; 韩文佳; 陈海锋; 贺虎; 王训春
    • 摘要: 针对微小卫星太阳电池阵高体积比的功率需求,设计了带柔性印制电路(FPC)的太阳电池阵.该太阳电池阵将太阳电池、FPC与基板集成为一体,具有厚度薄、质量小等优点.通过热循环试验对其环境适应性进行考核,X射线检测结果表明,太阳电池阵上锡焊焊盘与覆铜层连接部位受热应力的影响较大,在长期高低温循环条件下存在锡焊焊盘与覆铜层断裂的风险.为此,给出提升太阳电池阵上FPC抗热形变能力的设计建议,以期为后续太阳电池阵设计提供参考.
    • 郑建东; 周江; 皮晓丽; 邹晨; 李一帆; 徐坤博; 龚自正; 胡帼杰
    • 摘要: 太阳电池阵是航天器的电力来源,时常受到微流星体和空间碎片撞击而损伤,导致太阳电池阵输出功率下降.采用二级轻气炮对航天器太阳电池阵开展了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地面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撞击速度、弹丸直径、撞击点位置工况下太阳电池阵伏安特性的衰减规律.共进行了12次试验,其中5次因弹托撞击试件而无效,7次试验数据有效.试验结果显示,弹丸的直径和撞击速度、撞击位置三者均对伏安特性影响较大,地面模拟试验与在轨飞行试验产生的损伤形貌符合良好.通过数据分析了电池阵失效面积与剥落区面积、穿孔面积、弹丸动能、撞击位置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电池阵失效面积与剥落区面积两者之比介于7—37,电池阵失效面积与穿孔面积两者之比介于50—150.撞击在电池片中心区域,失效面积明显高于撞击在电池片边缘或者连接处.电池阵失效面积?SSA与动能E(E=πρd3v2/12)的立方根比较吻合.为了建立功率损失面积与弹丸直径和撞击速度的准确方程,首先假设三者存在幂指数关系,再通过数据拟合方法求解待定系数,最终建立了适用于国内太阳电池阵的功率损失?P max方程和?SSA方程.当撞击在电池片中心区域?P max=0.047dv2/3时,?SSA=260dv2/3.当撞击在电池片边缘或者连接处?P max=0.033dv2/3时,?SSA=180dv2/3.方程预测偏差在 ±13.3%以内,平均偏差为7.6%.该方程可用于描述在0°撞击角条件下电池阵功率损失或失效面积两者与弹丸的直径、撞击速度、撞击位置的函数关系.本文的研究方法对我国航天器太阳帆板超高速撞击环境下性能退化评估有借鉴意义,所建立的功率损失方程和失效面积方程,能够预测空间碎片造成的太阳电池阵的功率下降规律和失效面积规律,对我国航天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