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外旋

外旋

外旋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430篇,主要集中在体育、外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2篇、专利文献135720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武当、辽宁体育科技、体育科研等; 外旋的相关文献由832位作者贡献,包括万连平、刘泽淼、孔杰等。

外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2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35720 占比:99.85%

总计:135922篇

外旋—发文趋势图

外旋

-研究学者

  • 万连平
  • 刘泽淼
  • 孔杰
  • 张鹏
  • 杜建春
  • 周怀春
  • 康戈武
  • 张志国
  • 张振宇
  • 方庆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凌召
    • 摘要: 1.承接上势。左臂外旋前伸,仰掌变立掌用顶力缓缓向前推出至臂直,力达掌根,四指并拢,拇指用力外分,高与肩平。右掌动作不变。目视左掌。(图29)2.左臂外旋屈肘,虎口转向上,立掌变直掌用内劲缓缓向右水平线划向右掌,转掌心向下,两掌劳宫穴相对,间距约10em。停于右胸侧肩前成抱球状。
    • 尼佳提·吐尔逊; 张克远
    • 摘要: 冻结肩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其特征是自发性疼痛和肩关节运动范围的限制,严重时影响生活质量[1]。冻结肩(frozen shoulder,FS)通常被用作病因推断和临床描述,并常常作为肩周炎、滑囊周围炎、黏连性肩关节囊炎的替代名称[2]。“冻结肩”一词最早由Codman博士于1934年在他的著作中使用。他第一个描述该疾病的经典诊断标准,包括:特发性病因,肩部活动全范围限制,严重的外旋限制,发病初疼痛以及正常的X线片表现[3-4]。
    • 陈建超; 宋会平
    • 摘要: 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在人体承重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约占骨折总数的3.92%[1]。多数踝关节骨折为低能量损伤,以旋转暴力为主,有些骨折还会合并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破坏了踝关节的稳定性[2],但很少伴有踝关节脱位。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以高能量垂直暴力为主的踝关节骨折呈现增多趋势,且通常伤情复杂,损伤比较严重,甚至会伴有距骨向上脱位和下胫腓联合分离。Bible等[3]将这种特殊类型的踝关节骨折脱位定义为Logsplitter损伤。虽然在此之前意大利医生Molinari曾报道过类似病例[4],并阐述了可能的受伤机制为旋前-外旋损伤或旋后-外旋损伤,但由于这一概念提出时间较短,尚没有得到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仍未达成共识[5]。
    • 热米拉·艾买提; 张克远; 刘阳; 孙学斌
    • 摘要: 膝关节后外侧角(posterolateral corner,PLC)又称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是维持膝关节内翻、外旋稳定及限制胫骨后移的一组重要结构。膝关节PLC损伤因临床表现不典型,无特异性较高的专科查体方案,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征等问题,导致该疾病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被认为是膝关节的“暗区”[1]。研究表明,在所有膝关节PLC损伤中,只有2%~28%是独立发生的[2],而临床上常见的膝关节PLC损伤常见于多发韧带损伤,尤其是合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或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损伤。
    • 陈星佐; 林朋
    • 摘要: 髋关节镜手术在近的20年内发展非常迅猛,在2006至2010年间美国髋关节手术量增长达600%[1]。髋关节的镜手术操作不同于其他关节。通常情况下需要做髋关节囊的部分切开,切开方式则包含了入路间关节囊切开、关节囊T型切开、关节囊纵行切开以及关节囊点状切开等,其中最为常用的两种切开方式为入路间关节囊切开以及关节囊T型切开[2-3]。通过不同的关节囊切开手段,可以方便手术器械的进出以及关节的充分显露,便于完成髋关节镜手术。
    • 张翼飞; 陈双涛
    • 摘要: 1临床资料48岁女性患者,“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6个月,加重2个月”入院。专科检查:右肩部肿胀明显,肱骨大结节部压痛明显;右肩关节外展70°,前屈上举80°,体侧外旋10°,内旋达L5水平;右上肢皮肤感觉正常,桡动脉搏动有力,末梢血运好。自述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10年,经药物控制(具体药物不详)病情稳定。化验结果:C反应蛋白13.09mg/L,血沉57 mm/Hg,D二聚体3.26μg/mL,纤维蛋白原4.37g/L。
    • 亚亚; 李忠霖
    • 摘要: 髁间嵴撕脱骨折是指髁间嵴较小骨块的撕脱,是由于膝关节过伸或股骨剧烈外旋导致,可造成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需经X光片或CT检查确诊。一般将其分为四型,Ⅰ、Ⅱ型撕脱骨折可行保守治疗,行石膏固定。Ⅲ型及Ⅳ型或经过保守治疗后、未达到骨折愈合的撕脱骨折,应采取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式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缓慢及预后差。并且,髁间嵴撕脱骨折块往往较薄较小,传统螺钉固定容易导致骨块破裂。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髁间嵴撕脱骨折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创伤,手术方法简便易行,术后患者恢复较快。此手术方式目前为我区首例。
    • 梁新枝; 柳海峰; 陆伟; 覃其煌; 梁达强; 邓桢翰; 李瑛; 丘志河; 李盛; 吴冰; 李皓
    • 摘要: 目的:通过肩关节三维模型构建和有限元分析探讨改良线袢法Latarjet术后移植骨块微动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采集美国虚拟人网站(Visible Hum)的男性人体(亚洲)数据库右肩数据,根据肩关节复发脱位改良线袢法Latarjet手术技术过程构建有限元模型,包含肩胛骨、肱骨、锁骨、移植骨块,模拟肱骨在肩胛骨平面外旋,模拟肱骨头与关节盂相对活动,收集相关应力数据、应力图片和位移图片(以骨块中心为基点,分别设置X-骨块沿肩胛骨左侧滑行方向、Y-骨块向肩胛骨下方滑行方向、Z-骨块向外运动方向),分析肱骨及移植骨块应力变化.结果:1)肱骨外旋并与移植骨块撞击开始后,骨块所承受的撞击应力主要集中在移植骨块与高强线连接处.但随着肱骨的外旋角度增大,应力不再集中在移植骨块与高强线连接处,而表现为上下延展向骨块四周扩布,类似肱骨沿撞击中心的扩散分布.2)随着肱骨的外旋角度增大,移植骨块在被撞击过程中于X、Y、Z方向产生位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肱骨外旋角度为0°~10.89°时,Z方向位移几乎没有(小于0.2且增值较小),该阶段中移植喙突骨块主要向肩胛骨内、下位移,其X方向位移最大值为2.05 mm,其Y向位移最大值为0.50 mm;当肱骨外旋角度为10.89°~24°时,Z方向的位移不断增加直至2.22 mm,骨块沿X方向增加直至2.89 mm,而骨块沿Y向的位移不再增加,保持在0.40 mm左右.此时移植骨块位移以向外侧翻转为主,附带向X方向的少量滑移.总的来说,3个方向位移距离随外旋过程增大;其位置由稍外于关节盂关节面,逐渐与之持平,最后稍偏内于关节面.结论:改良线袢固定法Latarjet术后早期移植骨块在肩关节外旋过程中产生微动;且肱骨与移植骨块的接触区始终为最大应力区,总体应力沿撞击中心向四周类同心圆样扩散分布,应力大小则呈阶梯状由内到外层层递减,可能与骨块塑形有关.
    • 王绍伊; 章小林; 赵杰
    • 摘要: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臂丛神经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治疗)和对照组(推拿治疗),每组54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与疼痛程度、肩关节外旋与外展度数及临床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肩关节外旋与外展角度均增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肩关节外旋与外展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98.15%,对照组87.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肩周炎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治疗能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缓解疼痛程度,扩大肩关节外旋与外展范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