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源遥感

多源遥感

多源遥感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3年内共计437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测绘学、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08426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地震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第十七届中国环境遥感应用技术论坛、第四届中国信息融合大会等;多源遥感的相关文献由134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彧辰、张永军、朱久荣等。

多源遥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8426 占比:99.86%

总计:108575篇

多源遥感—发文趋势图

多源遥感

-研究学者

  • 张彧辰
  • 张永军
  • 朱久荣
  • 李彦胜
  • 占玉林
  • 张文
  • 李德仁
  • 杨刚
  • 洪阳
  • 牛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小伙
    • 摘要: 福建省长汀县是我国典型南方亚热带红壤丘陵区。由于山势陡峭,降雨量强度大等自然原因和人类不合理开采等历史原因,导致长汀成为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造成大量经济和生态损失。经过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和封山育林保护,长汀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但植被覆盖变化的时空分布格局仍然不清晰。为了解决此科学问题,本文基于多源卫星遥感分析长汀县1980-2020年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长汀县植被覆盖度40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除了主城区汀州镇外,其余乡镇植被覆盖度均逐年上升,其中三洲、河田、策武和濯田四个水土流失严重的乡镇植被覆盖增加速度最快;多源遥感NDVI数据具有一定差异,MODIS最高,Landsat次之,AVHRR最小;时间趋势回归系数上,多源遥感数据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 杨朝斌
    • 摘要: 城市热岛效应,即城区温度高于周边农村的现象,对社会、经济、环境和人类健康等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全面探究影响城市热环境的驱动机制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论文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综合利用多源遥感、气象站点、无人机测温、统计资料等数据,构建长春市城市精细化三维空间结构数据集和三维热环境数据库;使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通过空间分析、三维模拟、统计分析等手段系统探讨了城市空间三维结构对于城市热环境时空异质性分布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
    • 王宁; 陈健; 张缘园; 徐永明; 崔嘉文
    • 摘要: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从沙尘源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出发,对2021年中国北方首次沙尘天气事件每日的大气环流形势以及沙尘的水平,垂直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源区内异常增温,降水稀少的气候背景下致使大面积裸露松散的土壤含水量较低,为大范围,高强度沙尘天气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频繁活动的冷空气,是沙尘天气爆发的动力因子.沙尘在强风中沿东南方向向下游地区输送和扩散,中国西北,华北,黄淮,江淮,江汉地区和江南北部等地先后受到沙尘天气的影响,空气质量迅速恶化,首要污染物为PM_(10).此外,沙尘气溶胶东移也波及朝鲜半岛,日本等下游地区.在输送过程中,内陆地区沙尘主要分布在1~6km,而下游地区的沙尘则集中分布在2km高度附近,粒径较大的沙尘出现在近地表的频率较高,较小的颗粒主要分布在对流层中下层.
    • 赵登良; 陈振江; 刘建华; 孟凡荣; 徐征和; 桑国庆; 边振
    • 摘要: 济南市南部山区崮山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土石山地丘陵区,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土壤侵蚀现象严重且生态环境脆弱,径流预测是水土保持监测和预报的重要基础,精度较高的的径流计算模型可以为济南市南部山区更好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与数据基础。根据径流曲线模型(SCS-CN)原理和崮山流域内5个雨量站、1个水文站近10年的实测降雨、径流资料,借助ArcGIS平台利用优度拟合统计分析法及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验证法对模型参数初损率(λ)和径流曲线数(CN)进行了优化检验,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后的模型精确度较高(实测值与计算值分析结果为回归直线斜率K=0.9058、确定系数R^(2)=0.8127、纳什效率系数E_(NS)=0.7969)可以更好地适用于崮山流域径流测算;对2019年崮山流域29次侵蚀性降雨进行降雨产流估算,并累加计算得流域年径流量为0.53亿m^(3),年径流深处于34.15~371.52 mm,年均径流深为134.52 mm,汛期降雨产生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90.27%。
    • 柯丽娜; 李云昊; 张帅; 范剑超
    • 摘要: 渤海海域溢油事件频发,所以进行海洋溢油风险时空特征分析,对于开展卫星遥感溢油精确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采用多源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提取渤海海域船舶及石油平台两类主要溢油风险源分布状况,结合2015—2020年间渤海海域海上溢油卫星遥感监测结果,分析多种传感器下不同类型溢油的成像特征,通过溢油风险源核密度分析方法,获得海洋溢油事件发生的时空分布,实现渤海海域溢油风险程度综合评价。以2020年大连近岸海域溢油遥感监测为例,开展溢油扩散范围长序列应急监测,结合事故发生海域船舶航行风险源信息,对溢油事件发生过程进行回溯,实现对溢油发生源和分布面积的长序列准确监测。
    • 张超; 陈畅; 徐海清; 薛琳
    • 摘要: 快速、准确地获取作物种植面积信息是长势监测、产量估算、病虫害监测和预警的基础。针对我国江南区域多云雾的特点,以Sentinel-1/2为数据源,综合采用光学遥感影像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等多源数据,针对研究区作物早春覆膜的特点,构建地膜植被指数(SAR plastic-film vegetation index,SPVI);利用时序光谱和植被指数特征,研究基于XGBoost算法的作物识别方法。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为研究区,开展实例验证研究。在作物生育期内,云雾影响较大,光学遥感覆盖稀疏区域以Sentinel-2影像为主,获取时序指数数据集,增加4期Sentinel-1雷达影像,用以补充云雾时期(5—7月)光学影像的缺失。以本文设计的方法,得到作物识别总体精度为84.87%,优于随机森林的83.93%,主要作物烟草制图精度88.69%,用户精度95.51%。仅使用生育期Sentinel-2影像的作物识别总体精度79.01%,主要作物烟草制图精度82.30%,用户精度93.49%。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基于XGBoost算法多源遥感作物识别方法可满足多云多雾地区作物识别应用要求。
    • 雷建胜; 邓守峰; 艾宁义
    • 摘要: 本文针对我国管辖海域内海上移动目标、海域利用活动和岛礁变化等典型目标识别与监视需求,整合天空基感知、传输、处理、应用资源,设计集成了天空多源遥感海上目标识别与监视系统,并在重点海域开展应用示范,形成具有大范围早期预警和连续跟踪能力的海上目标识别与监视力量,为加强海域管理和维权执法提供技术支撑。
    • 杨晋云; 张莎; 白雲; 黄安齐; 张佳华
    • 摘要: 以山东省为研究区,选择偏差校正随机森林BRF(Bias-corrected random forest),支持向量回归SVR(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和Cubist模型三种机器学习方法融合多影响因子模拟3个月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3,以期为精确监测山东地区干旱提供一种方法.将2001-2017年23个站点的SPEI-3值作为因变量,多源遥感数据包括降水量、地表温度、蒸散发、潜在蒸散发、归一化植被指数以及土壤湿度六类7个影响因子作为自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构成数据集的80%作为训练集,20%作为测试集.根据BRF模型得到研究区各个站点的模拟值以及各影响因子的相对重要性,绘制SPEI-3的空间分布图,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综合因子比单一因子模拟效果好,BRF模型测试集中的模拟值和观测值的决定系数R2达到了0.856,均方根误差RMSE为0.359,BRF模型能较好模拟站点SPEI-3值.大部分站点模拟值与观测值反映的干旱趋势一致,反映站点不同程度旱情的月份个数基本相同.此外,BRF模型模拟的SPEI-3的空间分布与站点SPEI-3观测值表现的干旱程度基本一致,且SPEI-3空间分布站点之外栅格数据也可以较准确地反映旱情,说明根据BRF模型可在站点和空间尺度上较精确地监测山东地区干旱情况.
    • 邓木子然; 熊康宁; 舒田; 张吟; 刘树西
    • 摘要: 回顾40多年来国内外基于多源遥感监测的旅游效益评价研究现状与进展,对研究文献的研究年度进行计量分析,将其研究进程划分为3个阶段,1979—1996年为起步发展期;1997—2007年缓慢增长期;2008年至今为快速增长期.从数据挖掘、信息提取、模型方法、监测评价4个方面介绍国内外多源遥感监测对旅游效益评价研究的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1)多元遥感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旅游效益评价的精度与深度;2)空间数据挖掘算法与3S模型的引入加强了评价指标的空间化能力;3)旅游效益评价模型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4)多源遥感监测能有效匹配不同旅游效益评价的时空尺度,并提出6个国内外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问题:1)复杂环境下多源遥感挖掘提取信息技术有待深入发展;2)旅游产业综合效益评价成果差异大;3)旅游效益动态监测与动态评价研究不足;4)旅游效益评价缺乏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5)传统旅游效益模型与地理信息技术联系不紧密;6)旅游业综合效益监测尺度有待进一步深化.最后,引出未来多源遥感监测对旅游效益评价研究科技展望.
    • 杨明悦
    • 摘要: 目前在湿地信息提取方向的研究中数据源大多以光学影像为主,但光学影像自身在获取条件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雷达影像凭借其较强穿透能力和不受天气影响的优势能够弥补这一不足.本研究以扎龙湿地为例,将Landsat 8 OLI光学影像与Sentinel-1雷达影像进行融合,采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分别对单一光学影像和融合影像进行分类,并对结果进行精度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融合影像的分类结果精度明显优于光学影像的分类结果,多源遥感影像的融合能够更好的实现扎龙湿地的信息提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