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1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哲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专利文献5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中国哲学史、五台山研究、法音等; 《大乘起信论》的相关文献由12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文良、傅教石、王雷泉等。

《大乘起信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96.50%

专利文献>

论文:5 占比:3.50%

总计:143篇

《大乘起信论》—发文趋势图

《大乘起信论》

-研究学者

  • 张文良
  • 傅教石
  • 王雷泉
  • 方立天
  • 刘丽娜
  • 张文良1
  • 田希
  • 刘泽亮
  • 孟淑媛
  • 杨光楣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姚志薇; 齊然
    • 摘要: 敦煌草書寫本《大乘起信論略述上》(寫于763年,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二四三六號),首尾完整,是對《大乘起信論》的重要注疏及對佛教大乘思想的論述,佛典將其分爲因緣分、立義分、解釋分,是佛教起源地印度文化和中國佛教文化互相融合的産物,從書法藝術上看該寫本也有重要價值.
    • 张文良; 贾学霄
    • 摘要: 近一百年来,日本学术界在引入欧洲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学、历史学、思想史等方法,在印度佛教、中国佛教、日本佛教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这种研究范式的局限乃至弊端也开始引起反思.另外,围绕"大乘非佛说""大乘佛教的起源""《大乘起信论》的真伪""如来藏思想是不是佛教"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深刻影响到东亚乃至世界佛教学术界的研究走向.进入21世纪之后,日本学术界在佛教福祉学、佛教生死学方面进行了新的开拓,力图挖掘佛教学新的可能性.
    • 张梓波
    • 摘要: 《大乘起信论》是中国佛教中影响极大,也是最富争议的论著之一.近代以来,学界围绕该论的真伪问题争讼不已.从文本的语境中看,《大乘起信论》有明确的摄受对象和强烈的修行关切,其目的在于令修行者发起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关于大乘佛法的"法""义"问题,可以从"能解""所解""能诠""所诠"的角度加以理解.论中所谓"真如""如来藏""本觉"等并非同一层面的概念,"真如"是诸法的离言实性,"如来藏"则是依功能假立的"相","真如"与"如来藏"皆非"实体"或"基体","本觉"亦非指众生现实的存在状态.
    • 李永
    • 摘要: 《老子想尔注》的作者、成书年代问题,至今没有定论.从《老子想尔注》与魏晋正始玄学、《老子想尔注》与佛教、《老子想尔注》与《无上秘要》三个全新角度来看,《老子想尔注》隐含着般若学思想,《老子想尔注》开篇省去第一、二章内容及第三章注文均受王弼玄学思想影响;《老子想尔注》与《无上秘要》及其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以及三者与《周易》的联系,等等.从而,将《老子想尔注》成书时间推至北朝末期.
    • 田希
    • 摘要: 《宗镜录》是隋唐佛教集大成之作,卷帙浩繁,如何从总体上疏解、诠释,学界缺乏研究.学者认为,《宗镜录》以“一心二门”为理论架构,但为何以“一心二门”为理论架构,其内涵何在,以及《宗镜录》思想旨趣、特色、架构方式等方面问题,学界均缺乏进一步探索.本文立足于以上问题,对《宗镜录》与“一心二门”关系予以剖析,试图厘清《宗镜录》思想脉络,诠发其以教补禅、融合宗教的理论旨趣,一心为宗、圆融会通的思想特色,“一心二门”的架构方式.同时,揭示永明延寿以“一心二门”为基础会通禅教的历史原因,并在禅宗空疏、诸教“冰炭”、禅教互斥等问题交织的理论背景下,考察延寿以“一心二门”为架构撰著《宗镜录》的现实动因.“一心二门”对于《宗镜录》而言,内涵丰富,业已超出《大乘起信论》的原始文本意义,应从中国佛教哲学的理论中介和佛教思维方法论层面予以诠释与揭橥.
    • 罗仕平
    • 摘要: 民国年间,伴随唯识宗之复兴,王恩洋以唯识今学料简《大乘起信论》,指责该论非马鸣所造,乃出于梁陈小儿之手。守培法师则依唯识旧学,作《起信论料简驳议》,对王恩洋予以逐句回辩。以往研究中,后者常被忽略,唯识旧学亦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依据《大乘起信论料简》及《起信论料简驳议》两文本,对《大乘起信论》所立之真如义,是否真像王恩洋先生所说背法性、坏缘生、违唯识,进行逐条梳理。文章最后得出,双方争议实质,与其说是《大乘起信论》真伪辨正,毋宁说是不同传承的唯识新旧之争。
    • 刘成有; 郭佳
    • 摘要: 得知文良兄大作《思想史研究》问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5月),中央民族大学东亚佛教研究中心的同仁无不欢欣鼓舞!文良兄大作出版之际,我脑海里突然冒出了赵朴老关于佛教在中日韩三国之间"黄金纽带"特殊作用的论述,认为"聚焦东亚佛教思想演变之‘黄金纽带’研究"这个标题,颇能反映我此时的思想感受。在我看来,《大乘起信论》及其各种注疏,在东亚佛教思想演变过程中,就发挥着"黄金纽带"的关键作用。
    • 张文良; 明月
    • 摘要: 《大乘起信论》中的“大乘”和“摩诃衍”的梵文都是“Mahāyāna”,那么为什么在同一部论书中会出现意译词和音译词并用呢?实际上,“大乘”虽然可以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大乘佛教”,而“摩诃衍”则主要指众生所本具的“如来藏”(佛性)。从《大乘起信论》的全部内容看,“摩诃衍”所占据的位置更为重要,所以《大乘起信论》的标题,严格地说应该是“摩诃衍起信论”或“起摩诃衍信论”,其主旨是让众生生起对自身“如来藏”的信心,精进修行。这种“摩诃衍”观与《胜鬘经》的“摩诃衍”观有继承关系,同时也是六世纪中叶中国佛教“大乘”观念的一种折射。从“大乘”的内涵看,《大乘起信论》在性质上属于关于“如来藏”的著作。
    • 田希
    • 摘要: 《宗镜录》是隋唐佛教集大成之作,卷帙浩繁,如何从总体上疏解、诠释,学界缺乏研究。学者认为,《宗镜录》以“一心二门”为理论架构,但为何以“一心二门”为理论架构,其内涵何在,以及《宗镜录》思想旨趣、特色、架构方式等方面问题,学界均缺乏进一步探索。本文立足于以上问题,对《宗镜录》与“一心二门”关系予以剖析,试图厘清《宗镜录》思想脉络,诠发其以教补禅、融合宗教的理论旨趣,一心为宗、圆融会通的思想特色,“一心二门”的架构方式。同时,揭示永明延寿以“一心二门”为基础会通禅教的历史原因,并在禅宗空疏、诸教“冰炭”、禅教互斥等问题交织的理论背景下,考察延寿以“一心二门”为架构撰著《宗镜录》的现实动因。“一心二门”对于《宗镜录》而言,内涵丰富,业已超出《大乘起信论》的原始文本意义,应从中国佛教哲学的理论中介和佛教思维方法论层面予以诠释与揭橥。
    • 李小花
    • 摘要: (2019年1—12月)1月20日,欧阳祯人应邀在深圳图书馆作了题为"处事、治家与教育——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的演讲。26—29日,刘乐恒在越南河内参加由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办的"《大乘起信论》与现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马一浮与》与《唐君毅与》。本月,陈文新著《四大名著应该这样读》由中华书局出版。李维武负责的MOOC课程"中国哲学史(先秦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